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1912~1990)阜平五丈湾村人。自10岁起就受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在阜平进行的宣传教育。村抗日政权建立后,他先当儿童团长,后任抗日先锋队队长,随后到晋察冀军区教导团学习,结业后脱产担任平阳区游击队长。1942年,李勇的父亲被日本侵略者杀害。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李勇又回到五丈湾村担任不...[详细]
李悦农(1922~1976)曾用名李惠田,抗日战争时期曾化名李游。蠡县东侯佐村人。少年时因家庭困难辍学,外出当学徒。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回乡参加抗日工作。1938年6月在村农会、青会工作。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7月任蠡县第五区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1942年3月任中共蠡...[详细]
李玉衡(1910~1942)又名李球子。蠡县屯里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加入蠡县抗日救国会,同年9月18日参加了在县城召开的“九一八”国耻纪念大会,更坚定了抗日救亡、以身报国的决心,于同年12月参加蠡县二区抗日游击小队,刻苦锻炼,练就一手好 法,人称“百发百中”。...[详细]
李玉琳(1888~1965)字润如。安新圈头村人。3岁丧父,随祖父李升堂度日。7岁学文习武。拜郝恩光为师,学形意、八卦、少林诸艺。习武严谨,性格开朗,待人和善。尊师如父的高尚品德,为武林界广为流传。经李存义引荐投师孙禄堂攻习太极拳术。1924年任教于天津中华武术会,后任教于上海中华武术会,兼任尚...[详细]
李玉如(1919~1990)曾用名李璧。雄县老岗村人。1938年1月参加河北游击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河北游击军第二师一团连政治工作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北上先遣支队第二大队排长,冀中军区第四军分区特务团连政治指导员、营党的分支书记,第九军分区二十四团连政治指导员,...[详细]
李泽民(1909~1995)蠡县中五夫村人。1924年至1928年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1928年9月至1931年10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学习。1932年10月至1933年5月任保定育德中学教员,此后在北平(今北京)今是中学任教务主任、河间县实业科农场技术员。抗日战争初期参加冀中区博野民军。1...[详细]
李蒸(1895—1975)字云亭,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王辇庄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早年留美,主修乡村教育,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自30年代起先后出任北平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学院院长十余年。1949年后为全国政协委员会兼文教组副组长、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团结委员等职。 ...[详细]
李振潜,1937年3月生于豆张庄乡南双庙村。他从小就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是一名品学兼优的高材生。 先后在村办小学和安次县廊坊镇小学上学,1949年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二中,并相继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高中毕业的他同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1956年赴莫斯科留...[详细]
李智(1912~1943)阜平赤瓦屋村人。从小就给地主放牛放羊。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李智到晋察冀日报社当交通班长,工作很积极。每当夜间第一批报纸印出来,他就背上报尽快送往几十里外的军区司令部和边区党政机关。遇到下雨,他就脱下衣服把报纸包起来,用身体盖住,报纸没湿,但他自己却淋得...[详细]
李之琏(1913~2006)蠡县七器村人。1926年秋考入保定育德中学,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商学院高中部。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被选为“左联”北平(今北京)分盟委员。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平从事地下活...[详细]
李智超(1900~1978)笔名白洋。安新三义村人。出生于耕读世家,自幼酷爱书画。早年毕业于国立北平(今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曾任辅仁大学美术系讲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学校、北京教师进修学院教师,北京中国画院《中国画》副主编,河北艺术师范学院副教授等职。毕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擅长山水画,精...[详细]
李致光(1908~1940)化名之光、李衡。安新李家村人。1924年考入保定志存中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求学期间,受革命思想影响,不仅在学校参加-,而且假期回到农村带头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在他的开导和鼓动下,家中年轻女子在全村率先放足剪发。 1928年,李致光考入北平(今北京)区长训练...[详细]
李志田(1918~1945)雄县李庄头村人。出身贫苦,幼年丧父,弟兄4人,他排行老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两个哥哥先后参加抗日斗争,壮烈牺牲。1939年,李志田参加雄县四区小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调到冀中十分区五十一大队手 班当侦察员,他经常化装在雄县、容城、霸县一带日伪占...[详细]
李志新(1915—1997年),邱县李省庄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童年在本村上小学,后到曲周县初中上学。1929年回村务农,其间曾当过佃户。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县委党校宣传干事。1941—1948年期间历任广平县二区、邱县四区、邱县二区、邱县三区区委书记,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详细]
李质颖,承德文举第一人,生卒年待考。承德人。幼年入塾,勤读不倦。 志向高远,俊逸不群。 雍正十三年(1735)中举人,为承德文举第一人;乾隆二年(1737)中进士,又为承德进士第一人。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布政使。 乾隆四十一年(1776),出任广东巡抚。任间,重视农桑,劝谕...[详细]
李庄(1918~2006)徐水北上关人。1939年作为革命通讯社记者报道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胜利报》、《晋冀豫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太行版)、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华北《人民日报》当记者、。李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创始人之一,...[详细]
李琢之(1913~1974)曾用名李宝璋。定县(今定州)西柴里村人。早年就读于北平(今北京)朝阳大学。1937年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行政公署科员、科长,河间县县长,清苑县县长,第七、第八专员公署工商局长,华北对外贸易管理局处长、局长,中国对外贸易代表团团长,驻...[详细]
李子清(1915~2000)徐水刘庄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历任县长勤务员,区游击队长,路东武装工作队长、县大队长,军分区独立营长,野战军步兵某师五九〇团团长,沧州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李子清带领地方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配合八路军开展抗日斗争。1939年,李子清带领...[详细]
李子雄(?―613年),渤海蓚县人,北魏谏议大夫李伯贲之孙,北周冀州刺史李桃枝之子,隋朝将领、官员。 李子雄少时性格豪爽,胸怀大志,成年后随军平定北齐,因功授任帅都督。后平定尉迟迥叛乱,因功授任上开府,赐爵建昌县公。隋朝建立后,李子雄担任骠骑将军。开皇九年(589年),李子雄随军平定陈国,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