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楎(1479年12月8日―1538年8月30日),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明孝宗朱祐樘异母弟,母德妃张氏。1487年(成化二十三年)封为衡王,1499年(弘治十三年)就藩青州。1538年8月30日(嘉靖十七年八月七日)去世,谥号恭王,葬于今青州市王坟镇王坟村北三阳山前。 衡王在青州传六世七王...[详细]
申懿王朱祐楷(1487年2月3日-1503年8月20日),明宪宗第十四子、母恭妃杨氏。弘治四年(1491年)受封申王,未就藩叙州,弘治十六年(1503年)去世,谥申懿王,无子封除。 ...[详细]
朱祐枢(1486年1月22日—1539年2月16日),明宪宗朱见深第十三子,明孝宗朱祐樘异母弟,母端妃潘氏。弘治四年(1491年)封荣王。正德三年(1508年)就藩常德府。嘉靖十八年正月二十八日(1539年2月16日)去世。谥号庄王。史称荣庄王。 ...[详细]
诸葛丰,字少季,琅琊诸县(山东诸城)人,西汉官员,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先祖。 诸葛丰自幼聪慧,读经阅史,曾为御史大夫贡禹属官,后荐举为文学侍御史。汉元帝时,曾授其为司隶校尉,继而长为光禄大夫。他性情刚正不阿,对-污吏、专事阿谀奉承之小人恨之入骨。后因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被降为城门校...[详细]
朱广林(1917~1975),曾用名朱冠富,县城北街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35年初,在临清联立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因积极参加政治活动被校方开除。后在冠县任小学教师。1937年9月,参加冠县抗日游击队。1938年1月,受中共组织派遣到山东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卫队营工作。1939年1月后,历...[详细]
朱冠友(1918~1939),祖籍济宁,后随其父逃荒到县城北街落户,一家人靠父亲开小饭馆维持生计。1933年,勉强读完高小后,考入包食宿的冠县师范讲习所。在校期间,品学兼优,常读进步书刊,经同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到五岔路村任小学教师。1937年11月,参加省第六区政训处在冠县的抗日救亡...[详细]
朱惠然(1923~1996),今桑阿镇东吕庄人。1936年考入聊城二中,在校期间受进步教师和同学的影响及进步书刊的熏陶走上了革命道路。1938年7月入聊城政治干部学校学习,曾参加战地服务团活动,10月任村青年救国会主任。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党支部书记,11月后,任冠县动委会组织干事...[详细]
朱见浚(1456-1527),安徽凤阳人,明英宗第七子,母宸妃万氏。景泰七年六月初九日生,天顺元年(1457)三月初六日,两岁时被封为吉王。成化十三年(1477)九月十九日就藩长沙府。在位七十一年,于嘉靖六年(1527)七月二十日薨,年七十二岁。谥号简王。 ...[详细]
朱军,男,1964年出生,祖籍河南省孟津县,后随父母迁至甘肃省兰州市。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画家、作家,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主持人,中央电视台主任播音员,《艺术人生》 节目制作人、主持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电...[详细]
朱良桐(1908-1931),旌德县蔡家桥朱旺村人,乳名小夸子,别名朱剑柏,化名朱再我。1926年参加北伐军,在第三军政治部任职,1929年在上海参加共产党,次年初参加鄂豫皖苏区红军,任某部政治委员。1931年秋,在一次反围剿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仅23岁。 朱良桐1908年出生在朱旺村一个农...[详细]
惠王慎鋷,约1540—1579,晋简王新[土典]弟镇国将军新墧嫡三子,敬王亲弟,嘉靖三十年(1551)封辅国将军。万历七年(1579)进封,本年薨。...[详细]
祝延平,著名影视演员,曾出演过多部影视剧作品,尤其是在《山东版水浒传》中饰演的武松一角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祝延平已然成为武松的代言人。2004年参演电视剧《神探狄仁杰1》饰演剑灵虎敬辉,此外,《新鹿鼎记》等作品同样可圈可点。“一米八的大个,浓眉大眼,四方国字脸。眉宇间散发出一股子英雄正气。”这是...[详细]
朱亚文,1984年4月21日生于江苏省盐城市,中国大陆男演员,200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 2008年饰演了《闯关东》中的朱传武一角。 2011年获第14届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 2012年凭借《远去的飞鹰》入围国际艾美奖最佳男演员 。同年在导演娄烨的电影《浮城谜事》中饰...[详细]
朱邑(?—前61年)字仲卿,庐江舒人(今安徽舒城县)。汉宣帝时任桐乡(庐江西)啬夫,管理地方诉讼和赋税。他出身于农家,了解民间疾苦,为政廉平不苛,爱护平民百姓,体恤孤寡老人,受到吏、民的爱戴和崇敬。后被举贤良,迁大名府农丞,继而升迁北海太守。他在任期内,微服私访,息讼平冤,为民作主;平时力劝农桑...[详细]
朱永(濬)(1929.12.15- )核化学化工专家。出生于上海市,原籍安徽省泾县。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长期从事核燃料萃取化学及工艺和高放射性废液分离化学的研究。60年代研究成功-溶剂萃取法核燃料后处理化学工艺并顺利用于生产,满足了国防需要;80年代以来...[详细]
朱月松(1906~1972),今冠城镇东三里庄人,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读过两年私塾,后弃学从事农业劳动,做过木工。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自带0参加抗日自卫军第九队。1938年5月任冠县农民互助会特务队队长,率众打击汉奸顽匪,对安定社会秩序做出了贡献。同年12月,随所部的改编...[详细]
朱瞻墡(1406年4月4日-1478年2月18日),明仁宗第五子。明襄宪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封。庄警有令誉。宣德四年(1429年)就藩长沙。正统元年(1436年)徙襄阳(今湖北襄阳)。 英宗北狩,诸王中,瞻墡最长且贤,众望颇属。太后命取襄国金符入宫,不果召。瞻墡上 书,请立皇长子,...[详细]
郯子(生卒年月不详),己姓,子爵,春秋时期郯国国君(今山东临沂郯城县)。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少昊(姓已,名挚,字青阳,建都穷桑,故号为穷桑氏,也称金天氏)后裔中的炎族首领就封于炎地,称炎国。属人方。炎,古音亦读谈(Tan),春秋前后,国名多加“邑”字,从而炎国演化为郯国。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