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 [宋][公元1002年-1060年]

  • 梅尧臣(1002~1060) 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父梅让务农,叔梅询进士及第,历官至翰林侍读学士,颇有文名。梅尧臣12岁随梅询学习。26岁以梅询的门荫,补太庙斋郎。不久,任桐城县...[详细]

孟庆印 [公元1925年-1949年,革命烈士]

  • 孟庆印(1925-1949),1925年出生于海城县王石乡英北村一个雇农家里。因家境贫寒,他6岁随祖母沿街乞讨。8岁给地主放牛,受尽欺凌。由于生活所迫,16岁就到灵山铁路做苦工。 1945年10月,孟庆印满怀深仇大恨,参加了八路军。1946年2月,-反动派挑起内战,向我东北解放区猖狂进攻...[详细]

孟子 [春秋战国][公元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

  •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孟学派的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详细]

米芾 [宋][公元1051年-1107年]

  • 中国画《米芾拜石图》米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汉族,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米芾的五世祖是宋初勋臣米信,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军。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高氏的乳娘。 米芾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详细]

明代宗朱祁钰 [明][公元1428年-1457年,明朝第七位皇帝]

  • 明代宗(1428—1457)朱祁钰,汉族,明朝第七代皇帝,在位8年(1450—1457)。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之弟,明宪宗朱见深之叔。母贤妃吴氏。英宗即位后,被封郕王。正统十四年,英宗亲征瓦剌也先,结果在土木堡被俘。消息传来,皇太后命王监国。不久瓦剌以英宗要挟明朝,于谦等人为绝之,于是...[详细]

明光宗朱常洛 [明][公元1582年-1620年,明朝第十四位皇帝,]

  • 明光宗画像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汉族,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个月。明神宗万历帝长子,母王恭妃。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万历皇帝并不喜爱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是就在他即...[详细]

米友仁 [公元1074年-1153年]

  • 米友仁(1074-1153)〔南宋〕一名尹仁,字元晖,小名虎儿,晚号懒拙老人,祖籍山西太原,迁襄阳(今属湖北),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系米芾长子,世称“小米”。书法绘画皆承家学,故世称“大小米”。 早年以书画知名,北宋宣和四年(1122)应选入掌书学,南渡后备受高宗优遇,官至兵部侍郎、敷文...[详细]

墨子 [春秋战国][公元前468年-前390年,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

  • 墨子(约公元前476—前390年),战国初期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姓墨,名翟,鲁国人,曾为宋之大夫。 墨子出身于社会下层,生活接近“农与工肆之人”。他自称“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士”阶层。但他又承认自己是“0”。他可能当过工匠或小工业主,具有相当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他...[详细]

穆醒夫

  • 穆醒夫 穆醒夫,又名穆绍文,男,汉族,1909年生,郑州市管城区圃田乡鲍湖村人,初中学历,1930年辍学从教,在南曹小学历任班主任、校长。长于文学,20岁至30岁青年时代就发表一些文学作品,如在河南大学文艺爱好者主办的《奔云》杂志发表《旅馆之夜》、《离别之夜》、《雪夜》等。大都以暗示...[详细]

穆修 [宋][公元979年-1032年]

  • 穆修(979—1032年),字伯长,郓州(今山东省郓城县)人。北宋初文学家,以散文著称。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穆修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幼时就好学不倦,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推崇董仲舒、韩愈的道统,不专注于章句之学。10岁时即随父仕宦南北,过迁徙不定的生活。宋真宗景德末年,穆修旅居汴京(...[详细]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清][公元1782年-1850年,清朝道光皇帝]

  •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道光皇帝在位期间平定张格尔叛乱、 整顿吏治,改革盐法、漕运,严禁 ,却难以挽回清王朝走向没落的脚步。1840年, 战争爆发,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此后道光帝更...[详细]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 [清][公元1831年-1861年,清朝咸丰皇帝]

  • 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和历史上最后一位手握实权的皇帝。咸丰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广开言路、明诏求贤,镇压太平天国,开启洋务运动,但最终却以一系列不平淡条约结束统治生涯,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1861年,咸丰帝病逝,享...[详细]

欧阳通 [唐][公元620年-691年,唐朝宰相]

  • 欧阳通(620~691),字通师,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之子。官兰台令,仪凤中累迁中书舍人,封渤海公,天授初转司礼卿判纳言事,二年为相,因反武承嗣为太子被害。。自幼丧父,母徐氏教其家虽贫,却能遍购父书,继父名,号“大小欧阳”。工于楷,尽得父法。其书法矩矱森严,意态飘逸,略少含蓄。晚年颇...[详细]

欧阳询 [唐][公元557年-641年,唐朝著名书法家]

  •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详细]

裴度 [唐][公元765年-839年,唐朝宰相,唐朝诗人]

  • 晋国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 ,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视行营中军,还朝后与武元衡均遇刺,武元衡遇害,裴...[详细]

裴仁基 [隋][?-619年]

  • 裴仁基(?-619年),字德本,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北周汾州刺史裴伯凤之孙,上仪同裴定之子,隋朝末年将领。开皇初年,担任隋文帝的侍卫,后来从军参加灭陈朝和攻打吐谷浑、靺鞨的战争。因所立战功,授任光禄大夫。大业十三年(616年),奉命镇压占领洛口的瓦岗军时,受到监察御史萧怀静牵制,-投降李密。...[详细]

裴行俨 [隋]

  •  裴行俨,隋.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人,隋将裴仁基之子,骁勇善战。裴仁基讨伐瓦岗寨,虽累有胜利,但屡遭监军陷害。于是裴仁基父子杀隋监军,率众归瓦岗寨。后李密与王世充决战,裴仁基献计分兵偷袭洛阳,但不被李密所纳。后李密战败,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以侄女嫁于裴行俨,待其父子甚厚。裴行俨每有征...[详细]

裴秀 [晋][公元223年-271年]

  •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 魏晋时期大臣,著名地图学家。出身著名的大族“河东裴氏”,少年时便颇有名气,后经度辽将军毌丘俭推荐,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又世袭父亲爵位清阳亭侯,迁黄门侍郎。曹爽被诛杀时,裴秀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不久后任廷尉正,历任...[详细]

裴炎 [唐][唐朝宰相]

  • 裴炎,唐初大臣,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字子隆。 据说,裴炎在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在被补为弘文生后,每遇休假,其他同学大多处出游山逛景,而裴炎仍继续读书。他在学馆努力读书达十年之久,对《左氏春秋》、《汉书》有很深的研究。 裴炎的仕途生涯比较顺利,历任要职,从伏州司仓参军一直做到兵部侍...[详细]

裴耀卿 [唐][公元681年-743年,唐朝宰相]

  • 裴耀卿(681~743),字焕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中唐时期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八岁神童擢第。弱冠授秘书省正字,俄补相王府典韱。睿宗立,转国子主簿,检校詹事府丞。历河南府士曹参军,进考功员外郎,除右司、兵部二郎中。开元初,为长安令。十三年,出为济州刺史,转宣州、冀州刺史,人为户部侍郎。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