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廓

  • 原名张铁路,字道生、廓之。河北新城人。先后入中国作协文讲所、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学习。历任内蒙古银行、内蒙古科委干部,≮蒙古青年》、《这一代》杂志,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教师。香港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美国海外华人艺术家协会、巴黎A PART艺术家协会会员。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文集《草...[详细]

张连友 [公元1948年-1977年]

  • 张连友,1948年8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长垣县芦岗乡官路张村。 张连友上小学期间,正值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之时。小小年纪的张连友,整天挎着书包,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歌曲去上学。他摘抄雷锋日记,写学习心得体会,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一次,同学们在坑塘里玩水...[详细]

张谦光 [公元1908年-1947年]

  • 张谦光,1908年出生于湖北省新洲县肖家桥附近张北南村。其父亲是乡间塾师,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张谦光小时候随父母离乡背井流落武汉,父亲在口工人子弟学校任教,由于操劳过度,贫病交加,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迫于生计,母亲遂回娘家与其胞弟一起务农为生。 在这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为了求学,张谦光只...[详细]

章启贤 [公元1884年-1952年]

  • 章启贤,字畸人,东城社兴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6岁读私塾,12岁因病致残,双腿蜷曲不能直立,行走时一手撑一短木棍,一手拖一张小凳,蹲着缓缓向前移动。 启贤成年后,以行医、看相为生。他目睹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认为要提高妇女地位,必先从提高妇女文化入手,于民国元年(1912)利用章姓公房...[详细]

张双铭 [清][公元1893年-1931年]

  • 张双铭,东肖镇盂头村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民国10年(1921),加入邓子恢等人组织的奇山书社,民国12年,担任《岩声》报的庶务,积极筹集办报经费,参与管理与发行工作。民国16年加入共产党,发动组织秘密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被选为盂头村第一任秘密农会会长和党支部书记。同年底,以春节舞...[详细]

张树才 [公元1927年-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张树才,湖北省黄冈县阳逻镇(今武汉市新洲区)人。10岁丧父,到武汉在纱厂做学徒工。1927年4月,参加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二十军,任二十军教导团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卫生部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党委副书记,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1956年任湖北省...[详细]

章汤铭 [公元1905年-1976年]

  • 章汤铭,西陂乡大洋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生。少年时曾在省立九中肄业,21岁往汕头投奔北伐军,在东路军总指挥部当宣传员。民国15年(1926),加入国民党。翌年后,在国民军新编第一独立团团长陈国辉手下任排长、连长、营副、营长。民国21年底,陈国辉被十九路军 决,所部被缴械,汤铭流徙于厦门...[详细]

张廷竹 [清][公元1902年-1931年]

  • 张廷竹,龙门镇湖洋村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自幼勤奋好学,尤喜画画。民国9年(1920)考入省立第九中学,后因参加-被开除。 民国13年春,廷竹到漳州暨南中学和南安斗南中学学习,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旋又转学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结业后,以教书为掩护在闽南从事革命工作。民国18年5...[详细]

张锡华 [公元1914年-1964年]

  • 张锡华(1914~1964)山东临朐人。1925年迁居西安今新城区。1932年考入齐鲁大学医学院,1939年毕业留校任眼科助教。1941年至1947年,先后在中央医学院、成都市存仁医院、四川省绵竹仁泽医院任眼科总医师、住院总医师和院长。194 7年夏赴英国伦敦皇家眼科研究院进修。1949年获英...[详细]

张铚秀 [公元1915年-200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 原中顾委委员、昆明军区司令员。 张铚秀1915年出生,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参加虹桥村农民-,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中队长等职,参加了江西田里、金华山,湖南松山...[详细]

张旭高 [公元1903年-1944年]

  • 张旭高(1903~1944年),又名昭明,字问鸥,曹溪乡董邦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民国13年(1924),在集美学校参加组织龙岩留学集美学生会和新龙岩季刊社,出版《新龙岩》刊物。在反对学校当局-的-中,被推为学生代表,与学校谈判革新意见。毕业后,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大学。民国1...[详细]

