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西省> 运城市> 闻喜人物

裴炎

[唐][唐朝宰相]

裴炎为[唐][唐朝宰相]

  裴炎,唐初大臣,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字子隆。
  据说,裴炎在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在被补为弘文生后,每遇休假,其他同学大多处出游山逛景,而裴炎仍继续读书。他在学馆努力读书达十年之久,对《左氏春秋》、《汉书》有很深的研究。
  裴炎的仕途生涯比较顺利,历任要职,从伏州司仓参军一直做到兵部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中书令。
  唐高宗李治临终时,曾下诏令裴炎辅佐太子李显(即唐中宗)。公元 684年,中宗即位后准备封他的岳父(即韦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又准备给他乳母的儿子封为五品官。裴炎力谏,认为不可。唐中宗心里很不高兴,他对左右说:“我把整个国家让给我岳父韦玄贞都可以,岂止一个侍中呢!”裴炎得知后心里十分恐惧,便和武则天共同帝定了废掉中宗的计策。与中书侍郎刘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等带兵进入宫内,宣布了太后武则天的诏令,废掉了中宗。中宗李显被扶下殿时不服,问:“我有何罪?”武则天大声说:“汝欲将天下与韦玄贞,保得无罪!”于是李显被黜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帝(即唐睿宗)。裴炎在这次宫廷政变中因定策有功,被封为河东县侯。
  武则天垂帘听政以后,又于当年将李旦降为皇嗣,自己亲自临朝。这时,武家权势显赫,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上疏,奏请立武氏七庙及追封武家0。武则天正准备批准这个奏请时,裴炎进谏说:“皇太后天下之母,圣德临朝,当存至公,不宜追王祖祢,以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之败乎?臣恐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武则天说:“吕氏之王,权在生人;今者追尊,事归前代。存殁殊迹,岂可同日而言?”裴炎又说:“蔓草难图,渐不可长,殷鉴未远,当绝其源。”武则天表面上虽然停止了“追王祖祢”之事,但心中却对裴炎老大不悦。
  武承嗣与武三思为了确立武周王朝,铲除唐王朝李家的势力,主张斩草除根,准备把唐李王朝的近亲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杀掉。当时,中书侍郎刘纬之、韦仁约等人都吓得不敢作声,而裴炎却出面力争,制止了这件谋杀事件。野心勃勃、想当皇帝的武承嗣对此深为遗恨。
  文明元年( 684年)二月,武则天改易官员,裴炎任内史。秋天,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武则天找裴炎商量对策,裴炎建议说:“皇帝(指唐睿宗李旦)虽然年长,但他从来没有亲临朝政,说话办事,都还是很无能的。假如太后能返政,那么徐贼的讨伐问题,就会不攻自破了。”这一下,可招来了大祸。御史崔察乘机上言说:“裴炎伏事先朝二十余载,受遗顾托,大权在己,若无异图,何故请太后归政?”武则天即命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审讯裴炎。尽管很多大臣纷纷上奏营救裴炎,武则天都置之不理。十月将裴炎斩首于都亭驿前街。被杀前,有人曾劝裴炎,要他向御史大夫们说些好话,以免一死。裴炎慨叹说:“宰相下狱,焉有更全之理?”就这样,裴炎结束了一生。
  裴炎一案,使那些多次营救过或为他说过好话的大臣,几乎都受到株连。凤阁侍郎胡元范,被流放到琼州(今海南岛)并死在那里。程务挺也被处决,纳言刘齐贤被贬为吉州长史、郭待举由礼部侍郎贬为岳州刺史。裴炎一生中也做过一些很不光彩的事。开耀元年(公元681 年),裴行俭任定襄道大总管,他在讨伐突厥入侵时,曾向投城的突厥将领阿史那伏念许以不死。但由于裴炎妒忌裴行俭之功,在奏书中歪曲事实-,使阿史那伏念被杀,开了杀降将的先例。
  武则天死后,唐睿宗于公元710 年再次登帝位,能裴炎仍很怀念,追封他为益州大都督。
  轶事典故
  裴行俭征讨突厥时,曾许诺投降不杀,阿史那伏念等人因此投降唐军。不料,裴炎却嫉妒裴行俭的功劳,以“窘急而降”为由,将阿史那伏念等五十四人斩于都市。裴炎斩杀降将,使国家丧失信誉,后来被杀,人们都认为是阴祸的报应。
  人物评价
  刘素:炎居中执权,亲授顾托,未尽匡救之节,遽行伊霍之谋,神器假人,为兽傅翼,其不免也宜哉!
  刘昫:裴炎位居相辅,时属艰难,历览前踪,非无忠节。但见迟而虑浅,又遭命以会时。何者,当是时,高宗晏驾尚新,武氏革命未见,炎也唯虑中宗之过失,是其浅也;不见太后之苞藏,是其迟也。及乎承嗣请封祖祢,三思劝杀宗亲,然后徒有谏章,何尝济事,是辜遗托,岂痛伏诛。时论则然,迟浅须信。况闻睹构逆则示其闲暇,俾杀降则彰彼猜嫌,小数有余,大度何足,又其验也。
  宋祁:异乎,炎之暗于几也!知中宗之不君,不知武后之盗朝,假虎翼而责其搏人,死固宜哉!
  张燧:母后临朝,如吕氏、武则天,此国家大变也。王陵、裴炎迎祸乱之锋,欲以一言折之,故不废则死。陈平、狄仁杰待其已衰而徐正之,故身与国俱全。
  蔡东藩:中宗欲以天下与韦玄贞,无非是一恨语,不得作为实谈,裴炎果忠于事君,何妨委曲调护,今日不从,期诸他日,讵必急白太后,密谋废立耶?炎只知有武氏,不知有中宗,而其后卒为诸武所倾,枭首都亭,是何若强谏中宗,誓死廷前之为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