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之焕 [明]

  • 梅之焕,字彬父。梅国桢侄。少孤,勤奋好学,十四岁为诸生。曾骑马突入御吏行部阅兵之校场,御史怒,命他与材官(军中供差役的武职)角射,他发箭九发九中。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乡举。次年中进土,选为庶吉士。任吏部给事中。太监李浚拷诬商人,他上 书揭发,并建议神宗“责实事、重纪纲、惜人才”。当时朝中...[详细]

蒙浚生 [公元1881年-1938年]

  • 蒙浚生(1881~1938)名发源,字浚生,亦作浚僧。陕西蒲城人。少年读私塾,天资聪颖;上县学时,即名噪一方。嗣入西安陕西高等学堂就读,逐步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蒲案”爆发,在西安各界人士为死难学生原斯健举行的追悼大会上,蒙以“陕西高等学堂同仁”名义撰写祭文,猛烈抨...[详细]

孟宗政 [宋][公元1164年-1220年]

  • 孟宗政(1164—1220年),字德夫。绛州(山西新绛县)人。南宋名将。岳飞部将孟林之子,少从父抗金,随军徙居随州枣阳(属湖北),自幼豪伟,有胆略。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孟宗政被任命为枣阳县令,后任京西路钤辖驻守襄阳。金将完颜董犯襄郢,宗政率众据险游击,夺其辎重。  ...[详细]

莫德惠 [公元1881年-1968年]

  • 莫德惠(1881--1968),字柳忱,双城县人。晚清附生,后入北洋高等巡警学堂读书,毕业后在吉林省巡警总局作科员,后任哈尔滨警务局局长,双山县、榆树县、滨江县知县,吉林省官产处处长,永衡官银钱号监理官。 他任哈尔滨普务局长时,正值松花江水暴涨,莫德惠率民夫筑堤,昼夜巡查,不遗余力。在险要堤...[详细]

莫金华 [公元1959年-1981年]

  • 莫金华,1959年2月出生于广西柳城县东泉镇高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壮族。1979年入伍,是广西军区边防某部九团特务连工兵排战士。 1980年1月,越南军队侵占法卡山后,越过国境线,在法卡山中国的土地上开设观察哨,构筑工事,埋设 ,经常向中国方向开 开炮,并派遣特工渗透袭扰。中国边防部队奉命收...[详细]

穆景周 [公元1891年-1945年]

  • 穆景周(1891-1945年)又名穆绍武,生于阿城县永增源穆家屯(今永源镇富民村),早年读书于哈尔滨商务学校,毕业后任哈尔滨太古小学、滨江小学教师。民国12年(1923年)2月,哈尔滨《晨光报》创刊,穆景周任该报主笔。在此期间,结识该报义务、中共哈尔滨地方党团组织负责人陈为人、李振瀛,受到进步思...[详细]

穆晔骏 [公元1926年-1989年]

  • 穆晔骏 (1926-1989年),满族。1926年5月出生于双城县二区正黄二屯(原属平房区,现划归哈尔滨市动力区朝阳乡),1934年开始在"塔奇库"(满语:私塾)学习,于1944年考入哈尔滨市第三国民高等学校。1945年参加李兆麟将军领导的抗日联军,任骑兵连长,参加过40多次战斗,在一次剿匪战...[详细]

穆隆阿 [清][公元1854年-?]

  • 穆隆阿 又名沃隆阿,生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原籍阿勒楚喀镶蓝旗,属"八十"(满族人名)佐领下披甲兵。同治九年(1870年)征乌哩鸦苏台立战功,赏戴六品蓝翎。光绪三年,被派充吉林六起马队统领。光绪四年(1878年),补阿勒楚喀镶蓝旗骁骑校。光绪十四年至十九年(1888--1893年)期间...[详细]

牛明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牛明智,山西省芮城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山西抗敌决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武乡县游击第三大队政治指导员,山西游击第二团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一二九师太岳纵队决死第一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大岳军区第四十二团政治委员,华北野战军第十五纵队四十四旅政治部主任,第十八...[详细]

倪郑重 [公元1915年-1991年]

  • 倪郑重(1915~1991年),又名锦章,泉州古榕巷人,民国4年(1915年)10月生。父亲倪志元,曾在武夷山用40多味中药末合和武夷茶末,制成茶饼。后在泉州设鸿记茶庄,销售武夷清源茶饼。倪郑重先后在集美农校、福安茶叶专业学校毕业,曾在崇安茶叶改良场、福安示范茶厂和省农林公司茶叶部担任技术员。 ...[详细]

潘承祐 [五代十国]

