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新(1919~1941)女。清苑顾家营村人。1933年考入河北省立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辍学。9月与堂姐韩启民一起,在博野县辗转找到共产党组织,参加了博野县妇女抗日救国会,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被党组织派到深泽县任妇救会主任,她带领县妇救会干部,深入乡村...[详细]
韩春(生卒不详)蠡县南大留村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中进士,授睢宁知县,因有治绩,当年即升为北台御史。他巡查百官善恶,对-污吏、危害百姓者依法惩治。因监修紫荆关一带1700多里长城,并为孝宗督建陵寝有功,受到武宗的嘉奖。韩春秉性刚直,居官清正。任陕西御史时,曾查办宦官李兴的大-案。升内台御史...[详细]
韩春山(1903—1968年),曲周县南里岳乡刘大寨村人。县高级小学毕业,出身于六代祖传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学习中医,擅长妇科,在经、带、胎、产等妇科病症诊治方面经验丰富,医术高明,在曲周周边的邱县、馆陶、广平、肥乡、永年、鸡泽、平乡等县享有名医声誉。韩春山先生医德高尚,热心传艺授徒,其弟韩春生...[详细]
韩荩光(生卒不详)字笃臣。高阳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中进士。康熙九年(1670),任河南中牟知县,创建广学书院,设立义塾,让学生免费入学;立文会,并亲自授课;修纂县志,重建县衙大堂,修缮残缺房屋,使中牟县百废俱兴。康熙十一年(1672),韩荩光分校乡试,考选多名人,受到称赞。当时该县土地贫...[详细]
韩劲草(1918~2010)唐县南高和村人。1938年8月参加抗日工作,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秋至1940年1月,先后任唐县抗日文教馆馆员、文救会主任。1940年1月至1942年夏,任地委战斗报社,专区文救会主任。1942年夏先后担任晋察冀边区三地委宣传部干事、三地委秘书、晋察...[详细]
韩俊卿(1916~1966)女。雄县人。6岁跟养父母学河北梆子,10岁登台演戏,12岁成为兼演青衣、花旦、彩旦、武生、刀马旦等多种行当的演员。《杀狗》、《翠屏山》、《拾玉镯》、《走雪山》等,是她的擅长剧目。1928年到天津,首演于龙泉栈、大昆仑剧场,名扬天津。不久倒嗓,被戏班辞退。旋与银达子合演...[详细]
韩启民(1917~1992)女。清苑顾家营村人。1937年9月赴博野县参加妇女抗日救国会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到清苑县开辟抗日工作,先后任清苑县妇救会主任、中共清苑县委委员,12月任博野县妇救会主任、中共博野县委委员、妇委书记。1940年6月任冀中七分区妇救会宣传部长,后改...[详细]
韩箐清本名韩德荣,原籍湖北黄陂六指街郑田村,1931年10月19日出生于江西庐山,歌星、影星,作家梁实秋之妻。 作品有《一夕缘》、《女人世界》、《近水楼台》等。 1931出生。父亲韩惠安是当地富贾,曾任湖北纱布丝麻四局总经理,汉口商会会长,湖北参议会议长。 韩菁清自幼极具音乐禀赋,她...[详细]
韩若愚(1263~1330)字希贤。满城人。由武卫府史授通惠河道所都事,因开河有功,诏赐锦衣一袭。迁留守司都事,不久升经历,出知蓟州(治今天津蓟县),改中书左司都事。迁刑部郎中,提举诸路宝钞库,擢吏部郎中。元仁宗即位,按照惯例,凡潜邸官吏,不次迁转,若愚建议以时间长短定其资品,遂著为令。皇庆元年...[详细]
韩世谦(1935~2007)定州小寨屯村人。1951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河北省军区政治部战士、转建大队工作员、司令部办公室秘书,河北省军区动员处参谋、征退处副处长、军务动员处副处长,总参谋部动员部民兵处参谋、武器装备处副处长、处长。在总参工作期间,主持制...[详细]
韩双亭(1919~1993)高阳县城内南街人。1937年9月参加人民自卫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人民自卫军支队政治处保卫干事,独立第一团副营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学员,冀中军区第十军分区教导大队大队长,第十军分区二十七团参谋长、副团长、代团长,冀中军区警备旅第一团副团...[详细]
韩汤衡(生卒不详)字聘之。高阳人。12岁应童子试,诗赋甚美,令人叹止。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中进士,授兵部主事。五十一年(1786),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有某卷为某主司属意荐举,汤衡不畏权势,严辞相拒,又责主司越权行事,由此,其坦直之声誉满京都。后授隰州(治今山西隰县)知州。隰州位处山区,多...[详细]
韩永禄(1905~1931)又名韩煜。完县(今顺平)西五里岗村人。少年时读书于县立高小,1922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在学校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思潮的影响,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组织学生阅读革命书刊,传播马列主义。1924年与保定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学生谷兰亭、张长江等组建团结革命青年的群众组织“学...[详细]
韩玉奎(1920~1998)高阳于堤村人。1937年10月参加河北游击军,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河北游击军第一师教导队学员、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独立第一旅一团班长、第四军分区特务团排长、连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反“扫荡”等战役战斗...[详细]
韩占钧(1930~1996)易县人。1943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冀察军区供给部勤务员。参加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日伪军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边区冀察中学学员兼学生会主席,晋察冀军区察哈尔军区集训队学员,独立第四旅政治部宣...[详细]
郝处俊(607—681)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生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其父为郝相贵,唐宰相许圉师的外甥。他10岁时就失去父亲,懂事很早,好读书,嗜《汉书》,贞观年间进士。吏部侍郎高士廉很看中他,让他做过甑山(今汉川)县令,故时人称其为郝甑山,累迁吏部侍郎。郝处俊是一个很正直的、坚决捍卫...[详细]
郝和尚拔都(?~1252)安肃州(治今徐水)人。少年时被蒙古所掠,以游牧为生。后常随军征战,善骑射,通译语。蒙古太祖年间,出使南宋,以能言善辩著称。孛儿只斤拖雷元年(1228),出任九原府主帅,驰骋疆场,屡建战功,赐佩金符。太宗窝阔台二年(1230),奉命率兵进攻宋领地潼关、陕西。 太宗七年...[详细]
郝天挺(1247~1313)字继先。安肃(今徐水)人,郝和尚拔都之子。自幼好学,授业于金朝文学家元好问。元初中进士,被世祖纳为宿卫,后调任参议云南行省事,未久升参知政事,又擢升为陕西汉中道廉访使,回朝后为吏部尚书、中书右丞,与宰相共理国事,深得皇帝赏识。曾谢绝黄金百两赏赐,众人赞誉:“非贪财之臣...[详细]
郝玉明(1909—1940),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政治部副主任。 1909年出生在河北省阜平县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因经济拮据,无力升学,便到一家染布作坊当学徒。期间走上革命的道路。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事发动、组织农民的工作。他领导农民进行抗捐抗税运动,直至取得最后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