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江门市> 江海人物

陈非侬

[公元1899年-1984年]

陈非侬为[公元1899年-1984年]

  陈非侬 (1899—1984)
  陈非侬,原名景廉,广东新会外海乡(江海区外海镇)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于广州岭南学校念小学,酷爱戏剧,常参加校内话剧演出。宣统二年(1910年),升入岭南中学,课余参加广州第一家白话剧团“民乐社”,演出《杀子报》、《妇道苦》剧目。期间,由谢伯英介绍,冯自由监誓加入同盟会。后由冯自由引进谒见孙中山,奉命与范展鹏组织“南天化宇”白话剧社。拟排练《秋瑾》一剧,因陈炯明叛变,政局未稳而作罢。旋遵父命赴香港习商,任商行记账员,业余参加香港白话剧社“琳琅幻境”表演。
  民国13年(1924年),于黄鲁达组建的“甲子优天影”剧团扮演旦角,以饰演改良粤剧《自由女 迫婚》的女主角而成名。其后,经编剧冯显洲引荐,接受南洋粤剧团“永寿年”班主靓元亨的邀请随班演出。在赴新加坡途中,改名陈非侬,立意从事戏剧表演。在永寿年剧团,陈非侬首次以“新剧家”名义,与花旦王千里驹、白驹荣同台演出《李师师》。在《仁贵回窑》剧中饰演柳金花,深受靓元亨赏识。旋与马师曾齐拜靓元亨为师,并向利庆红、大眼钱、何细杞、仙花旺、蛇公成等学艺。经名宿指点,演技大进。先后与大老倌武生新白菜合演《百里奚会妻》,与丑生蛇仔礼合演《仗义还妻》,与马师曾同台演出《孤寒种转性》、《古怪公婆》等,均获好评。继而承担永寿年剧团主演花旦,与靓元亨、马师曾演出名剧《海盗名流》、《虎口情鸳》、《三气周瑜》,一时名声大噪。
  民国14年(1925年),应华昌公司礼聘,赴香港与薛觉先组织“梨园乐”戏班,演出《红楼梦》、《西厢记》、《玉梨魂》、《大红袍》等剧,后改与靓少凤搭档,合演《夏金桂》、《宝蟾进酒》、《梁祝恨史》。继后赴上海“新舞台”演出,经鸳鸯蝴蝶派小说家严独鹤介绍,结识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返穗后,与马师曾、林超群等加盟由广州珠海戏院院主组织的“大罗天”剧团。陈非侬主演改编粤剧《贼王子》,一炮而红,轰动省港。随后,与靓少凤、曾三多、金枝叶另组戏班“钧天乐”,演出《文太后》、《鸳鸯剑》、《三十年苦命女郎》等剧目。
  民国20年(1931年),独资经营“钧天乐”戏班(后易名为“新春秋”戏班)。所演首本戏《危城鹣鲽》、《轰天雷》脍炙人口。翌年到上海,与京剧名旦杨月楼、短打武生刘汉臣结为兄弟。民国23年(1934年),与马师曾合作重组“大罗天”剧团。
  民国24年(1935年),香港解禁男女同台表演,女花旦渐露头角,陈非侬景况大不如前。但在省港名戏班中尚享有盛誉,年薪高达白银4万元;且应“百代”、“歌林”唱片公司灌录唱片,收入不菲。同年,组织“非侬剧团”赴越南、泰国、马来亚、缅甸巡回演出。其因劳累致病,得姚是君悉心照料,愈后二人在马来亚怡保埠结为伉俪。民国30年,返香港与白玉堂组建“孔雀屏”戏班。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率班回广东肇庆、新兴、台山、阳江、高州等地演出,上演多为-剧目。
  抗战胜利后,陈非侬回新会外海定居。1949年冬,携眷属迁香港,在香港石塘咀设席教授粤剧。1952年,于铜锣湾兴办“非侬粤剧学院”,后易名“香港粤剧学院”,亲自执教。粤剧名流吴君丽、郑国宝、李宝莹、江南、吴千帆和吴雁玲等出自其门下。1955年任“闺秀剧团”导师,与麦炳荣、少新权、罗家权、曾云山合作演出,并将首本戏《危城鹣鲽》搬上银幕。又与吕奇、女儿陈宝珠等合演时装粤语片《娘惹之恋》。
  陈非侬从事粤剧表演近60年,77岁才退出舞台生涯。毕生演出细腻动人,尤善演苦情剧,有“生黛玉”之称。念白腔圆字清,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往往“打引”上场后,几句道白,便摄人心魄,故有“打引侬”称号。其文戏武戏俱得要领,不但有扎实的“南派”功底,且率先引进京剧“耍红绸”技艺。在《天女散花》剧中,手执五丈红绫曼舞戏台,空中坠下纸花飘滚翻动,技艺甚为精湛。
  陈非侬于垂暮之年整理出版《粤剧六十年》、《粤剧的源流和历史》著述,为后人研究粤剧提供经验和资料依据。
  1984年2月18日在香港病逝。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