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渠(1893-1951),湖北汉阳县柏泉(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老屋塆人。幼年家贫,发奋自学,其精神感动本族一显贵长辈,在其资助下,毕业于汉阳晴川中学,后靠公费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堂,此后长期执教于武汉中小学。 1938年武汉沦陷,张石渠辞别教育界,携9口之家回乡租种田地。日伪武汉治安维持...[详细]
张诗雅,小名甜甜,大家也叫她甜小妞。2009年11月10日出生,童星、演员、模特。从1岁起开始拍摄影视与广告,以及为各种平面媒体做模特。代表作品有《我为儿孙当北漂》、《镖门》、《黑凤凰》、《妈祖传奇》、《老有所依》、《双独家庭的奢侈品》等。...[详细]
张士彦(1580-1646),字恢浩,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张三异父。明代,丰乐里曾担负走马之役,家族内大多数人难以支付。张士彦不忍眼看他们为此倾家荡产,总是独自统付,家业因此中落。为弥补家用,他让儿子张三异(另有传)外出设馆授徒。他购置义田,延请塾师,兴办义学,使家族中子...[详细]
张士甄,字绣紫,号铁冶,清代通州人。自幼受家庭影响颇深,崇尚读书。顺治六年(1649)春,赴京参加科考,中进士,因其文学及书法均优,故选入翰林院内庶常馆继续学习,学满三年考试,成绩优良,初受任翰林院编修,负责编纂、记述等事。 既而逐步晋升刑部尚书,掌管法律,刑狱事务。其执法公正允当,能够宽大...[详细]
张寿祺(1823-1873),字芝坪,号小泉,别号懒云子,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幼年随叔祖父、名儒张海舟读书,后从名师燕掌衡游,学业与日俱进。其先辈藏书十分丰富,全都存放在0之上。张寿祺寝食其中,百家众艺之学无所不窥。工于科举业,日成应试之文十数篇,信手拈来;挑僻见的典故诘难他,...[详细]
张寿常(1908~1971)又名张纪五。定县(今定州)城内东大街人。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5年赴德国,入波恩大学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深造,从克鲁士教授学习小构造理论。1939年底获博士学位回国。 先后任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地质矿物系教授、长...[详细]
张寿龙(1925-1951) 宜昌市人,一九四九年参军,一九五O年首批入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七军八十师二三八团三排重机枪射手。在攻战汉城的战斗中,他负伤不下火线,为坚守某高地,他所在的排连续打垮了敌人的七次反扑,为部队的安全撤退起到了重要作用,张寿龙在战斗中也荣立二等功。一九五一年七月,...[详细]
张寿增(1876-?),字鹤岩,直隶宛平(今北京五环宛平城)人。历任奉天交涉局委员并代理该局会办、黑龙江省交涉局帮办、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提调、黑龙江省盐务局提调、黑龙江省交涉局总办、胪滨府知府兼中俄勘界随员等职。 清光绪二年(1876)生。 光绪二十八年(1902),毕业于北京俄文专修馆...[详细]
张叔珽(1666-1734),字方客,号鹄严,别号樗翁,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三异三子。 生性颖悟,参加县试,首选入庠。但在科举考试中不太顺利。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由明经任江南徽州同知。履任时正值原太守退休,他兼管府署事务,工作游刃有余。 清康熙五十七年(1...[详细]
张曙光(1904-1982),字全忠,又名正卿,原籍汉川县分水乡,民国二十八年(1939)迁居咸宁县宝塔洲(今宝塔镇郭家湾村)。 民国十六年(1927),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秋收暴-动和土地革命。 1931年7月,任天(门)汉(川)县苏维埃财经委员会主任,后任苏维埃代理主席...[详细]
张舒和,字小仙,号潞水十洲客,民国通州回族人。他自幼聪伶好学,曾入国学读书。他尤喜绘画,并且追宗古法,使作品突出淡雅静穆,将靡丽之风洗涤殆尽,达到力量宏深,襟怀高旷的境界和气韵,简直可与明代唐伯虎,元代倪云林二位著名画家相媲美,可以说是民国时人物画的典型。他兼善花鸟虫鱼,尤其精于篆隶铁笔书法,字...[详细]
张书年(1909—1995),书法家,笔名墨卿,斋号求知轩,1909年4月生于河北省沧州市。生前住聚仙路30号。 张书年出生于农民家庭,他7岁学书,14岁能为乡里书写春联,16岁开始习柳、颜及潘龄皋之行书,同时初步隶书;而后,至营口拜书法家武进、蒋松云为师,以隶、行为主,继续深造,又得书法家...[详细]
张舜元(生卒不详)字伯才。望都人。明嘉靖八年(1529)中进士,任吴县知县。吴县为富庶之乡,赋税甲天下,县内豪右为把持敛收赋税的肥缺,每任县令刚到任,就以重金贿赂。张舜元到任后,即拒贿金,改革收取织造户税金的方法,公开价格,减少中间环节。对土地税则无论贫富,按额征收。对横行乡里的豪右严惩不贷,县...[详细]
张书田(1899-1929) 大悟县汪洋麻知府人,1932年,由董必武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返回家乡传播革命思想,组织农民协会。1926年,在汪洋成立孝感县十三区农民协会,任委员长。1928年,他领导农民发动了汪洋店“年关-”。1929年,他率赤卫队由天台山进入我县河口地区活动,...[详细]
张四海(1895~1973)徐水西张丰村人。弟兄4人,他排行在四,人称大四尔。在他舞台生涯30余载之际,不幸耳聋,从此,人们称他聋四尔。盛名京南,有“盖京南”之称。8岁便跟一个到本村“张马尾(以)箩”的外来人学柳子调(小秧歌),西张丰剧团将柳子调改为哈哈腔,他12岁便成了小有名气的娃娃戏篓子。 ...[详细]
张太俊(1885-1939),又名张太。河北人。从小在家务农,1907年春到哈尔滨中东铁路总工厂当翻砂工。 在俄国工人布尔什维克组织影响下,张太俊于1908年参加了中国工人第一次在哈尔滨举行的“五一”大 ,不久,组织翻砂工人为反对工厂沙俄分子殴打工人举行 ,迫使厂方撤换了经常欺侮中国工人的俄...[详细]
张坦麟(1677—1750),字画臣,北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仲璜三子。 清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初任户部主事,综合考核为“精勤”,故为赵恭毅、张清恪大司农所器重,推荐他任通州仓监督。 雍正元年(1723),累升迁至鸿胪寺卿。三年(1725)授两淮盐运使。 ...[详细]
张坦熊(约1679-?),字详男,号郎湖。湖北汉阳人。仲璜四子,坦麟弟。 清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初任浙江桐庐县令,调仁和县令,补玉环同知,擢守台州,不久转任天津道。 乾隆三年(1738)升任云南按察使,乾隆十六年(1751)去职还乡。 张坦熊在任数十年,南北辗转,所到之处,均...[详细]
张涛(1554-1618),字振海,号山是,湖北黄陂(今黄陂长轩岭赵畈张家祠堂湾)人。其高祖张必达,为明前期户部尚书;曾祖张永通于正统十四年(1449)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徙湖北黄陂;父张天爵,广置产业,为当地首富。 张涛明万历十四年(1586)中进士。初任富顺县令,多政绩,升任工科给事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