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大鎏 [公元1903年-1989年]

  • 施大鎏(1903年—1989年),字冕轩,漳州城区浦头人。中学毕业,后又到福建道路工程专业学校学习,毕业后历任龙溪县工务处股长、建设科长和广东肇庆、普宁等县建设科长兼工程师,后转为经营交通运输业。他热爱公路工程建设专业。在任龙溪建设科长期间,他主持规划与开辟漳州至浮宫、漳州至诏安、漳州至嵩屿、漳...[详细]

世拱显 [清]

  • 世拱显,字尔韬,号小山,泉州人,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国王巴来那后裔,以世为姓。 世拱显13岁时因父亲去世而辍学,成年后应聘为李光地弟弟李光坡的家庭教师。李光坡编撰《十三经注疏》时,多与世拱显研讨,并由世拱显参订、抄誊。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世拱显以惠安县籍生员庄拱显的姓名考中举...[详细]

释宽瑞 [公元1894年-1971年]

  • 释宽瑞 (1894~1971) 释宽瑞,俗名张梅瑞,字大猷,连城新泉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十一月二十四日出生在新泉百万富翁之家。民国10年(1921),梅瑞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次年,29岁出任广东省澄海县长,两年后改任普宁县长。赴任时自带七千银元作“官本”,以备急用。据说卸任时,由...[详细]

石磊 [公元1892年-1951年]

  • 石磊(1892~1951年)原名东坡,字笑凡。石后乡石厝村人。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其父石思善在莆田教会任牧师。是年,石磊11岁,随父在莆田进群小学读书。宣统二年(1910年),进福州青年会中学就读5年。民国5年(1916年),在友人资助下远渡重洋,在美国爱乌州大学就读两年。191...[详细]

施中诚 [公元1898年-1974年]

  • 施中诚(1898—1974),字朴如,安徽省桐城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抗日名将,曾任国民党嫡系王牌军——国民革命军第74军第三任军长、100军军长、第十一绥靖区副司令、台湾中部防守司令部副司令等职务。 施中诚,安徽省桐城人,字朴如。施中诚的祖父是农民,兼做豆腐买卖。四叔施从云参加滦川...[详细]

双福 [清]

  • 双福,满族人,清同治初年任双城总管。同治七年(1868年)双福倡仪商民捐款修筑城墙。城墙顶宽5尺,底宽7尺,高8尺,女儿墙宽4尺,高3尺,共高1.2丈,周长20华里,墙内修马道,墙外掘城壕,并在城墙4角修筑炮台4座。同时增设4门,东为"承旭"、西为"承恩"、南为"永和"、北为"永治"。东门造艺最...[详细]

司中锋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正军职离休干部、原空六军政委。 司中峰同志系山东省邹县人,1935年9月入伍,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组织干事、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司中峰同志,因病于2003年6月19日在唐山逝世,享年87岁。 同年(公元2003年...[详细]

宋善庆 [公元1885年-1921年]

  • 宋善庆(1885年—1921年),字慰乔。浙江湖州人。清末任汀漳龙道署文案,兼师范教职。民国8年(1919年),同盟会员庄玉应孙中山先生之召赴沪,把技术专修学校校务交宋善庆主持。宋善庆以执教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以本人收入维持技术专修学校,并创办师范传习所于河下街。又在技术专修学校内附设世界...[详细]

宋士信 [清][公元1835年-1896年]

  • 宋士信(1835--1896)奉天凤凰城人,后迁居阿勒楚喀(今阿城)。清同治五年,因避荒灾,全家迁来蚂蜒河境地。此时,蚂蜒河地域无官治理,民间遇有争端,都由宋士信调解。 光绪六年(1880年),准放蚂蜒河荒地时,宾州厅奏请吉林将军,委任宋士信为练会会长兼放荒务。光绪九年(1883年),毕广福...[详细]

宋思纯 [公元1907年-1984年]

  • 宋思纯 (1907-1984),女。原名宋静一,曾用名寒松。黑龙江省双城人。1920年7月考入吉林第一女子中学读书,毕业后,1924年考入北京女师大教育系预科。其间,参加了"三一八"反帝爱国斗争,因而被学校开除。之后,经人介绍到北京缦云女校任教,并结识了共产党员郭隆真。走上革命的道路,经郭...[详细]

宋子仙 [南北朝][?-550年]

