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162?-220),汉族。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关羽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详细]
鬼谷子(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禅、王利,号玄微子。战国楚国人,一说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华夏族人,一说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 ;一说是战国时期魏国邺(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人。根据最新考证,鬼谷子楚国人,生于楚国苦县人(现在河南郸城) ...[详细]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汉族,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他还是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西晋末年战乱将起,郭璞躲避江南,西晋末,被王敦任为记室参军。324年,敦欲谋反,命他占卜,璞言...[详细]
临川公主(624年-682年),字孟姜,唐太宗李世民与韦贵妃韦珪之女,高宗即位,进封临川郡长公主。临川公主著有《孝德颂》,所撰文笔手写诸经画佛像流行于世,下嫁周道务。682年(永淳元年)临川公主薨于幽州,享年五十九岁,陪葬於昭陵之左。 人物生平 家庭排行 按《新唐书》,临川公主当为太...[详细]
郭继枚,增城福都(今中新镇福和官塘村)人。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郭继枚出生于马来西亚劈雳州务边埠。他先后在务边埠小学和怡保育才学堂就读,成绩优良。因其母亲早逝,又是独子而深受家人宠爱。成人之后,适值推翻清朝统治的国内革命风起云涌,并波及南洋。郭继枚在务边埠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详细]
郭尚先(1785—1832),莆田城内书仓巷人,字兰石,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官至大理寺卿。他博学善文,擅画兰竹,书仿赵(孟 )董(其昌),秀劲天成,为嘉庆帝所赏识,日本、高丽(朝鲜)也争来购致。在清代,书法前期因帖学馆阁之风行,崇赵学董盛极一时。但时有“- ”,使学者噤若寒蝉,很多人改行...[详细]
韩林儿是元末大宋红巾军领袖。父韩山童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起义。韩山童牺牲后,韩林儿随母逃往武安。至正十五年春,刘福通等迎韩林儿至亳州(今安徽亳州),立为帝,称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以亳州为都城。二十六年,被朱元璋遣沉入江中。 韩林儿(?~1366),栾城(今河北栾城西)人。祖辈因从事白莲...[详细]
寒心 寒心:原名:张国华。笔名:寒心、丑岩等。男,1982年生,河南郸城人。杂志社特邀记者; 特约创作员,2000年腾王阁杯全国文学作品大奖赛少年组一等奖,2000届香港环球书法比赛银奖得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书法家协会会员。有当代"小张颠"之称。主要作品、> 。...[详细]
韩耀庭(1923~1949.5) 历城县董家镇大庄乡人。1943年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六军七十六师二二七团一营营长,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49年5月,在上海战役中牺牲。被授予二级人民英雄称号。为纪念韩耀庭,原大庄乡曾改名为“耀庭乡”。经历历史事件...[详细]
何冰生(1894—1974),原名为瀛,学名海鹏,晚号拾遗,江苏阜宁人,世居阜城。其祖父何秉魁,系前清举人。大伯卓然、二伯灿然、父浩然、四叔焕然,均为秀才,乡人称之为何府“兄弟四秀才”,可谓书香门第。 何冰生幼承家学,在家攻读四书五经。年青时经人介绍去北京,在北洋军阀0中任一...[详细]
贺恒德 贺恒德,1948年1月14日出生,河南省郸城县人。毕业于西安政治学院法律专业(函授)。 武警少将—贺恒德 1964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8年4月入党。历任平玉县中队战士班长、班长,温县中队副中队长、中队长,武警河南省总队平顶山支队参谋,1984年6月任武警河南...[详细]
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今江苏绍兴)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贺齐少为郡吏,守剡长。时县吏斯从轻侠为奸,贺齐准备处理他,主簿劝阻说:“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三国志·吴书·贺齐传》)。贺齐闻后大怒,当即将斯从斩首。斯从的族人知道后,立即聚众千...[详细]
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仙。 何仙姑是广东增城小楼镇仙桂村人。生于唐代开耀二年(682年),原名何秀姑,其父何泰,母亲吉氏, 以制售豆腐为生。秀姑诞生时紫云绕室,白光闪耀。她自幼喜读诗书,手不释卷,过目不忘。她勤劳秉孝,十三、四岁便帮父母磨豆腐、操持家务,更兼知礼重德,深得村民邻里赞...[详细]
何逊(约466—519年),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梁著名诗人。与陈代诗人阴铿并称“阴何”,亦与当代诗人刘孝绰并称“何刘”,继谢灵运、谢眺之后,对山水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何逊生于一个以“儒雅”传家的官僚世家。其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于侨置的郯县(治所在今江苏镇江市)。曾祖何承...[详细]
弘光帝朱由崧(1607年-1646年,1644年——1645年在位),明神宗朱翊钧孙。明思宗堂弟,是福王朱常洵的儿子。 早期经历 朱由崧,字福八,明神宗朱翊钧之孙,福忠王(明恭宗)朱常洵的庶长子。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七月生于福王京邸,生母姚氏。 1614年(万历四十二年),朱由...[详细]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实际执政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与其父雍正、祖父康熙共同开创“康乾盛世”,他在位期间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定大小和卓、灭准噶尔汗国...[详细]
瑞王朱常浩(1591年9月27日-1644年7月24日),明神宗朱翊钧第五子,明光宗朱常洛异母弟,母周端妃。 朱常浩年纪到了二十五岁还尚末选婚。群臣们都上奏章请皇帝完成王子的婚事,但明神宗都不理睬,朱常浩几乎每天都向户部要结婚的费用,拿了十八万两银藏在宫中,还说这点钱买冠服都不够。天启七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