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为,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演员和教师。有三十多位在全国声乐比赛中获奖,其中获全国青年歌手大赛金奖、铜奖的有谭晶、严口当、戴滨、陈永峰、任香淑等八位;苏燕玲、谭晶分别获国际民歌节,流行音乐金奖、银奖。出版、发表的论文、刊物有《民族音乐教学方法谈》、《中国民族声...[详细]
庄敬太子朱载壡(1536年10月-1549年3月),是明世宗朱厚熜庶次子,母王贵妃。朱载壡在嘉靖十五年(1536年)出生,嘉靖十八年(1539年)立为太子,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去世,年十四岁,追封谥号庄敬太子,葬西山。...[详细]
哀冲太子朱载基(1533年9月7日-1533年10月27日)(《弇山堂别集》作朱载填),是明世宗朱厚熜庶长子,母阎贵妃。朱载基在嘉靖十二年八月十九日(1533年9月7日)出生,两个月后十月十日(10月27日)去世,追封谥号哀冲太子,葬西山。...[详细]
朱瞻墺,明仁宗朱高炽第七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封淮王。宣德四年【1429】就藩韶州府。正统元【1436】移饶州府。十一年【1446】薨。谥号靖王,史称淮靖王。 王讳瞻墺,仁宗昭皇帝第七子。母贤妃李氏。永乐七年正月十三日(1409年1月28日)王生之时。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受册封为淮王。...[详细]
朱瞻墡(1406年4月4日-1478年2月18日),明仁宗第五子。明襄宪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封。庄警有令誉。宣德四年(1429年)就藩长沙。正统元年(1436年)徙襄阳(今湖北襄阳)。 英宗北狩,诸王中,瞻墡最长且贤,众望颇属。太后命取襄国金符入宫,不果召。瞻墡上 书,请立皇长子,...[详细]
卫恭王朱瞻埏(1417年1月9日-1439年1月3日),明仁宗朱高炽的第十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异母弟,生母贵妃郭氏。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被封为卫王,正统三年(1439年)去世,谥为卫恭王,死后无子,被削除。...[详细]
滕怀王朱瞻垲(1409年11月-1425年8月26日),是明仁宗朱高炽庶八子,母恭肃贵妃郭氏,明朝第一代亦为唯一一代滕王。朱瞻垲在永乐七年十月(1409年11月)出生,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1424年11月1日)受封滕王,建邸云南,但他并未就任。 他在位一年后,于洪熙元年六月二十六(1425...[详细]
朱瞻垍(ji)(1411年7月7日-1441年2月3日),明仁宗朱高炽第九子,明宣宗朱瞻基异母弟,母为恭肃贵妃郭氏,明代第一代也是唯一一代梁王。 公元1424年,14岁的朱瞻垍被册封为梁王,封国在当时的湖广安陆州(即今湖北钟祥市)。1429年,朱瞻垍才到封国正式就任。正统六年(1441年)正...[详细]
明仁宗第二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封郑王。宣德四年(1428)就藩凤翔府。正统九年(1444)移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成化二年(1466)四月二十六日(6月8日)薨。谥号靖王。 郑靖王朱瞻埈是明仁宗朱高炽庶第二子,明朝第一代郑王,乃李贤妃所出。朱瞻埈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1424年...[详细]
朱尊权先生,1919年2月出生,湖北襄阳人,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49年毕业于美国肯塔基州立大学农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 朱尊权先生于1950年毅然回到祖国后,一直工作在我国烟草科研事业的第一线,专业领域涉及烟草农业、工业、管理、化学、工艺、设备等,取得了一系列...[详细]
恽子强,化学家 曾用名恽代贤。1899年4月28日生于湖北武昌。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1924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化学系。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3年2月22日逝世。 早年在其兄——著名青年领袖恽代英影响下参加革命工作,曾在宁、豫、辽、粤、鄂、沪等地从...[详细]
子之(?―公元前314年),战国时期燕国国相。燕王哙于前320年即位后,任用子之为燕相。子之为国相时,办事果断,善于监督考核臣属,得到燕王哙的赏识和重用。燕王哙因年老不再过问政事,从此“国事皆决于子之”。燕王哙又听信鹿毛寿的建议,效法尧以天下让与许由的故事,把燕国政权都交给子之。...[详细]
邹承鲁(1923年5月17日—2006年11月23日),出生于山东青岛。生物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 邹承鲁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祖籍江苏无锡,父亲邹东湖是铁路职员。由于父亲的工作性质,邹承鲁常随家搬迁,小学期间在沈阳度过。九一八事变后,全家...[详细]
邹东孝 ,中国内地男演员,现任北京力乙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以及影圈儿网总裁。国内,新生代电影人、制片人、演员,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本科,近几年从事演绎事业颇有成就,先后曾参演过的电视剧作品有《毛泽东》、《勇士之城》、《地火》、《来不及说爱你》、《新水浒》 、《永远的田野》、《国际大营救》、...[详细]
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人。早年就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1936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有翅膀的人们》。1938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与穆木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1940年入重庆复旦大学学习,以后做过中学教师、报刊。1949年后历任对...[详细]
邹普胜,麻城花桥(今属湖北)人。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少以炼铁为生。 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密谋抗元,携铁至他家,嘱代制锄锹等武器,普胜告之曰:“今天下尚须锄治耶?当为炼一剑赠君耳。”于是共谋大举,用红巾为号。 徐寿辉称帝后,被封为太师。 陈友谅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邹普胜仍称太师...[详细]
左铁镛(1936.09.03- )材料学专家。北京人。195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1958-1991年在中南工业大学历任教授、博导并任副校长;1991-1996年任国家教委科技司司长;1996-2006年任中国科协副主席;1996-2004年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