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尊三(1892~1968)幼名九如,别名于家璧,艺名金才。唐县东岳口村人。幼年拜西河大鼓名家房英魁为师学说西河大鼓,学成后曾到天津、济南、黄河以北及大西北闯荡,以说《隋唐》、《杨家将》、《岳飞传》、《西厢记》等传统鼓词驰名。 1937年秋他正在大同市说书时,听到八路军已开到唐县抗日的消息,...[详细]
魏十篇(1911~1946)又名魏克仁。唐县东建阳村人。1925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927年夏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当年寒假在家乡发展刘洛将等7名党员,建立了唐县东建阳村党支部。1928年6月任中共保定市委委员兼团委书记。1929年春任育德中学党支部书记,是中共保北中心县...[详细]
吴德(1913年—1995年),原名李春华,曾用名李若夫、李子实、孔四维。河北丰润人。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到延安,1945年后任冀东区委书记兼唐山市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燃料工业部副部长、吉林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1966年后任...[详细]
吴富恒,山东大学原校长,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杰出的政治活动家、中共党员。原籍河北省滦县,吴富恒教授为中国教育事业艰苦奋斗60多年,桃李遍天下,盛誉满神州,并在美国文学研究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作出巨大贡献。同时,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哈佛大学荣誉法学博士称号的学者。妻子陆凡是一名...[详细]
萧民(1913~1999)曾用名赵庆林,男,汉族,1913年生,河北唐县人。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在保定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历任中共晋察冀边区定县定北区宣传委员,晋察冀边区唐县教育科科长,唐县政府代理县长、议会秘书、县委-部部长、县长,中共晋察冀边区三地委秘书长、宣传...[详细]
徐炳昶(1888-1976)河南唐河人。字旭生,笔名虚生、遯庵。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在巴黎大学留学,在北大讲授西洋哲学史,近代哲学史,法文讲读。参加考查团前还曾任北京大学教务长(1926年8.27—1927年5.1)。参团后任考查团中方团长。为协调团中的各项工作和与地方当局的联系方面发挥着重要...[详细]
杨崇德(1915~1945)唐县白合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曾在唐县和定唐县抗日民主政府任职。1944年调任冀东三(河)通(县)顺(义)联合县武装部部长,率领民兵英勇打击日本侵略军,组织群众挖地道,著名的焦庄户地道就是在他的领导下修建的。他作战勇敢机智,胆量过人,...[详细]
杨国梁,第10届全国人大常委、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第12届(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增选)、13届中央候补委员,第14、15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1998年3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1938年3月生,河北遵化人。1961年5月加入...[详细]
杨培生(1915~1985)原名路国志。唐县白沙村人。1937年10月参加唐县抗日民主政权工作,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任唐县九区(下素)区委书记兼工救会主任。1942年3月调任唐县围城区(后划归定唐县)区委书记。 1943年1月在粉碎老虎山和口底村碉堡的战斗中,派遣地下...[详细]
杨秀峰(1897年2月27日—1983年),原名碧峰,字秀林。1897年出生于直隶省(河北)迁安县杨团堡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教育家、法学家,我国公安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全国解放后,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高教部部长,教育部部...[详细]
于殿武(1914~1965)字义卜。唐县北伏城村人。9岁入本村小学读书,14岁起在家务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本村自卫队指导员。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党支部书记。1939年1月,任唐县六区武委会副主任、大队政治干事。1940年至1946年底,先后任唐县武委会军械股长、唐县一区大...[详细]
张丙申(1907-1981),河北省唐县人。民国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伍。历任河北省望都县第五区组织委员、区委书记,中共望都县委组织部长、副书记、书记等职。1949年2-5月任南调行军五大队政委。5月7日率南下工作队到达宁国与地方游击队干部会师,5月13日,中共宁国县委成立,张丙申出任第一...[详细]
张凤宝男,1963年2月出生,河北滦县人,汉族。1994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天津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委。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0年至1987年就读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专业,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至...[详细]
张金钟(1910~1986)唐县花盆村人。自幼随伯父学医,18岁起独立行医,以土方验方治疗人、畜病症,以花钱少见效快著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1938年被选为花盆村村长,仍为人、畜医病。是年10月,部分八路军伤员送来该村,他见伤员衣被单薄,不能御寒,把自家仅有的棉被给伤员盖上。1939年晋察冀军...[详细]
张茂渊(1901—1991),女,张爱玲的姑姑。大部分人对她的感受与了解都是来自张爱玲的作品,她清高智慧,张爱玲在她面前,也常常感觉到自己生活上的愚钝。张爱玲和张茂渊的合影,可以看出这个身材高大的女子,长相也还说得过去。她在张爱玲的身边,有着自己的职业,说着一些“冬之夜,视睡如归”的俏皮话。 ...[详细]
张尚志(1926~1989)唐县刘家庄村人。1946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晋察冀兵工厂工作,先后任组长、队长职务。1947年7月因 0事故,双目失明致残,后经个人再三申请,被批准复员回乡。张尚志回乡后,仍以革命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身为残废军人,不靠国家救济,克服重重困难,学会各种农活,走...[详细]
张小端(1903~1992)女。唐县留九庄村人。1941年12月任本村抗日政权民教委员,丈夫管国堂任抗日地下交通员。翌年,唐县平原区被日本侵略军控制,她为掩护抗日干部、八路军战士,在自家西房牲口槽下挖了一条通往水井的地道,供抗日干部、战士出入。她对八路军干部、战士关心备至,宁肯自家吃糠咽菜,为他...[详细]
张雪舫(1917-1975),女,山东清平县人。幼年丧父,随伯父闯关东,定居哈尔滨。9岁拜河北梆子艺人孙金钟(艺名筱金种)为师,习青衣。12岁登台演出,艺名金香水,在哈尔滨、沈阳、天津、北京一带演出,颇有声誉。她洁身自好,以“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演戏”为人生信条。1931年,东北沦陷,她不愿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