  • 潘承祐(?-?)字乾休。莆田县常泰里延寿村(今城厢区龙桥街道延寿村)人。潘慎修之父。高祖皇,仕唐为潮州别驾,因居常泰里。五代末宋初名臣。敢于直言进谏,针砭时弊。初仕吴,为光州司法参军,仕至大理少卿。因争郡大狱不得,弃官归闽,遂归建州。富沙王王延政辟为度支判官。王延政与王曦有隙,治兵相攻,力谏,不...[详细]

潘赐 [明]

  • 潘赐 字文锡,号容庵,浦城人。生年不详。潘赐于永乐二年(1404年)成进士,授行人,出使日本。临事庄重谨慎。日本国王承认,因约束不严,致海盗劫掠中国,表示歉意,还谦恭地献上《德化书》、《永乐大典颂》,由潘赐带回。明成祖阅后,命交付史馆存档,提升潘赐为礼部郎中、鸿胪寺少卿。不久,又派潘赐第二次...[详细]

彭宠 [汉][?-29年]

  • 彭宠,(?-29年),字伯通,南阳郡宛县人。王莽政权时期曾任大司空士,刘玄称帝后任命他为渔阳太守。刘秀、王郎争夺河北时,彭宠经过两三考虑决定归顺刘秀,并为刘秀平定河北提供将领、士兵、粮草,立下大功,后因幽州牧朱浮构陷,失去了刘秀的信任,公元26年(建武二年)起兵反汉,自称燕王。公元29年(建武五...[详细]

彭士军 [公元1924年-1951年]

  • 彭士军,1924年11月5日生于河南省永城县李寨乡后彭楼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3岁丧父、4岁丧母,三个姐姐由舅父领养;他和仅大3岁的哥哥相依为命。他经常跟着哥哥到邻近的村庄讨饭。为了多要些馍饭,彭士军5岁时就学会打“撒拉吉”(一种在竹筒里串铜钱的乐器)唱地方小调,再加上每逢春节前兄弟二人上门贴“财...[详细]

彭孙 [宋][公元1029年-1108年]

  • 彭孙 (约1029~1108) 彭孙,字仲谋,连城县莲峰镇人。幼年读书,喜欢兵法之类书籍,希望自己长大能为国家保卫边疆,建立功勋。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诏令江南、福建等路募集兵员,彭孙“率里侠应募”入伍。皇祐四年(1052)~至和二年(1055)随李枢、狄青征战,初立军功,显示...[详细]

彭仲修 [唐][公元622年-709年]

  • 彭仲修(622~709年)号北山,出生虎浿熟洋村彭家墩,后定居城关。 彭仲修幼时喜爱武艺,其父彭康智送他学武,15岁考上武秀才,23岁考中武魁,并留任武教官。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26岁的彭仲修赴京考上武探花,在兵部任职。永徽元年(650年)唐高宗李治下诏封他为武毅大夫。 彭仲修暮...[详细]

蒲克敏 [公元1903年-1939年]

  • 蒲克敏(1903~1939)字志政,亦作子政。陕西蒲城人。1915年至1919年在本县高等小学读书,毕业后升入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23年在三原县与亢维恪(心栽)、王之鼎(王云)等组织青年共进社。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奉派赴沪向中共中央送文件,被留在上海大学学习,转为中共...[详细]

蒲寿庚 [元]

  • 蒲寿庚,号海云,宋末元初人。先世西域(今阿拉伯)人,航海经商居占城(今属越南),后迁广州。13世纪初,蒲寿庚父亲蒲开宗迁居泉州,住在泉州郡城东南法石乡,经营香料业。 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蒲寿庚与兄蒲寿晟,帮助官府击退海寇。蒲寿庚因功授闽广招抚使,兼领泉州提举市舶司,直至南宋末年独据市...[详细]

秦辅三

  • 秦辅三 字紫剑,陕西澄城县人,清拔贡生。民国五年(1916),任砖坪县知事。初到任,改良杂税,人民如获重释。减轻之外,尚余500元,拨作修建乙种农校费用,农校“土木俱兴,规模宏敞”。六年(1917)秋招生开学。在教育方面,他筹款买奖品,招集四乡儿童竞赛考试,奖励优秀学生,推进小学教育,各国民...[详细]

秦咢生 [公元1900年-1990年,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 秦咢生(1900~1990) 秦咢生,幼名寿南,又名岳生,字古循,别号路亭,广东惠州人。少时家境清贫,10岁始上私塾。他一心想考取功名,十分用功练字。其后逐渐练就一手好书法,也熟悉古诗词和楹联,近邻亲友常请他写春联,以“神童”之名闻于乡里。 民国元年(1912),考入惠城昌明小学校,民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