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北省> 武汉市> 江夏人物

张植安

[公元1888年-1961年]

张植安为[公元1888年-1961年]

  张植安(1888-1961),字庭英,湖北省武昌流芳街人。
  6岁启蒙私塾,1902年考入江夏县高等学堂,1905年进湖北文普学堂,1909年攻读湖北陆军学堂工兵科。
  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由学校推荐,出任印度尼西亚华侨委员会学务主任,兼任《三宝垄日报》主编。
  1924年回国,适逢家乡大旱,张慷慨解囊,亲赴湖南购荞麦种数百担,无偿发给乡民,赈济梓里。1927年后,历任湖北襄阳中学、黄冈中学、湖北乡村师范教师。
  1932年,应聘任湖北省教育学院训导长兼推广部主任。
  1934年,兼任武昌县青山区区长。张以青山区为教育学院的试验区,按照“以农为本,以农立国”的理念,将办学与乡政、民防、信贷、筑堤、造林、开荒等实务结合,发动民众,兴办水利,修筑武惠堤;兴办农民教育,注重发展农村多种经济,颇具声势。同年,中国社会教育社和乡村教育促进会在该院召开年会,对张的理念和“政教合一”推广教育的做法予以肯定。
  1938年武汉沦陷,张携眷赴江西,历任江西省一中、江西省社会教育师范学校教务长和江西省教育厅视导等职。抗战胜利回湖北,任国立师范学院沙市分部教授。
  1946在武昌创办湖北省农业实验学校。张植安赞同革命,思想进步。
  1936-1937年,中共党员张执一(后任中共-部部长)在武汉近郊开展“乡村抗日促进会”工作,张以青山区区长身分,公开给予支持和赞助。还巧作安排,掩护多名中共地下人员开展工作。
  1949年解放军南下,为防国民党当局撤退时破坏武惠堤,张自带行装上堤住宿,并动员民众加固新堤。武汉解放后,李先念特派人上堤慰问。后任省立汉阳高中校长。不久调华中农科所,编译俄文著作。20年代曾译有《凡尔登战记》、《感觉性之分析》两书,后收入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
  1956年当选为湖北省政协委员,1961年病逝。
  (武汉《青山区志》)
  
同年(公元188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