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锦云(1908—1944),八路军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江西省永兴县人。家境贫寒,学过缝纫。1924年便开始独立谋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带领二百多名农民参加永兴-,任队长。并在方圆四十余里建立起了根据地。后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失败后,率七十多人参加红军。历任支部书记...[详细]
张珪(1264~1327)字公端,号澹庵。定兴河内村人,张弘范之子。少年时就勇武善射,有一次跟从父亲行进在山林中,遇到一只猛虎,张珪拔箭上前,猛虎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张珪一箭洞穿猛虎喉咙,全军一片惊呼。元至元十六年(1279),张弘范平广海,南宋礼部侍郎邓光荐要投水死,张弘范救下他并以礼待之,命张...[详细]
张凤(1887~1966),字天方,浙江嘉善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秀才,辛亥革命前夕入光复会,民国6年(1917年)执教于浙江第一师范,深得省教育厅长马叙伦赏识。民国11年公费留学法国。民国13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业余雅好考古,常往克吕尼古物院,同时为卢浮宫博物院考古学生。协助留法...[详细]
张福林(1910-1933)化名张梦荪。博兴县赤张村人。1928年春入济南正谊中学学习,后考入济南师范前期班。学习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形势恶化,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于1930年夏离开学校,专门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被派往青岛,以沟渠头村小学教员为公开身份,开展革命活动。1932年初,以中...[详细]
张聿光(1885-1968),别号冶欧斋主。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现代画家、艺术教育家。 清光绪十一年(1885)7月8日生于广东高山府。6岁丧父,随母回绍兴。 光绪二十年(1894),10岁,入私塾,拜宜昌名人王步点(号浴生)为师,读书学画、学算术、读英文。 光绪二十九年(1903...[详细]
张弘略(?~1296)字仲杰。定兴河内村人,张柔第八子。有谋略,通经史,善骑射。曾经跟从张柔镇守杞州,又移至亳州。蒙古宪宗五年(1255)入朝,宪宗授金符,权顺天(治今保定)万户。从征蜀地,因年幼,赐锦衣,令回镇守之地亳州。张柔退休后,授张弘略金虎符、顺天路管民总管、行军万户,仍总领宣德、河南、...[详细]
张花谷(1877-1966),名毅公,字警镛,又号南村老人,广东惠州府兴宁(今兴宁市坭陂镇红卫村)人,祖居兴宁市北街容光巷张屋。 清光绪三年(1877)生。早年参与创办兴民学堂,曾创办《别溪杂志》,宣传民主革命。 光绪三十二年(1906),加入同盟会。 光绪三十三年(1907),参加...[详细]
张家瑞(1873~1957),字珍怀,号席卿,今新昌县沙溪镇剡界岭村人。世辈务农,出身贫寒,赖舅父资助,刻苦勤奋,考中秀才。早年受康有为、梁启超进步思想影响,不满晚清腐败朝政,立志革新废旧,致力兴办学校、组织群学社,培养人才,先后在奉化的泉口、凤麓、剡源等地从教。光绪二十九年(1903),蒋介石...[详细]
张金海(1878~1948)艺名三盏灯。定兴北堽上村人。幼年读私塾。因家境贫寒,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拜容城北章村拂灯蕊(外号)为师。先学青衣,后改刀马旦。他体格匀称,面目清秀,被师爷(外号老永红)看中,领去学花旦,5年出科,应邀到三河县一家戏班,担任主角两年半,被请到保定第一楼组班。巡回于...[详细]
张路(1919-1977),原名张学廉。浙江省上虞县人。1937年中学毕业后曾在址虞县中学任教,后又在浙江省 学校任音乐教员。1945年毕业于国立英士大学艺术科,1947年又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绘画科。1948年先后在上海立北中学、浙江绍兴中学任美术教员和小报,这时期发表不少连环画和剪...[详细]
张彭年(1908~1938)原名张鹏年,字微星,号寿臣,笔名笨牛。定兴南社(今固城)村人。1923年考入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声援“五卅”运动的活动和驱逐 校长秦万瑞的-,走向社会进行爱国反帝宣传,秘密散发革命传单,传...[详细]
张清源(1894-1978),原名云涛,字清源,河北定兴人。教育家,中华民国第一届--。 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 光绪二十九年(1903),10岁,读四书五经,“为文畅达”,平时爱好绘画。后入定兴县立高等小学堂、保定官立中学堂就读。 民国元年(1912)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后...[详细]
张琴南(1900~1947)原名张福顺。定兴南合庄村人。1924年在北京郁文大学法专毕业。1926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任定兴县党务指导员。1930年至1931年先后任定兴县通俗讲习所代理主任、通俗图书馆主任。1933年参加反帝大同盟,任定兴县反帝大同盟委员会书记,并领导了各界反福泰盐店舞弊联...[详细]
张绍堂(1900~1942)化名刘济民,字汝钦,曾用名张稚生。定兴张里村人。1927年毕业于定兴县师范讲习所,后任容城县北张村小学教师。1930年4月参加阴一刚等发起的革命文艺研究会,以提倡读书为名反对国民党,拥护共产党,阅读进步书籍,提高思想觉悟。1931年4月2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利用教师身...[详细]
张蕙生(1894-1982),女,浙江省平湖市人。教授,会计学家,中国第一位女会计师。 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其父为平湖“轮船局”老板。从小因父母受“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的影响,被待守闺中。 民国元年(1912)春,18岁,才进入平湖淑英女子学校就读。 1914年秋,获小学毕业...[详细]
池育华是1935年壮烈牺牲的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少共中央分局书记李才莲的妻子。 2005年4月24日8时30分,在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红军遗孀池育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带着对丈夫李才莲的深情眷恋走完了95年的人生历程,而她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将更加激励将军县的儿女。临终前,她拉着养子李左高的手说...[详细]
张秀中(1905~1944)定兴县城内一街人。1921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法文班。在校期间,开始追求进步思想,课余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著作和进步报刊。1923年,发表第一首新诗《春风》,随后在该校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创办《微声》文学旬刊。1925年中学毕业后到北京大学作旁听生,开始接触鲁迅。此时鲁...[详细]
任援道(1890年-1980年),,江苏宜兴人。伪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军事参议院副院长、代理院长,伪江苏省保安司令,伪上海市市长。 抗战胜利前夕,他率军归顺重庆国民政府。日本投降后,任援道深知自己罪孽深重,便以200根金条贿赂有关方面,举家逃到香港。1949年后又远飞加拿大定居,...[详细]
张友桂,字月香,清道光年间生于山东博兴县东姑乡翟家庄社(今属阎坊乡)。生性纯朴耿直,自幼攻学中医,还长于诗文。行医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境内多种疾病流行,他广施方药,治愈病人无数。著有《内科秘录》传于世,为博兴张氏中医妇科世家创始人。 子张立言、张立功私塾辍学从父学医,博览群书,精通妇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