  • 宋子仙(?-550年),侯景部将,侯景之乱时被杀。 太清三年(549年)十一月,侯景派宋子仙自吴郡攻钱塘(今浙江杭州南),戴僧逖投降。侯景闻江夏空虚,使任约、宋子仙率精骑四百偷袭,郢州刺史萧方诸被俘,鲍泉被丁和捶死。侯景入据江夏。宋子仙率军一万人,直攻巴陵(今湖南岳阳),侯景随后亦赶往巴陵,...[详细]

苏彬 [公元1923年-1950年]

  • 苏彬(1923-1950年)出生在阿城县玉泉隋家沟一个贫农家里,从小受地主的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土改翻身后,不忘共产党的恩情,为了保卫胜利果实,1947年4月,他刚结婚不久,就参加东北人民解放军,在独立营担任小队长,转战东北各地,曾参加过解放德惠、四平、天津等地多次大小战斗。东北解放后,随...[详细]

苏德安 [公元1894年-1965年]

  • 苏德安(1894~1965年),女,泉州东门水漈乡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生。父母信仰基督教,乡村医生。苏德安自小进教会学堂读书。民国元年(1912年),进泉州惠世女医馆学习。毕业后,鉴于当时土法接生造成妇婴感染疾病,初生婴儿常患破伤风、“七日疯”不治死亡,便和在永春医院毕业的丈夫何大年在...[详细]

苏贵祥 [公元1921年-1941年]

  • 苏贵祥 (1921-1941),黑龙江省双城县人,以务农为生。其兄曾在东北军当过兵,"九一八"事变后,因参加抗日义勇军被日军打死,因而使他产生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后被日伪当局征兵入伍,被送到沈阳空军学校受训,结业后,分配到设在王岗的伪第三飞行队,任二连四班中士班长。他性格豪爽,富有正义...[详细]

苏李溅 [公元1922年-1953年]

  • 苏李溅(1922年—1953年),漳州城区市尾人。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家境贫困,从小无法入学读书。8岁时随父亲到漳州一家纺织工厂当杂工。14岁那一年,父又患病,缺钱医治而故。纺织厂老板看他年纪小、体力差,而辞退他。苏李溅无依无靠,邻居一老大娘托人讲情,介绍他到地主家做长工(雇工)。他从此处境更...[详细]

孙楚 [公元1890年-1962年]

  • 孙楚(1890—1962),字萃崖,山西解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 1914年从阎军的见习排长一直提升到1928年时的33师师长。阎锡山未经国民革命军中央委员会同意,私授孙楚等三人为上将军衔。孙楚是第一个与北方红军交手的阎军将领,在临县黄河一线阻击红军东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楚升任...[详细]

孙殿武 [公元1930年-1949年]

  • 孙殿武(1930-1949年)出生在阿城县县城南大街一个工人家庭。1946年10月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在十二纵队三十四师供给处当文书。在部队由于英勇杀敌,屡建战功,从班长、排长晋级到连长。1949年6月,随人民解放军南下剿匪,孙殿武带领战士到湖南湘潭地区为部队筹集粮食,途中被土匪包围,在突围中壮...[详细]

孙立 [公元1919年-1966年]

  • 孙立(1919~1966) 原名孙或,曾用名孙仲文,韩城市西庄镇前岭村人。1948年8月,毕业于陕西师专,次年9月参加革命,在延安中学任教,被该校评为积极分子。1956年8月,调任黄龙中学任教导主任,治校以严著称,在校内外颇有影响。1959年,被评为黄龙县教育战线上的模范,受“甲等”物质奖。...[详细]

孙奇逢 [清][公元1584年-1675年,明末清初理学大家]

  • 孙奇逢(1584~1675)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字启泰,号钟元,世称夏峰先生。容城北城村人,祖居贾家庄(今容城贾光村)。少年有志,以先贤刘因、杨继盛为榜样,嗜学成癖。14岁入县学,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人。与明兵部尚书孙承宗等为友,与东林党人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等则以“国士”相知。明天启年...[详细]

孙毅 [公元1904年-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 1904年5月12日生于河北省大城县城北街。乳名华哥,原名孙俊明,号志明。12岁起先后入国民高小、县立高小读书。1920年离家谋职,投身军旅,先后在福建混成旅、河南陆军补充营、直系军阀吴佩服部骑兵营、冯玉祥部第23军当过士兵、录士(文书工作)、书记长、参谋等。1931年6月入国民党军第26路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