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澄波(1910~1931)字涛,号若水,曾用名于松龄、宋韵秋。蠡县城内西南街人。幼年家境贫寒,高级小学毕业后无力再学,国民政府农矿部农政司司长徐廷瑚(蠡县城内人)资助他继续读书,1925年考入河北省立第六中学。由于六中共产党组织建立较早,于澄波很快接受了新思想,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加入中国共产党,...[详细]
于村(1919~1986)原名刘德亨。安新漾堤口村人。1933年入保定中学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延安,在陕北公学学习,并在校剧团当演员。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去新疆工作,曾与赵丹等组成文化协会实验剧团。1944年被盛世才逮捕入狱。1946年获释后到延安,继续从事戏剧工作,1...[详细]
于殿武(1914~1965)字义卜。唐县北伏城村人。9岁入本村小学读书,14岁起在家务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本村自卫队指导员。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党支部书记。1939年1月,任唐县六区武委会副主任、大队政治干事。1940年至1946年底,先后任唐县武委会军械股长、唐县一区大...[详细]
岳岐峰,1931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张铁集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40年起,先后在张铁集村小学、元潮抗日高小和邯郸市立中学读书。在学生时代,他勤勉刻苦,好学上进,勇于追求真理,敢于同敌伪斗争。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在河北省元城县抗日高小(现河北大名县张铁集乡中...[详细]
雨婷儿,2000年1月28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 2006年,参演个人首部电视剧《汉语会话》。2009年参演年代夺宝题材电视剧《锣鼓巷》。2010年参演历史传奇剧《孔子春秋》。2012年2月参演情感生活剧《樱桃》;7月参演时尚爱情剧《城市恋人》。2014年参演电视剧《老农民》。...[详细]
岳志坚(1918~2004)曲阳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曲阳县、完县(今顺平)青年救国会副主任,晋察冀边区三分区青救会副主任、主任,晋察冀北岳区青救会副主任,晋察冀边区抗日联合会组织部部长。 1946年后,任旅大地委直属党委组织部部长,共青团中央候补...[详细]
裕庚(?-1905年12月18日)本姓徐,字朗西,祖先本汉人,姓徐,后入汉军正白旗。光绪优贡生,初参两广总督英翰幕事。官太仆寺少卿,出使日本、法国时官拜大清驻西洋特使。 裕庚有二子二女,长子馨龄、次子勋龄、大女儿德龄、二女儿容龄。他们兄妹均随其父母在欧洲生活多年,受过西方教育,精通英、法文。...[详细]
于冠军(1923~1947)高阳边渡口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十二三岁即与成人一同劳作。抗日战争时期,其家为抗日“堡垒户”,他常冒险为游击队传递情报。 1946年响应政府号召,参军投身解放战争。他随军南征北战,屡立战功。1947年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六旅十六团连级指挥员。...[详细]
余国柱,字两石,清朝一代名臣,正一品衔。湖北大冶人,顺治九年进士,康熙年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 余国柱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寄养在舅父家,住在铁山盛洪卿。舅父非常喜爱他,送他到东方山学堂读书。余国柱聪明过人,深得老师喜爱,他的老师姓陆,大冶县祝家庄人,进士出身。余国柱对老师所授的《四书...[详细]
于鹤堂(1917~1941)化名崔冠亚、崔旭。望都建安村人。早年就读于本村小学、贾村高小。1936年河北省立第六中学毕业后考入冀县高级师范学校,与同学邓世藩、赵荣光、张占等组成“读书友”,传阅鲁迅、郭沫若等人的著作,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返回家乡参加革命,在满望特区...[详细]
于江(1914~1940)原名于镇华,又名于铁生。河北沧县人。1933年考入天津商职学校。1935年“一二·九”运动时成为天津-的骨干。翌年,加入中共 组织中华民族抗日解放先锋队,后经刘济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天津-日愈加剧,党组织号召学生及民先队员到农民当中去开展抗日宣传工作。于江到天津北...[详细]
余联沅(1844~1901年),晚清政治人物。字晋珊,湖北孝感县人。18岁中举,光绪三年(1877年)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后由御史升巡城御史、四川监察御史、江西按察使,浙江巡抚,1899年任福建布政使,后调淞、沪、太兵备道。上海道任上,抗旨以中方首席代表与各国领事签订《东南互保条...[详细]
余联源(约1850—1901) 字晋珊,又名余联沅。孝南祝站人。清光绪三年(1877),余联源以殿试中一举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他是孝感历史上唯一的“榜眼”。少年时代随家人在老河口(原光化县)求学,因其父在老河口经商,后余父生重病,母亲张氏只好接过养家糊口的重担并担负起养育儿子的重任。幼年...[详细]
余日宣(1890-1958),湖北蒲圻人。191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赴美留学,1917年获普林斯顿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历任武昌文华大学教授、天津南开大学教授暨教务长、北京清华学校(大学)教授暨政治学系首任系主任、国民政府军政部中校秘书、上海沪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暨校长、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等职,讲授...[详细]
郁文(1918~2010)原名孙宝安,又名孙蔚文。满城小马坊村人。自幼寄居在满城北关舅父家。相继在北关小学、城内第一高级小学校读书,县立简易师范毕业。1935年春入保定培德中学学习。因在学校宣传抗日救国思想,被学校当局开除学籍。1936年初,转北平(今北京)成城中学,积极投身于北平学生抗日救亡运...[详细]
于振善(1909~1971)清苑武安村人。因家贫少年辍学,1927年到黑龙江省黑河县拖拉机厂做工,画下许多机械构造图。“九一八”事变后回家,继续从事农业机械的研究。1947年创造了“尺算法”,并先后制成方形、圆形和长形计算器,计算十分快捷,在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中广泛应用。冀中行政公署向他颁发了奖...[详细]
俞之喆(1896~1952)字浚明。定县(今定州)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骑兵科毕业后,在冯玉祥部陆军检阅使署学兵团任教官、参谋、学员二大队大队长等。1924年10月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及北京政变。后又参加南口战役及五原誓师。1927年参加中原北伐战争,任国-军少将旅长。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详细]
曾祥连(1926—1947),湖北天门拖市镇严庙村人。1943年11月在天京潜县参加抗日不久,编入新四军五师四十四团二营四连任战士。1945年夏参加了石家河围困战。抗日战争胜利后投入反内战斗争。1946年3月任连部通讯员。中原突围随部队转战鄂西。1947年2月在南漳县安家集作战牺牲。拖市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