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西安市> 新城人物

唐太宗临川公主李孟姜

[唐][?-756年]

唐太宗临川公主李孟姜为[唐][?-756年]

  临川公主(624年-682年),字孟姜,唐太宗李世民与韦贵妃韦珪之女,高宗即位,进封临川郡长公主。临川公主著有《孝德颂》,所撰文笔手写诸经画佛像流行于世,下嫁周道务。682年(永淳元年)临川公主薨于幽州,享年五十九岁,陪葬於昭陵之左。
  人物生平
  家庭排行
  按《新唐书》,临川公主当为太宗第十女,但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关于临川公主的排序,有了新的说法。出土的临川公主石刻诏书云临川公主是太宗的十二女,但同时出土的公主墓志却称公主是太宗的第十一女,不知其中孰是孰非。关于临川公主的生年依据墓志可以推出公主应为623年(武德六年),但由于没有其他公主的生卒年可作比较,因而仍无法得知公主究竟是太宗的第几女。
  文才德行
  临川公主自有聪慧,能书善文,史书曾有三次正面记载。第一次是在贞观时,临川公主尚年幼,唐太宗由此对女儿的才情另眼相看,而特别加以培养;第二次是在高宗初立之时,公主上表《孝德颂》,高宗特别下诏褒答;最后一次是在武则天之母荣国夫人杨氏薨逝之后,临川公主为武后所作,从武后的反应可知,应为颂扬荣国夫人德行、表达武后哀痛孝行之作。此文言辞斐然,武后观后心所戚戚,亲自属文与临川公主相和,由此愈见亲近。后来武后将其诗作成册,还特别下赐临川公主。
  临川公主不但文辞出色,而且还擅长佛教绘画,她所撰写的文稿、誊抄-及、绘画的佛像等,在当时都是名品而流传于世。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临川公主哀伤过度,不进粥食,直到高宗派中使多次劝慰,才勉强进食;665年(麟德二年),纪囯太妃韦氏陪同高宗封禅泰山,九月病薨逝于洛阳。临川公主十分伤心,乃至过度消瘦,次年便手写报恩经一部,自画佛像一幅,每到母亲忌月,郑重祭拜。对待自己的家姑谯郡太夫人,临川公主躬循妇道,无违礼制,晨昏定省,事必躬亲,视同生母,奉养送终。
  婚姻情况
  公主年长后,出降周道务。驸马周道务,是殿中大监谯郡公周(孝)范之子,生平只在临川公主传中略有介绍。周(孝)范史书无传,让人感觉其家世普通,实是范阳周氏,可上溯至周天子。周绍范有褚亮为其所撰的碑文流传,周绍范在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后担任太子右内率,镇守玄武门,可谓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贞观元年,周绍范又被授予右屯位将军之职,宿卫皇宫,这个职务他一直担任到贞观七年他去世的时候,可见其深受李世民的信任,故襁褓中的周道务以功臣子养于宫中,一直到十四岁才得出内,历任营州都督,检校右骁卫将军。
  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周道务出任商州刺史,作镇嶢关,临川公主与之随行。高宗朝辽西战事频繁,周道务亦被委以军任,临川公主亦相伴左右。驸马周道务两朝器重,每有战事便点兵外镇重藩,而临川公主夫唱妇随,公心为国。夫妻感情燕好,有始有终,不离不弃,在已知生卒年的太宗诸女中,临川最为高寿。
  晚年哀荣
  然而,驸马远赴辽西征战,边陲之恶劣不可避免了损害公主的健康,风疾渐重。高宗因此特别恩敕公主的长子陇州司功和四子周季童带领宫中医人和药物给公主诊治。679年(调露元年),周道务肃清边疆战事,奉召返京,公主一路随行,病重不起,高宗又特别恩敕公主在幽州安置治疗,并命四子周季童从京城送药为其诊治。682年(永淳元年)临川公主薨于幽州,享年五十九岁。二月庚申朔廿五日甲申按照规定,陪葬於昭陵之左;683年(永淳二年),驸马亦卒。临川公主和驸马死后合葬陪于昭陵。
  临川公主逝世后,唐高宗李治为之废朝三日,派遣京官五品一人带着玺书前往吊祭,并赐公主东园秘器,建造灵柩,从幽州送回长安,凶丧葬事所需花费,都由国家支付,并赐绢布五百段、米粟作为补充。皇帝任命秘书少监柳行满为泓胪卿、相王府谘议殷仲容为副手共同监护。等到临川公主将要下葬之日,又派遣内给使送去衣裳一副,再一次沉痛的表达与临川公主诀别的悲痛心情。
  历史评价
  郭正一:“惟公主幼而聪敏,志识0,雅好经书,尤善词笔。至於繁弦促管之妙,帨祖紃之工,爰(此处阙四字)推绝美。而处贵能约,居荣以素。研几释典,游刃玄门。虽敦睦滋隆,恩徽荐委,未尝衔私嫌於箠令,希圣渥於求郎。方之前烈,莫与为辈。上天不吊,芳魂无返。所撰文笔及手写诸经,又画佛像等,并流行于代,可谓九族妇德、千载女师者乎。”
同年(75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