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垓:善画野禽生菜,水族诸物,世称精妙。有《柘棘野禽十种》、《生菜》、《鱼虾》、《海物》等图传于世。唐垓[五代]善画野禽水族及草木、生菜诸物,世称精妙。有柘棘野禽十种,生菜、鱼鰕、海物等图传於世。《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 ...[详细]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 - 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江西临川人。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详细]
田单:生卒年不详,后来到赵国作将相。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单率族人以铁皮护车轴逃至即墨。 中国战国后期﹐齐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由坚守防御转入-﹐一举击败燕军﹐收...[详细]
王廙(yì)(276年—322年11月4日),字世将。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音乐家,是王导、王敦的从弟、晋元帝司马睿的姨弟、“书圣”王羲之的叔父。 初仕晋惠帝为太傅掾,又转任参军。建武初年,擢升为辅国将军,封武陵县侯,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左卫将军等职。 ...[详细]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 ,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出身琅玡王氏。 王珣初任桓温掾属,与谢玄俱为桓温所敬重,累迁至中军长史、给事黄门侍郎,于谢安当政时为秘书监。后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详细]
王筠(481—549年),字元礼,又字德柔,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南朝梁文学家、书法家。 王筠祖父王僧虔,为齐司空;父王楫,为齐太中大夫。家世的渊远振响,为王筠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王筠的“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则是他成名的内在根据。16岁时曾写作《芍药赋》,文辞甚美:“及长,...[详细]
王荟,字敬父,王导第六子,王珣之叔。善书,书法笔锋挺秀,与其恬虚守清、不竟荣利的人品相近,辽宁博物馆藏有其书法摹本《疖踵帖》。 王荟(公元4世纪)[晋]字敬文,东晋琅琊临 人,王导(276-339)第六子,生卒年不详。恰虚守静,不竞荣利,少历清官,授吏部郎侍中、建威将军、吴国内史。时年饥粟,人多...[详细]
王百年,字树人。清,杨桥集东王新庄人。乡试副榜,六品同知衔,授予四川省夔州府学教谕。每岁召集文武生员,以勤俭廉明为训,树清正学风。道光年间,礼部授予“端方正直”匾额。常告戒子孙:“人生以读书耕田为主,做官以清廉爱民为重,以-最为可耻,最为不孝。”告老还乡后,常在阜阳清颍、聚星两书院讲学。 ...[详细]
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阿龙。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详细]
王敦(266~324) 东晋初权臣。字处仲。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士族出身,王导从兄,娶晋武帝司马炎女襄城公主为妻。 早年任给事黄门侍郎,王衍荐为青州刺史,东海王司马越掌权时,任为扬州刺史。司马睿移镇建业,召为军咨祭酒,后又继刘陶任扬州刺史、都督征讨诸军事。与王导共同扶植司马氏的江东政...[详细]
王徽之(338?~386年),字子猷,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新月贴》东晋名士,东晋书法家。其书法成就在王氏兄弟中仅次于其弟王献之。历任车骑参军、大司马及黄门侍郎。徽之自幼追随其父学书法,在兄弟中惟有“徽之得其势”。传世书帖中有《承嫂病不减帖》 、《新月帖》等。 ...[详细]
王俭(452—489年),字仲宝。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朝齐著名文学家、目录学家、谱学家和书法家。 王俭系王僧绰之子。生时,其父王僧绰已被害身死,由他叔父王僧虔抚养成人。王俭自幼聪慧过人,过目成诵,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他的叔父王僧虔是南朝宋、齐间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在当时影响很大。王...[详细]
王洽(323-358),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他是宰相王导的第三子,王羲之的堂弟。历官至吴郡内史,征拜中书令,苦让不受。众书通善,尤能隶行。 从兄王羲之云:“弟书遂不减吾。”复工于草,落简挥豪,有郢匠成风之势。尝与羲之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宛转,大行于世。在《晋书本传》、《能书人...[详细]
王融(468—494年),字元长,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南齐文学家。 王融“少而神明警惠”,又多得其母谢惠宣女的督教,“博学有文才”,不到弱冠之年就被举为秀才,并引起以“江左风流宰相”自居的王俭的注意。永明元年,王俭被征为车骑将军,王融有《赠族叔卫军》的诗作;永明三年,王融18岁,王俭...[详细]
王戎(234年——305年),字濬冲,琅琊临沂人。琅琊郡在秦朝时为三十六郡之一,琅琊王氏世代居住于此,直至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方举族迁居金陵。在中古时期众多的家族中,琅琊王氏可谓鲜有其匹。这个家族自汉代便登上历史舞台,两晋之际逐渐兴盛,子弟众多,才俊辈出,三百余年冠冕不绝,是真正的簪缨世...[详细]
王僧虔(426—485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朝宋、齐间著名的书法家。 王僧虔是王羲之的第四世族孙。他的曾祖父王洽,是晋代有名的书法家。父亲王昙首,也是南朝屈指可数的书法家。王昙首“幼而素尚,兄弟分财,唯取图书而已。”(陈思《书小史》)文帝时,为侍中、骁骑将军,善行、草。昙首草字,...[详细]
王僧达(432—458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南朝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僧达出身世族。其父王弘因佐命之功而官至少保,他本人又是临川王刘义庆的门婿;高门华胄,加上皇亲国戚,使其在政治上青云得意,年不满20,即出任始兴王刘濬的后军参军。后迁太子舍人,转太子洗马,因服丧去职。起为宣城太...[详细]
王僧孺(465—522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梁文学家、书法家,兼善谱牒之学。 王僧孺祖上,为南徙的王姓望族,从魏至晋历世显奕。可是到了王僧孺的父亲王延年,家道中落,生活清苦。为了维持生计,王僧孺的母亲不得不“鬻纱以自业”,王僧孺也不得不“佣书以养母”(∠史》本传)。王延年在世的...[详细]
王世充(?-621年),字行满,原来是姓支的西域胡人,也是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曾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以及河南山东一带民变有功,为日后占据河南称帝奠定基础。此后王世充大破李密,招降瓦岗众将。公元619年,王世充自立称帝,国号郑。公元621年(武德四年)七月九日,李世民凯旋回到长安,将王世充、窦建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