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国,字敦临。先世南海人,祖父余庆任南恩仓大使,定居阳江。元大德四年(1300年)进士,胪唱第三。大德七年为给事中。大德十一年为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皇庆二年(1313年)为资政大夫、刑部尚书。泰定四年(1327年)卒,葬于阳春涧水梅花峒。其子仲高以恩补官。有诗名世。...[详细]
李明性 (1944~2009) 笔名李夏。河南虞城人。中共党员 。198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专业。1976—2005年在河南人民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任、室主任、副总,副编审、编审。现任河南省作协理事、省直作协副主席。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洪...[详细]
林成登(1876~1937),字步云。惠阳县(今惠城区)人。虎门武备学堂毕业。任清军虎门要塞守备,广东新军左营管带。1912年任广东陆军混成旅第二团团长,虎门将校团监督。1914年任广东陆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后历任第六师第二十三团团长,广东陆军游击帮统,两广护-第三军独立第七旅少将旅长,广东岭...[详细]
林大黼(生卒年不详),福建莆田举人,明隆庆四年(1570)任河源县知县。他仁恕廉平,遇大事尤善处置。隆庆五年,河源水灾,灾后民大饥窘,他亲自向上请府得谷400石,发放给灾民。又动员有积谷者平粜,以济灾民,于是贫者赖以安生,富者亦不失其利。同时,与百姓父老乡绅商议恢复古城(上城),以避水患。先开筑...[详细]
灵昌公主(?—?),唐玄宗 李隆基女,母不详。公主早夭。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六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第五女。史书仅仅记载了她的封号灵昌公主,灵昌公主没到适婚年龄,就已经去世...[详细]
林贵(生卒年不详),河源县人。明正德二年(1507)与谢祥一起领导河源农民起义,建立农民武装数千人,攻打县城,镇压官吏,开仓济贫,两广都御史派兵数万前来围剿,农军遭到惨重失败,当即被斩首者三千。明正德四年(1509),林贵、谢祥、钟仕高等再次组织农民-,震惊明王朝,命两广总督刘洪督兵数万前来镇压...[详细]
临晋公主(8世纪?-773年),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六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之女。她的生母皇甫淑妃,淑妃第二女。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获封临晋公主,实封一千户。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闰八月十六日,正式受册为临晋公主。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嫁给了唐睿宗第四女代国公主和郑万钧的次...[详细]
林镜清,派潭镇邓路吓村党支部书记。任村支书前,他是当地劳动致富的典范,自已经营120亩鱼塘和50亩果场,年利润30多万元。任村支部书记后,发展集体经济。2003年,引进广州市农业局扶贫项目,办起一个存栏量10多万只的现代化养鸡场,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1000元增加到15万元,并解决村民就业38...[详细]
林君选(1908~1995 年),笔名昆邕、圭峰山人,原籍广东新会,宣统元年(1908年)生于佛山。幼承家训,酷爱临池,对包世臣、康有为的书法理论心领神会。林君选以鸡毛笔作行草书闻名于世。 他的书法主张融会北碑南帖的长处,强调执笔悬腕竖峰,将力量集中到笔端。尤其擅长使用柔毫,他的鸡毛笔书法郭...[详细]
林汝(生卒年月不详),南海人。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老艺人,是佛山秋色针口画最有名的老艺人。针口画是以绣花针在纸片上针刺出一点点的针口(孔),针孔相连组成线条,勾勒出物体形象,透过阳光或灯光显现成画。60年代初,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视察时,对针口灯的精巧艺术十分赞赏,当场为针口灯取名...[详细]
林圣功(1892~1947年),字功勤,生于阳江直隶厅阳江城(今江城区太傅街道)太傅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入县两等小学堂越级读高小。后考入广东省陆军测量学校,在校各科成绩优异。毕业后,无志仕途,回乡执教,连任阳江县立中学数学教师30年,后在大中中学、千顷中学、两阳中学、奋兴中学任教共...[详细]
林欣 (1921~) 满族。河南商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高级师范。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历任新四军第六支队排长、连长、政治部秘书,新四军第4师11旅宣传科长,淮北军区河南独立团副政委,华中军区8分区司令部参谋处长,豫皖苏军区4分区司令部参谋处长,河南省开封市文教局长,河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详细]
林葆莹(1838~1897年),字季石,又字樨雪、春和子,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漠阳街道)盐场衙。好读书,以词章著称。尤喜研究金石碑帖,善书法,有古意,以隶书著名。早岁应试,久而未遇。后以《观风卷》为学使汪鸣銮赏识,对他所作素馨花七言排律和钟鼎文绝句,特别赞赏,因而考得岁试第一。时张之洞来粤督...[详细]
林载华 1942年出生于非洲毛里求斯,祖籍广东梅县,居佛山城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剪纸工艺美术师。自幼喜爱美术,1960年,进人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学习剪纸,自学成才。他辛勤耕耘,把现代版画和装饰画的精华,有机地结合到剪纸艺术中。作品线条优美、装饰性强,形成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 成为佛山现代...[详细]
林振寰(1896~1977年),字复真,生于阳江直隶厅太平乡(今江城区平冈镇)石柱村。阳江县立中学第一届甲班毕业后,就读广东省高等师范一年,再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阳江县立中学英语教师,不久任该校校长。其时军阀割据,忽视教育,校风不好。他接任后,以身作则,锐意整顿校风,又亲手创办阳江县立中...[详细]
林钟英(1868~1935年),字少琼,号拙庵,又号拙诚,生于阳江直隶州阳江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北门街。出应童试,屡列前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获选贡生。其道德文章,向为邑人所推重。废科举后,倡办初等小学堂、两等小学堂,并晋言当局:设学务公所,以司教育;设传习所,以培师资。历任县第一高等...[详细]
林佐三(1846~1899年),生于阳江县县城(今江城区南恩街道)北门街。少年学医,搜罗医书,夙夜攻读,久而有得。成年,在家悬壶,诊室名“意也山房”,以治鼠疫著名。清光绪时,阳江常发生鼠疫,医者用吴、喻两氏法,收效不大。独他得其法外意,再参以别家治法,功效卓著,十愈八九。与此同时,阳江亦间有霍乱...[详细]
李朋杜(1850—1931),字少怀,河源城镇人。他家境清贫,待人诚恳,为人厚道,聪明好学,少年中秀才。因家贫设馆教学,诲人不倦,县中名士,多出其门。诗词书画,县中盛名。他立志深造,在不惑之年考入广州公办政法学校,取得优异成绩。攻读之余兼学画艺,以所作松鹤中堂为最有名。清宣统元年(1909)任广...[详细]
李鹏荣 (1925~) 笔名黎雪虹。辽宁海城人。中共党员。大专毕业。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东北文艺工作第二团团员,吉林省文艺工作团创作员、研究员,吉林省文联创作组副组长、辅导部副部长,吉林省作协常务理事、创委会副主任,吉林市文联秘书长,吉林市文化局创作室创作员,吉林市《江城》、《短篇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