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绍兴市> 新昌人物

潘念之

[公元1902年-1988年,著名法学家]

潘念之为[公元1902年-1988年,著名法学家]

  潘念之,又名枫涂、湘澄,1902年1月出生于新昌儒岙镇石磁村。1919年入宁波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因思想激进,被迫离校。1921年,入上海江苏第二师范学校,一年后返宁波执教崇德小学,联络谢传民、王任叔(巴人)等组织“雪花社”,出版《宁波评论》。1923年底,经张秋人介绍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宁波地委书记、中共宁0别支部委员。1925年,主编宁波团地委机关刊物《火曜》周刊,与国家主义派展开斗争。上海五卅惨案后,推动各界成立宁波五卅惨案后援会。与杨眉山、蒋本菁等创办启明女子中学,自任教务长,接收因参加反帝运动而离校的教会学校女生,并开办宁波书店,推销《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
  1925年10月,潘念之调上海大学附中任教,兼任中共闸北区区委委员。次年3月,返回浙江,发动反对军阀孙传芳的斗争,推动国共合作,和宣中华等组织成立国民党(左派)浙江省党部,当选为常务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担任中共党团书记,同国民党 进行针锋相对斗争,并发动组织工农群众,迎接北伐军入浙。大革命失败后,遭通缉。经组织同意去日本,就读于东京明治大学法学部,加入社会科学研究会。1929年归国,在上海参加社会科学家联合会、自由大同盟和救国会,坚持爱国-,从事著述翻译。
  1935年,潘念之任天马书店,主编《抗日丛书》、《一般话》、《人间十日》等,鼓动民众抗日,颇具影响。1936年,发起成立“更社”,以重新组织失散战友,同时兼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秘书。后派赴西南、西北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协同石西民、金则人等组织战地社会科学研究会。1938年5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主任科员,在厅长郭沫若领导下,负责抗日宣传队工作,被称为“抗宣之母”。1941年,离开第三厅,辗转长沙、重庆,受中共委派任劝募公债委员会劝募处长。1942年,主持兴华炼油厂、正大实业公司等企业,在董必武、吴克坚等领导下,开展工作。抗战胜利后,在上海重建正大公司,从事上层-和情报工作。1947年,经黄炎培介绍,在上海中华工商业专科学校任教。
  上海解放后,潘念之任上海市工商联常务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华东局-部政治处处长。1953年,受开除党籍的错误处理。1955年后,历任华东政法学院和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1979年3月平反,恢复党籍,任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1980年,任上海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后任顾问)。1984年,任上海社会科学院顾问,推为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治学会会长、中国法学会顾问。
  潘念之长期潜心研究政治学和法学,撰有《现代社会发展史》、《孔子的思想》、《世界思想家名人大辞典》、《宪-初步》、《中国经济法理论探索》等,译有《经营经济学》、《蟹工船》、《日本自民党及其政策的制定》、《吉田茂传》等,主编《辞海(政治法律分册)》、《政治与法律》双月刊、《外国法学知识译丛》丛刊,参加并领导编写《法学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为我国法学和政治学基本理论建设和普及做了大量工作。1988年3月10日,病逝于上海。
  来源:新昌县史志办公室 相关院校:

复旦大学

  同年(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李宗白 (1902~1932)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
张计储 (1902~1928) 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
吴来和 (1902~1946) 北京市海淀区
王锡山 (1902~1938) 辽宁省丹东凤城市
肖孝泽 (1902~1944)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
+ 更多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
潘景炎 (1923~1988) 浙江省绍兴新昌
刘胜民 (1955~1988)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
任建操 (1965~1988)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
梁学章 (1965~1988)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
罗永祥 (1965~1988)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
王法敏 (1964~1988)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
+ 更多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