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向 [宋]

  • 邓向,户部尚书邓戒之第三子,原世居曲江,名门世家。宋嘉祐三年(1058年),因贼乱扰乡,邓向迁居南雄城北门(今秋千街),力学不辍,登治平丁未(1067年)进士。其子邓显道又登元符庚辰(1100年)进士,曾孙邓希颜再登嘉定甲戌(1214年)进士。是谓诗礼传家,一门四代三进士。...[详细]

邓星芦

  • 邓星芦,女,1956年生,大专学历,白云区红十字会秘书长、献血办公室主任、卫生局工会主席,其丈夫是解放军体育学院副教授、大校、国际级裁判。她一直默默无闻地支持丈夫的事业,独自承担家务和照顾年幼的女儿,1996年冬,邓星芦长年患的阑尾炎又发作,此时她的丈夫刚好接到总参谋部通知要去参加第八届全国运动...[详细]

邓熙农 [公元1901年-1930年]

  • 邓熙农(羲农)(1901年~1930年),原名邓遂安,金本云塘村人,1901年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熙农少年聪慧好学,能言善辩。1917年以第二名成绩考入新办三水县立中学。两年后考入广州政法学堂。在学期间,受五四-的影响,接触进步人士,研读马克思著作和革命书刊,逐步接受新思想,开始确立社会主义能够...[详细]

邓秀英 [公元1914年-1985年]

  • 邓秀英(1914—1985年),女,平台镇人。民国12年(1923年)由父母许配给古勉洲埌村徐昌梅为妻,生育有两个女儿。后来,丈夫辞世。1951年9月,被选为洲埌村农民协会会长,带领村民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同时,发动群众改造当地新塘面至顺真一带26.67公顷的深湴低产田,改“挣稿禾”(春...[详细]

邓学辉 [公元1921年-1976年]

  • 邓学辉(1921-1976年),原名英年,春城镇西门街人,生于1921年。 学辉父亲原籍罗定县船步乡,家世贫穷,外出以小商贩为生,流落阳春,经多年积蓄,在春城开设小商店。学辉七岁丧母,十岁丧父,两位哥哥掌管家业各饱私囊,家庭争吵,感到毫无温暖,决心冲出封建牢笼。他从小读书用功,喜爱美术、音乐...[详细]

邓演存 [公元1889年-1979年]

  • 邓演存(1889~1979),惠阳县永湖乡鹿颈村(今属惠城区三栋镇)人。邓演达兄。曾筹集资金,与父亲一起扩建“鹿岗学校”(今演达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后,投身军旅生涯。1926年5月参加北伐,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授少将军衔,陈铭枢、张发奎、叶挺均属其部下。指挥部队挺进...[详细]

邓演达 [公元1895年-1931年]

  • 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广东惠阳人。其父为清末秀才,曾任儋县知事,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同情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与邓铿友谊甚笃。邓演达幼年随父学习,深受影响。宣统元年(1909)考入广东陆军小学第四期,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时,与陆军小学同学参加姚雨平领导的革命军,并随军北...[详细]

邓彦华 [公元1893年-1942年]

  • 邓彦华(1893年~1942年),字铸雄,白坭滘尾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与朱执信等人从事反清活动。清宣统三年(1911年)在南海、顺德等县组织起义军,攻占广州。旋任广阳绥靖处军事委员及福军教练长。龙济光盘据广东后,避居南洋,致力于反袁活动。民国6年(1917年)参加0役,次年任第五军营长...[详细]

邓逸凡 [公元1912年-200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 邓逸凡(1912—2004年),原名福坤,学名国雄,兴宁水口小峰村人。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高级将领。 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和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一纵一支队文书、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调查统计科科长等,参加过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陕北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详细]

邓羽公 [清]

  • 邓羽公(生卒年月不详),一名先奉,南海人,世居佛山古洞直街,出生于清代末,是近代有名办报人之一。在民国19 年至25 年(1930~1936年),他在广州上九路创办《羽公报》,自任社长,聘请挚友区慵斋、高子锋为,以吴泽民、胡一言、区瑞芝为助手,并亲写社论和散文,对官场黑暗、社会时弊、横行不法的人...[详细]

