孔伯玉 (1911—1972)沂水县燕家庄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县府司法科长。1948年后任昌潍专区中级法院院长。1954年后任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庭长、副院长等职。他钻研司法理论,秉公执法,长期带病工作。 ...[详细]
孔庆杭(1918—1940)又名孔庆珩,字楚白。沂水县孔家庄人。师范讲习所毕业后任小学教员。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后任中共诸诚县委组织部长、高密县委书记。1940年遭国民党顽固派袭击后被捕,不久在胶县朱陈沟就义。 ...[详细]
孔宪荣(1881—1948) 字耀宸,今地方镇小平安庄人。因家境贫寒,于1903年出走关东谋生,结识王林(后易名王德林,今沂南县后崖子村人),情谊甚笃。初干伐木工,继入“红帮”。1903年4月,跟随王林在双城子举起“反清抗俄”义旗,截击帝俄车船,攻占敌军防地,将缴获财粮物品,分赈贫民,成为东北著...[详细]
寇悟先 (1918—1982)又名寇良田。临淄县孝感乡寇家村(今属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 人。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35年秋入临淄县立初中读书。1937年10月参加临淄县青年学生志愿抗日军训团。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6月, 参加邹平县刘家井子战斗,任排长。1942年任清河军区...[详细]
冷相佑(1903—1927),山东郯城人。父从农商,有田产400余亩;神山镇高等小学、山东省立第五中学毕业。 1924年1月由张苇村(山东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介绍加入国民党。由宋聘三、刘绩学(均为河南省出席国民党一大代表)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到广州,6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入第四队学习...[详细]
廉培立(1904—1979)平邑县新庄人。194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月后任地方区供销社股长、副主任,组织人员造农药、酿白酒等,并肩挑车推,送货到各个村庄。翌年2月,他被评为山东省工业劳动模范。 ...[详细]
李丙玉(1900—1968)女。费县邵庄人。1918年与郭启祥结婚。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建立后,与丈夫郭启祥一起带领群众科学种田,引进良种,使粮食产量大增。1955年被评为山东省农业建设积极分子。郭启祥、李丙玉是全省罕见的夫妻劳模。 ...[详细]
李曦晨 (1912—1939) 原名李世光,字梅秋。临淄县敬信乡(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 齐家终村人。革命烈士。1927年考入临淄县立中学,当选为学生会常务委员。1930年考入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在进步教师马同贵 (马千里) 的影响下,参加“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5月1日,在中共地下党...[详细]
李成(919—967年),字咸熙。祖籍长安。先辈为唐朝宗室。祖父李鼎,在唐朝末年为国子祭酒、苏州刺史。残唐五代变乱后,迁居于青州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遂为营丘人。他是五代、宋初著名的山水画家,为当时北方山水画三大家之冠,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同时,他还是一个绘画理论家。 李成的...[详细]
李澄之(1901—1966)原名李澄,字若秋。临沂城人。出身自由职业者家庭。其父李光仪为早期同盟会员。1916年,李澄之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秋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1923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并任英语讲师。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同年夏,利用国民党的关系,掩护从法国回到北京的陈毅...[详细]
李春茂(1903—1931年),龙波区青郎村人,澄临苏维埃政府的创建人之一。 李春茂生性聪颖,8岁开始上私塾,后入拔吉小学。1921年考上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成绩优异。1924年毕业后,考上琼崖加积农工职业学校(1926年3月改为琼崖仲恺农工学校)。在校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详细]
李春生(1926—1979)郯城县张哨村人。鲁南柳琴戏的代表性演员。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协会会员。1960年任临沂专区柳琴剧团业务团长。 他在表演时注意刻画人物, 能根据剧情的变化和人物感情设计唱腔。他的《打干棒》《丝鸾记》唱腔均灌制成唱片在全国发行,1978年患重病后...[详细]
李芳芬(1917—1948)沂水县西埠前村人。1931年在瑞麟小学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1937年底转为中共党员。1938年春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六大队。1941年春至1943年,先后任中共日北工委书记、县委书记。抗战胜利后任徐州市委副书记。1948年4月机关遭敌夜袭牺牲。 ...[详细]
李高朋(1915—1947)莒南县东崖上村人。1941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4年4月立大功1次。1945年10月任突击队分队长,战斗中再立大功。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月任排长。6月,在高密战斗中,十九团给他记大功,并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是年,攻打胶县城前夕化装侦察立二等功。1947...[详细]
李光浩(1894—1972)别名孟仙。临淄县(今属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东门村人。民革党员。1918—1922年在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曾参加松沪战役。1944年任五战区第二挺进队少将司令。1945年任安徽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处处长。后任修械翻弹厂厂长。1972年去世。相关院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同...[详细]
李光荣(1917—1943) 淄博市临淄区褚家庄人。中共党员。1937年12月参加革命。曾任清河军区广北大队大队长。1943年4月牺牲于广饶县高刘庄。 ...[详细]
栗广山(1919—1946)费县魏家沟村人。194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月任温河县尚庄区武装部长。10月任县远征0队队长,带领队员炸毁滕 (县) 临(城)段铁路,并炸死敌人38人。获“鲁南0大王”的称号。翌年,在执行任务时牺牲。 ...[详细]
李光仪(1875—1912)字小岩。临沂城人。1894年(光绪二十年)入县学。后考入保定师范学堂速成科。毕业时,因其才华出众,被选为官费留学生赴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攻读。1905年8月, 李光仪参加了1000多名留日学生在东京召开的欢迎孙中山大会,支持同盟会筹备会。同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