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景炎,1923年10月出生于新昌县儒岙镇。1941年就读于当时暂迁嵊县长乐的省立锦堂师范学校,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5月回新昌,任中共新南区委委员。1943年2月,参加浙东区党委第一期党员干部训练班学习。6月,任中共新南区委书记。1944年6月,任中共新东南西分县...[详细]
潘念之,又名枫涂、湘澄,1902年1月出生于新昌儒岙镇石磁村。1919年入宁波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因思想激进,被迫离校。1921年,入上海江苏第二师范学校,一年后返宁波执教崇德小学,联络谢传民、王任叔(巴人)等组织“雪花社”,出版《宁波评论》。1923年底,经张秋人介绍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详细]
潘月英,女,又名潘富林、王志英,新昌人。1931年,进杭州缫丝厂、杭州庆春绸厂学徒。1933年,进上海美亚九厂做织工,曾参加1934年美亚绸厂大-,随后参加女青年会举办的沪西女工夜校“六百生字识字班”学习,受到革命启蒙教育。1936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美亚九厂团支部委员。同年转为中...[详细]
彭方复(1911—2001)湖北省阳新县王英镇国和彭家湾人。1911年出生,1929年在家乡参加了农民-,参加农民赤卫队。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红5军5纵医院当看护医院看护员,第叁次反围剿胜利后,彭方复任红三军...[详细]
彭清云(1918—1995)江西省永新县曲白乡铁沪下村人。一九三〇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四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团第十八师五十三团连政治指导员,第十六师四十七团营政治教导员,第十八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详细]
秦贤安,1912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郭家河乡应山棚村(今属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里属于大别山区,山大、沟深、路险,穷乡僻壤,劳作十分艰辛。 秦贤安在幼年时,父亲终年给地主当长工,饥累而死。母亲带着哥哥、姐姐和他四处流浪,沿街乞讨,挣扎在死亡线上。不久母亲也含恨死去。哥哥为了报仇,投奔了红...[详细]
齐慎(1775-1844),字三企,号礼堂,新野县新甸铺镇齐家人,从小习武,十六岁中武秀才。 清嘉庆元年(1796年),王聪儿领导的白莲教义军从湖北襄阳波及河南新野。齐慎组乡团协助清兵围剿,后,从军于直隶提督庆成部下。嘉庆五年(1800年),任易州营把总。嘉庆十年(1805年),迁陕安镇标左...[详细]
邱岗 (1913—1988)原名邱向汶。辽宁省阜新县人。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在天津做党的秘密工作,任市委组织干事。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军记者,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科科长,宣传科科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研究员,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抗...[详细]
邱浩川,字振溪,铁山乡洋头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生。民国11年(1922),于登高两等小学毕业后从教,民国30年,在福建省小学教师检定中,被定为合格高级班教师。先后在月山、登高、培文、丰江、新罗等小学执教。建国后,任铁石、观澜、铁山等校教师、校长。在从教40周年时,铁山公社党委特意为他召...[详细]
邱金声,曹溪乡月山村人,民国元年(1912)生于贫农家庭。民国16年,参加村秘密农会。民国18年红军入闽后,任少先队队长、县政治保卫队队员。翌年参加红十二军,被军部选送军事训练班学习,练就一手好枪法。之后,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民国20年加入共产党。 民国23年4月,任工农红军独立第八...[详细]
曲广: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主任医师,现为我市重点学科-消化内科的学科带头人、阜新市著名的内科专家、阜新市特等劳动模范、1997、2000 年两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优秀专家,2000 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市“首届名医”。现任阜新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兼消化内科病房主任,擅长消化系统疾病和大内科的诊断与治疗...[详细]
热买提·毛拉买提,1966年1月20日出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博孜墩牧场。 1981年,16岁的热买提·毛拉买提参加工作,在博孜墩牧场任翻译。 1984年牧场实行了家庭联产责任制后,他辞去了翻译工作,承包了牧场的45只羊群,当起了牧工,甩起了羊鞭,一干就是十多年。 热买提的放牧点...[详细]
赛尔江,哈萨克族,1964年8月2日出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其父亲买米拉是一名老公安干警。 1987年2月,刚满23岁的赛尔江实现了自小就萌发的愿望,接过父亲的 ,成为一名光荣的公安战士。哈萨克民族最崇拜的是“巴图尔”,巴图尔意即英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赛尔江从小熟记着...[详细]
沙风(1918~2013),原名吕济人,新昌县梅林山村(今属大市聚镇)人。1937年先后入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热河第1游击队参谋,豫皖苏边保安司令部萧县抗敌总队第5营政治教导员、营长。1940年参加中共中央组织部训练班培训。后任八路军苏皖纵队第1团副团长,...[详细]
宋登贤(1890~1960) 原名宋合辰,曾用名宋国庆。河南新郑县人。因生活所迫,宋登贤在6岁时就跟父亲一块下地做活,帮母亲干些家庭杂务。其后,学泥水匠手艺,学做厨,但依旧不能养家糊口。1908年,随家人来陕西,在潼关、西安一带靠一辆独轮车的脚力维持生活。1921年离开了西安,来到终南山下的...[详细]
宋应星(1587年—约1666年),字长庚,汉族,江西奉新人,中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学家。 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 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详细]
苏炳文(1892-1975),字翰章,辽宁新民人,国民革命军中将,抗日名将。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1925年进入东北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坚决抗日,至1932年12月弹尽源绝撤出至苏联,1933年回国,抗战后任上将军事参议官。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政协委员,1975年5月22日去世。 18...[详细]
苏剑啸(1905~1948),原名苏宝谦,又名宜庵,1905年1月29日出生于新疆伊犁。祖籍蒙古苏尼特部落,后其父永格率全家迁居甘肃酒泉。应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扎萨克达西之邀,加入额济纳旗旗籍。苏剑啸弟兄四人,他排行老大。 苏剑啸的幼年和少年,时值国家政局动荡的年代,少数民族还要多受一层北洋军...[详细]
孙奇逢(1584~1675)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字启泰,号钟元,世称夏峰先生。容城北城村人,祖居贾家庄(今容城贾光村)。少年有志,以先贤刘因、杨继盛为榜样,嗜学成癖。14岁入县学,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人。与明兵部尚书孙承宗等为友,与东林党人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等则以“国士”相知。明天启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