张荫棠 [清][公元1864年-1937年,清末著名外交家]

  • 张荫棠(1864-1937),字朝弼,号少卿,又号憩伯,广东省新会县双水豪山乡人。清末著名外交家。 清同治三年(1864)生,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张蓉光为清代浙江海防水师总兵,其兄张荫桓为清朝第三任驻美公使。 张荫棠早年以张灼文为名中举,在京候补。 光绪十八年(1892),捐官为内阁中...[详细]

章一萍 [公元1923年-1976年]

  • 章一萍,又名章成阳、陈一萍,1923年3月出生于新昌县儒岙镇官元庙村。1941年12月,与爱国青年吴显超等自发组织抗日武装(显超部队),开展抗日游击斗争,走上了由自发的抗日武装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武装的道路。194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任支部委员。1945年1月26日...[详细]

章葆真 [公元1898年-1976年]

  • 章葆真,又名毓瑛,西陂乡大洋村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省立九中早期毕业,民国14年(1925)毕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应聘到厦门大学任助教。以后曾在晋江、莆田、长汀及江西大庚(今大余)等地中学任教,他一生大部份时间在龙岩执教。历任省立九中、乡村师范学校、龙岩高中、雁东中...[详细]

章子镛 [公元1907年-1984年]

  • 章子镛,西城罗桥村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7)生。5岁入学,13岁到西山圩中药铺当学徒。后去漳州怡和纸行当学徒。省吃俭用,购买数理化丛书,利用工暇刻苦自学,着力钻研实用工业。18岁在漳州试制肥皂、汽灯纱罩、毛衫编织机及食品罐头,均获得成功。他又与二弟合作制造干电池,廉价出售,供不应求。民国12...[详细]

赵月

  • 赵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主任医师,2000年荣获辽宁省“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2000、2003年连续两年被市委授予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01年被市委授予阜新市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现任阜新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兼循环内科病房主任,擅长心力衰竭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的防治,潜心专研腔内电生...[详细]

郑丰稔 [公元1873年-1953年]

  • 郑丰稔(1873~1953年),字笔山,龙门镇赤水村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生,清末拔贡。废科举后,入全闽师范学堂深造,毕业后历任龙岩中学学监兼经史教员、县教育会会长、省咨议局候补议员。 民国2年(1913),为省议会议员、副议长。袁世凯妄图复辟称帝时,他响应孙中山号召,为议会执笔写了《...[详细]

郑绩 [清][公元1813年-?]

  • 郑绩(1813~?) 郑绩,字纪常,号憨士,别署梦香园叟、几尝戆绩,广东新会人。早年科举落第,遂专心学医,其后又转攻学诗词书画。 郑绩长期寓居广州越秀山麓,在其寓所设置梦香园画室。与苏六朋、梁琛、邓大林为画友。自用印章中有“一生醉梦几时醒”、“几赏醉佬”、“傲骨自然贫”、“淡然自守书画自...[详细]

郑起英 [公元1897年-1982年]

  • 郑起英,字濯斯,西城西安村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生。自曾祖至起英四代行医,擅长小儿科。民国3年(1914)起英随父学医,民国8年起独立开业行医,先后开设寿堂氏药房、物华药局,坐堂开诊。1956年响应政府号召,参加组织城关镇联合诊所,1957年又参加筹建龙岩中医院,后并入县医院,任中医小儿...[详细]

郑日晖 [公元1904年-1981年]

  • 郑日晖,又名望月,红坊乡东埔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生。考入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后,参与龙岩留集美学生会创办的进步会刊《到民间去》。民国12年(1923)毕业前夕,集美学校爆发-,郑为学生代表之一,敢于批评学校教学管理上诸多弊端,致遭开除处分。后插班漳州数理专修科,毕业后南渡苏门答腊,在岭眠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