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演达
[公元1895年-1931年]
邓演达为[公元1895年-1931年]


1926 年1 月,邓演达参加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二大”,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并就任黄埔军校教育长。他在任期间,十分注重对学员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和军事政治训练。1926 年2 月,黄埔军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邓为改组筹备委员。3 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育长。在军校工作期间,他始终与熊雄等共产党人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因他表示坚决反对,一度被蒋介石拘禁,后调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教育长兼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926 年7 月,北伐开始,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他积极任用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为政治工作骨干,亲率政治部工作人员随军出发,统一领导北伐各军的战时政治工作。北伐军所到之处,他积极倡组工会、农会,发动工农民众支援北伐,参加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军攻打武昌时,参加了攻城军事指挥工作,任攻城司令,亲至前线督战。
1926年10月,武昌被攻占,任武汉行营主任,湖北省政务委员会主席。他还参与筹办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代理校长。在主政湖北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生产,统一财政和币制,积极倡办革命文化教育事业。他积极支持农-动,组织筹办培训农运干部的武昌中央农-动讲习所,曾任所长。
1927 年3 月后,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农民部长。蒋介石发动“四· 一二”-政变后,他与宋庆龄、何香凝及共产党人林伯渠、谭平山、毛泽东等一起,于4月22日联名发表讨蒋通电。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政变,他表示坚决反对,随即辞职,由武汉赴莫斯科。1927 年11 月,宋庆龄、邓演达在莫斯科发表了《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莫斯科宣言》),主张在孙中山精神领导下,团结工人、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及青年学生,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推翻少数剥削多数的经济制度。1930 年5 月回国,坚持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组成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任中央干事会总干事,反对蒋介石的-统治,积极策划军事倒蒋。1931 年8 月
17 日,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1 月29 日被害于南京麒麟门外。
鹿颈村 在淡水河畔,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演达先生的故乡,邓演达纪念园也就位于该村。广东省三大岭南新民居示范点之一。新民居与邓演达纪念园、演达三高农业基地共同构成了“新农村乐园”。 历史 鹿颈村曾属惠阳县永湖乡。 鹿颈村位置边远,因缺乏水利设施,加上道路泥泞,村里多是“水火田”,雨天浸、日晒旱,经常粮食供给不足,上了年纪的长者都有过向亲友邻居借粮度日的经…… 详细++
同年(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