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慈黉(1843一1921年) 又名陈步銮,隆都镇前美村人。少即接管其父业务,1871年于泰京曼谷创设陈黉利行专营出入口贸易,陆续创设各火砻于曼谷。与族人集资创设陈生利行(后改为陈元利行)于新加坡,联泰国、新加坡、香港、汕头经营于一环;61岁时回乡,捐资修桥筑路,倡建新村,创办成德学校。 ...[详细]
陈大梅1921年农历二月生于始兴县沈所镇外营村。家有祖母、父母亲及兄弟多人。小时候曾在本村读私塾,后寄养在舅婆家并在其村里的一间小学读书,继又转入县城始兴县立一小直至毕业。 陈大梅因家庭贫穷,无法继续供其读书,只好跟着父母在家务农。1941年陈大梅已是20岁的青年了,按国民党当时的规定是:“...[详细]
陈道同(1369-1454),太平都人(后迁居南街护国村)。明永乐三年(1405).举人,次年成进士,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掌检举、弹劾官吏之权)。为官廉正,所上奏议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弊端,名声大震。任楚府教授时,深得楚王(朱元璋第七子桢封楚王,驻武昌)敬重,以女配其子,结成亲家。退休后,在家著书自...[详细]
陈道周(1899~1927),又名陈杜,花山镇仙阁村陈庄人,革命烈士。 陈道周出身农民家庭,幼年丧父,靠母亲租种地主田地维持家庭生活。因家境贫寒,十多岁便到南海县五眼桥一中药店当杂工,但不堪忍受店主欺凌压迫,后辞工回家。 民国12年(1923),陈道周由侯桂平介绍,到中共广东支部在广州举...[详细]
陈大英,字明令,号人杰,外海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武举,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钦点蓝翎侍卫。后由侍卫改水师,历任钦州、龙门、香山都司。居官廉洁谨慎。因为官正直,破海贼有功,受总督那彦成器重。旋受诖议免官,致仕回归外海。 在乡期间,会张保扰掠沿海诸乡,积极画策保障,村居頼安...[详细]
陈大震(1228~1307),字希声,增城新塘人。南宋名臣。南宋宝佑元年(1253)中进士,初任博罗县主簿,后升为循州长乐令。咸淳七年(1271)代理雷州知州。他为官清廉,处事果断;办案数百。全无冤案,被百姓称为“神判”。他淡泊名利,不满官场腐败,请辞回乡,宋端宗曾招他任尚书吏部侍郎,元世祖也曾...[详细]
陈德鑫(1864~1925年),字文台,笔名愚谷,生于阳江县太平乡(今江城区埠场镇)珊美村。他自幼勤奋,孜孜不倦学习诗词、书法。青年时因家贫,曾以卖字、写春联弥补学费。清光绪十年(1884年),考取厅学。光绪十三年岁试,以一等成绩入选。光绪二十七年,考取举人,只因考卷书写有不合规定处而被除名。光...[详细]
陈德璋 (1940~2010.4) 笔名陈泯。广东揭阳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中文系。历任中联部拉美研究所实习研究员,中国文联国际部副处长,广东电视台对外部主任。副译审。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不朽的情侣》,散文集《风雨秋思》、《五洲梦...[详细]
陈德钊(1901-1933),乳名奴胜,字玖鉴。五山小王山人。7 岁入本地私塾读书。民国 7 年 (1918) 考入县立高等小学。民国 10 年 9 月,赴广州工专学校攻读。民国 12 年春,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任社青团小组长。民国 14 年春,陈德钊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 员身份回到乐昌,与...[详细]
陈德生 (1925—1978) 陈德生,原名秋盛,外海清澜上湾里人。3岁丧父,7岁母亲再醮,随姑母在乡读书、种地。民国29年(1940年)春,外出当帮工。翌年7月,被日军拉夫至广西当民夫班长。民国31年元旦,乘日军外出看戏时,与同伙把留守喝醉的日本兵砍死逃生。 民国36年(1947年)8...[详细]
陈德文,一名莹中,字文石,号肃庵,雄城北厢人。明洪武十九年(1382年)举文学,授台州通判。居二年,左迁枝江令,又迁缙云监税,所至有声。以兵部尚书唐铎荐,拜北平道监察御史。明年,擢按察使。洪武三十年(1397年),出使西番撒马儿罕诸国,开通西域。 西域撒马儿罕诸国为元太祖荡平西域时所立。明太...[详细]
陈定兴 (1934~) 广东澄海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澄海县私立华侨小学。曾任澄海县青年书店职员。1951年参军,历任363团3营司令部参谋,陆军41军司令部作战处参谋,365团政治处宣传股干事,高射炮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广东省遂溪县武装部政工科长,广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组创作员。19...[详细]
陈东(1922-1948年),又名振民、权,出生于陆丰县城郊一小村子。家贫,小时到城郊鲤鱼潭村投亲,稍大,亲戚供他读了几年小学。民国30年(194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民国35年2月,党派他到南塘赤岭村当交通员。在赤岭小学当校长的地下党员郑剑安排他在学校当教员作掩护,当时-笼罩着海陆丰,陈东和郑...[详细]
陈斗宿(?~1951.11),富湾镇练滘陈家村人。曾任高要警卫队编练处副主任、高要县县长、广东省第三区保安副司令,民国33年(1944年)出任高明县县长。同年12月,陈斗宿慑于人民力量的不断壮大,派谭瑞初为代表,到游击区同共产-表郑锦波谈判,双方达成“划地而治,以新圩横岗村为界,新圩、更楼、合水...[详细]
陈凡 (1915~1997) 笔名周为。广东三水人。20世纪30年代曾任教师,1941年后历任桂林《大公报》记者、采访科副主任,柳州办事处主任,柳州驻广州特派员,广州办事处主任。1949年后任香港《大公报》、副主任、副总。广东省文联委员。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详细]
陈芳(1825—1906) 字国芬,香山县下恭都杨梅斜村(今珠海市前山镇梅溪村)人。父亲陈仁昌原在澳门经商,家道殷实。其小时候曾参加科举考试,父亲去世后,14岁跟随伯父到香港、澳门学做生意。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随伯父到檀香山学经商,最初经营中国土特产和传统家具,后自立门户,与程植合办...[详细]
陈方畴,1926年生于始兴县沈所镇兴仁里村。1944年在始兴中学初中毕业,1945年始兴沦陷,在陈遐瓒教育指引下,加入青年抗日同盟,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1947年在志锐中学高中毕业,下半年在肇庆郁南师范教书。1948年初在曲江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949年6月出狱。9月始兴解放后,历任县立...[详细]
陈仿粦 (1939~) 笔名方琳、高书品。广东兴宁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任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古典文学室主任、总编室副主任等。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古典文学知识丛谈》、《煮字斋文札》、《书田耕余录》等,发表诗词、文艺评论、书评...[详细]
陈非侬 (1899—1984) 陈非侬,原名景廉,广东新会外海乡(江海区外海镇)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于广州岭南学校念小学,酷爱戏剧,常参加校内话剧演出。宣统二年(1910年),升入岭南中学,课余参加广州第一家白话剧团“民乐社”,演出《杀子报》、《妇道苦》剧目。期间,由谢伯英介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