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光(1915 )山西永济人。1936年毕业于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同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汾西、蒲县县委书记,洪赵地委 部部长,晋西北二地委宣传部、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组织部科长。建国后,历作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处长.中国人民银行...[详细]
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一说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人。曹魏司空崔林之后,北魏司空崔玄伯的长子,母亲卢氏是卢谌的孙女。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连姻皆士族。 崔浩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高至司徒,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详细]
崔鸿(478—525年),字彦鸾,清河(今山东临清市东)人、祖上曾徙居青州之时水(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一带)、东清河鄃(今山东夏津县)和南平原贝丘(今山东平原县恩城)。北魏著名史学家。 崔鸿出身于书香世家。其先人仕南燕和刘宋,伯父崔光是著名史学家,仕北魏,官至太子少傅、司徒、侍中、国子祭酒镶著作...[详细]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增城中新坑背崔屋村人。少年时即“卓有奇节”,不畏路途遥远,到京师(今杭州)太学就读。南宋绍熙四年(1193)中进士,成为广东由太学取士的第一人。授任浔州司法参军。那时,储存谷物备荒的常平仓年久失修,每逢雨季,粮食受潮变质,与之及时修复,受...[详细]
戴煌,原名戴澍霖,阜宁县沟墩镇人,生于1928年2月12日。盐阜抗日根据地初开,他在小学读书任儿童团长。1944年那年他十六岁,就参加了苏北文工团,并于同一年入党。1947年调入新华社苏北前线支社做记者。当年8月在解放叶挺城(盐城)战役中,他和陈清伦、胡捷一道随军采访,亲历解放军战士与守...[详细]
戴名世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夏庵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赵熊诏榜进士第二人。 戴名世始祖于明洪武初年由婺源迁入桐城,至戴名世已历十二世。...[详细]
戴天伦(1903—1938),名曰阶,字天伦,阜宁县施庄镇戴坎人。少年在戴氏宗祠小学读书,毕业后,得到宗祠赞助,先入江阴南菁中学,后入东南大学就读。1924年离开东南大学,进孙传芳创办的五省联军军官学校。孙传芳被北伐军击溃后,戴天伦随军校北撤至天津。军校毕业后,戴在联军服务一段时间,1929...[详细]
翟銮(1478~1547),字仲鸣,明中期大臣,祖籍诸城,洪武初移居京师。1505年(弘治十八年)举进士,授庶吉士,正德初改编修,继为刑部主事,进为侍读。嘉靖初,升为礼部右侍郎。1527年(嘉靖六年)升为内阁大学土,以吏部左侍郎入值文渊阁,皇帝亲赐银章一枚,文曰“清谨学士”。内阁大臣杨一清、桂萼...[详细]
雍正皇帝(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爱新觉罗·胤禛,别号圆明居士,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雍正登基为帝,在位期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整饬吏治;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 ;摊丁入亩,官绅纳粮;是康乾盛世承前启后之人。1735年,...[详细]
丁公,(?-前202年),秦朝末年薛县人,西楚霸王项羽的武将,是季布的舅公,同季布都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经在彭城西面追击围困过高祖刘邦,短兵相接。高祖感觉事态危急,便回头对丁公说:“两个好汉难道要相互为难困斗么!”丁公于是领兵撤还。等到项羽灭亡,丁公来谒见高祖。高祖随即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说道...[详细]
丁默村(1901—1947),又名丁勒生。出生于今湖南省常德市城区大高山街一个裁缝兼裱画店的家庭。“五四”运动席卷常德时,他在省立二师附小读书,加入“常德学生联合会”,进行革命活动,次年考入省立二师。 民国10年(1921)秋,丁默村去上海,结识施存统。旋由施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与...[详细]
东方朔(约公元前161—前87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神头)人。西汉著名文学家。与司马相如同时,以辞赋著称。 东方朔少失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汉武帝初即位,即罢斥诸子百家,独尊儒学,并诏令天下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应诏至长安上 书自荐,在《应诏上 书》中,毫不客气地述说了他的家世和刻...[详细]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据说今翼城县东50里的良狐村,即其故里。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夷皋聚敛民财,残害臣民,举国上下为之不安。作为正卿的执政大臣赵盾,多次苦心劝谏,灵公非但不改,反而肆意残...[详细]
董文炳(1217—1278年),字彦明,元朝名将。 董文炳是大将董俊的长子。六岁时丧父,少年老成。1235年,以父荫任藁城令,虽年纪尚轻,但明于听断,以恩济威,为属下折服。当时正值括编户籍,凡敢隐实者诛,籍没其家,他竟使民聚口而居,减少户数,减轻了赋役负担。不久,因 府官索...[详细]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 西汉广川(德州)人。汉代思想家。他少年时攻读《春秋公羊传》,曾“三年不窥园”。后受齐鲁文化的熏陶而起于燕赵。他以自己的哲学论著不仅与赵人毛诗学开创者毛苌 、燕人韩诗学开创者韩英,在燕赵古地组成了西汉前期的一个地域文化圈,而且他还是当时的群儒之首,以文章道德...[详细]
段坚 (1419——1484),字可大,号柏轩,又号容思,明代兰州段家台(今省电信局附近)人。“早岁受书,即有志圣贤”。明景泰五年进士,授山东福山县知县,莱州知府,河南南阳知府。段坚一生信奉儒家的“爱民”、“仁政”、“洁身”等正统思想。在任福山知县时,从发展教育入手,建社学,育童士,教以...[详细]
段续,宇绍先,号东川,兰州段家台人。明世宗嘉靖二年 (1523)癸未科进士,历任云南道御史,湖广参议后升密云兵备副使等。在治理地方时,不畏权势,革除积弊,公而忘私,颂声载道。他任湖广参议时,见当地竹木所制的筒车,利用水力激轮旋转,提水灌田,功效显著,便详察其构造原理,绘制图样,走访农户,求教工...[详细]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祖籍今义津镇方皋庄。苞生于江苏-之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少卿。曾祖方象乾,明恩贡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备道,明末,因避乱寓居江宁(今南京)。祖父方帜,曾任芜湖训导,后调任兴化县教谕。父...[详细]
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房玄龄智能高超、功勋卓越、地位显赫。但他善用伟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让贤。“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