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和(1911-1990),祖籍河北易县。1931年开始在北平玉器行学徒。1937年独立琢玉,并学习绘图与设计,着手研究玉鸟的制作技艺。1945年形成自己的风格。他以制作岫岩玉圆琢立体鸟闻名,后又创作"俏色鸟"和"对鸟"(左右对称,形体、动作、色彩完全相同的两只),对玉鸟的设计和制作有重大创新...[详细]
张韵楼(1902-1971),又名张益芳,曾用名张韵亭,河北省南皮县人,1950年定居于六安城关。出生艺人家庭,8岁随父张文春学艺,12岁随叔父张文高考进江苏南通“通监科班”(又名张状元班),拜京剧红生王鸿寿(艺名老三麻子)为师学戏。14岁又进上海“三义堂科班”,拜王峰山为师。民国11年(192...[详细]
张蕴珊(1909-1963)河北赞皇人。中共党员。1937年9月参军,在赞皇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政治部 队工作。1938年后历任一二九师赞高独立团供给处处长,中共山东滨海党委民兵突击队队长、工作团团长,莒南县武装部副部长、诸城县县长。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历任中共青岛市市南区委副书记兼市南区...[详细]
张雨新(?-1946),河北省人,外号张黑子。在张作霖部队九十六团当过副官,在依兰、勃利等地驻防过。曾参加过抗日斗争,后投降日寇。在依兰县兴隆镇(今属林口县)开过买卖,字号“源丰玉”,经营杂货铺兼烧锅。后迁回河北省,居住北平(今北京),经营棉花铺、铁工厂,制造三轮车,买卖兴隆。 1945年日...[详细]
张玉新(1906-1949),本县孙疃区陈楼乡大侯集人。出身穷苦,父亲给地主当长工,母亲沿村乞讨。后租种恶霸地主赵登科的5亩湖洼地,一家人辛勤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交租之后剩下无几,仍不能糊口。 民国11年(1922年)夏秋之间,阴雨连绵,大水成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张玉新交不起租子,被迫到...[详细]
张藻(1862-1912),名友传,字省三,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谢埠张湾人。清末地方官员。 清同治元年(1862)生。 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以试用知县放贵州,历充抚院奏稿文案、武备学堂提调。 光绪二十四年(1898),参与维新运动,任...[详细]
张曾敭(1843-1921),字小帆、抑仲、润生,室名筱颿、筱帆、静渊、渊靖居,晚年号道声良骏。清直隶天津府南皮县(今河北省南皮县)梁庄村人。族系西门张。清末民初官员。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生。早孤,依靠河南商城县亲戚周家支援,得以攻读诗书,监生。 同治六年(1867),中举人。 ...[详细]
张曾扬(1842年-1920年),字小帆,又字润生、抑仲,号静渊。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张之洞同族侄曾孙。清末政治人物。 张曾扬,字小帆,直隶南皮人。同治七年进士,以编修出知湖南永顺府。地属苗疆,号难治。斥赀募勇戢盗,悉置之法;吏之尤-者,弹劾之。徙知广东肇庆府,有惠爱,督抚交章论荐。光绪...[详细]
张占福(1854-1924),又号张黑,河北省南皮县半壁店村人。河北著名梆子艺人。 清咸丰四年(1854)生,家贫。 同治四年(1865),12岁时在东光县找王科班学艺,工丑角。出科后,去北京,在玉成班搭班,又入瑞胜社。清末年为御前供奉,入宫演戏,颇得慈禧青睐。民国时期,到天津演出,曾与...[详细]
张召红(1896-1935) 湖北阳新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0月,龙港被敌军占领后,受鄂东南道委派遣,前往阳(新)武(宁)通(山)边界地区,组建金竹尖游击队,打民团、摸岗哨,除叛徒、炸碉堡,配合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主力红-移后,率游击队活动鄂赣边界的大山中,生活异常艰苦...[详细]
张珍(1909~2004)曾用名张学渊。定县(今定州)西王耨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化学系。是中共通州第一个党支部的创建人之一和主要成员。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团参谋长、冀中军区二分区参谋长、冀中军区卫生部部长、晋察冀...[详细]
张正学(1925~1943)女。阜平平阳村人。是高级小学的学生,是当时农村少有的“女秀才”。她热心抗日工作,18岁就当了平阳村的妇女干部。1943年秋季,日伪军对冀西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张正学和一些乡亲在平阳南山被日伪军抓住。敌人用刺刀顶着她的胸口问:“八路军在哪里?公家的东西在哪里?”...[详细]
张植安(1888-1961),字庭英,湖北省武昌流芳街人。 6岁启蒙私塾,1902年考入江夏县高等学堂,1905年进湖北文普学堂,1909年攻读湖北陆军学堂工兵科。 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由学校推荐,出任印度尼西亚华侨委员会学务主任,兼任《三宝垄日报》主编。 1924年回国...[详细]
张知本(1881-1976),字怀九,号龙甲,别名礼恭,湖北省荆州府江陵县张公垱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家、法学家、教育家。 清光绪七年(1881)2月20日生。其父张特章,精理学,通医道。张知本聪颖过人,5岁发蒙,13岁入县学,15岁考进武昌两湖书院。17岁时,清政府选拔优贡,张知...[详细]
张志超(1893-1933),山东河间府人,少年时就学于私塾,读过《四书》、《五经》,又习过多年武术。来东北后落户于密山县的东八方。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机之时,不甘心当-奴,立志抗敌救国,组建群众抗日军救国红 会,又称武术旅,张志超任旅长,称为张法师,绰号张大胡子...[详细]
张植弟,湖北巴东人。1958年11月入党。1950年12月参加工作。高小文化。 1950年12月在湖北省巴东县公安队服役。1952年8月入团。1957年10月任巴东县泉口管理区会计。1959年11月任泉口公社党委书记。1966年4月任巴东县沿渡河区委书记,湖北省贫下中农协会副主席。1968年...[详细]
张之光(1576-1645),字潜储,号直浩,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才华横溢,蜚声学府。张之光幼年即考入县学,早负盛名,与同宗兄弟恢浩、申浩、培浩等诗文唱酬,十分密切。后来,同乡友人中,以“浩”字为名字、而又有文才者,不计较辈分、贫富,结成“十浩社”...[详细]
张致文(1905-1962),河北省乐亭县人。张致文生前任富锦县中医院副院长,县政协副主席。在本县从医数十年,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均见长。一生勤奋好学,但自幼家贫,在河北乐亭老家小学没毕业,即去开原站学生意当店员。1922年始来富锦随父学医,初学专攻《寿世保元》,经十余年苦读经典医书,于1932...[详细]
张智仙(1862-1950),湖北省咸宁县人。15岁出家于通城天台山,拜刘普济和尚为师。 读书至22岁开始学医,30岁行医,足迹遍及湖南、湖北、江西3省邻界地区,著有《验方集》、《秘方录》等,散流于民间。临床以妇科、虚痨、杂症见长.切脉屡屡断人生死,先言后见,人称“张仙”。 张救死扶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