邓在芬

  • 邓在芬是肇庆华盛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车辆检测设备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试制班班长。该同志学历虽不高,但能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夜以继日,刻苦钻研,提高业务水平。克服没有图纸等技术难关,研制出新产品。带领试制班试制的产品两大类共2l个品种、78个规格。通过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改造大小工模夹具上百件,改良检测线...[详细]

邓赞群 [公元1901年-1960年]

  • 邓赞群(1901—19 60年),又名邓赞卿、邓植群、邓赞称、邓祖称,1901年出生于广东省揭西县南山镇。1925年,邓赞群进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为第五届乙班学员。1926年,他跟随彭湃在汕头市-委员会搞地下 ,由彭湃介绍加入共产党。1927年国民党清党时,邓赞群被捕入狱,保释出狱后旋赴上海,...[详细]

邓增 [清][公元1843年-1906年]

  • 邓增(1843—1906),字景廷,新会县篁边乡(今属蓬江区)人,世居丹灶乡望富里(今属蓬江区),少时随父做生意,爱习武。清咸丰十年(1860年),加入清军。清同治元年(1862年),随清军从广州赴浙江镇压太平军。清同治三年(1864年),被浙江巡抚左宗棠擢升为把总。镇压捻军有功,升为副将。清光...[详细]

邓泽如 [公元1869年-1934年]

  • 邓泽如(1869—1934),名文恩,字远秋,新会县篁边乡鹅峰里(今属蓬江区)人。早年随父习商,18岁前往南洋谋生。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加入同盟会,后主持同盟会南洋支部事务,积极筹款,支持同盟会在两广和云南发动的历次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后应召回国,孙中山曾拟委任其广东都督,他辞而未...[详细]

邓肇坚 [公元1901年-1986年]

  • 邓肇坚(1901~1986年)祖籍九江镇下北吴涌社,在香港出生。毕业于香港圣士提反男校。民国8年(1919年),在其父的银号工作。由于积极投身公益事业,13年出任香港东华医院总理,16年任保良局总理,17年任东华医院主席兼东华医院奠基主任。18年8月,香港总督任为非官守太平绅士。21年任保良局主...[详细]

邓兆祥 [公元1903年-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 邓兆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海军原副司令员。 邓兆祥同志1903年4月出生在广东省高要县肇庆镇双木棉村(现为肇庆市端州区)。他的少年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和重大转折,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当时一大批志士仁人报效祖国的壮举,使他逐步受到了爱国主义、振兴中...[详细]

邓志才 [公元1894年-1986年]

  • 邓志才(1894~1986),字卓民,韶关市浈江区乐园镇人。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初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民国15年(1926年)任第四军第10师副官长,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民国16年(1927年)8月,随蔡廷锴师参加南昌起义。不久,蔡师脱离起义大队伍,进入福建。民国17年(1928年)在蔡师任29...[详细]

邓植仪 [公元1888年-1957年]

  • 邓植仪(1888~1957),别字槐庭,广东省东莞县人。1888年6月11日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县大良镇。 邓自小爱农、学农,深受“教育救国科学兴农”的思想影响。民国3年(1914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硕士学位,并学成归国。回国后,历任湖南工专、南京高师教授,广东农专校长,广东大学、中山大学教...[详细]

邓重行 [公元1908年-1989年]

  • 邓重行(1908~1989年)原名邓慕慈,重行为其字,曾用名邓良、邓文,官窑大榄人。早年在江门当店员,其后回乡办小型樟脑厂,结识了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以当地奎光小学为基地,开办夜校,宣传抗日。民国28年(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州沦陷前夕随组织撤退至粤北,先后任政治工作队副队长、《新华南...[详细]

邓祝三 [公元1902年-1927年]

  • 邓祝三(1902-1927年),董塘镇董中新大门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于1925华参加农民协会,曾在北江农军学校读书,毕业后任第五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5年至1927年的仁化农-动中,他是农民自卫军的负责人,打土豪分田地积极坚决,与土豪武装战斗时身先士卒勇敢机智。1927年,“四·一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