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天亮 广东省新会县人。他自幼从艺,1951年参加粤中区文联演剧队;后组成粤西区粤剧团,他担任团长兼主要演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艺术舞台上,成功地扮演了众多的剧中人物,尤为突出的有现代粤剧《焦裕禄》中的焦裕禄,古装神话剧《悦城龙母》中的老渔父等;并创造了一系列粤剧表演程式;他在《...[详细]
谭维鼎,字朝铉,号瓶台,广东新会人,夺明经科乡魁,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为同安县知县。 当时同安境内倭寇横行,掠杀乡里。饶平、漳州山贼草寇助倭为乱,肆意劫掠,攻袭县城。百姓苦于兵荒。 维鼎于是时莅任。下车伊始,就按照“未可以战,则谋所以守;既可以战,则谋所以抚”的策略,一方面发动老...[详细]
谭植棠,曾用名昌泰,1893年出生于高明区明城镇濠基坊,著名的三谭(谭平山、谭天度、谭植棠)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广东组织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谭植棠年青时,爱读《大同书》、《天演论》等著作,接受进化论观点,渴望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1917年,谭植棠偕广东高等师范的同学谭平山、陈公博一起考进...[详细]
天然(1608~1685) 天然和尚,本姓曾,名起莘,字宅师,一字丽中,广东番禺人。出身邑中望族。17岁时补诸生。青年时代常与友人梁朝钟、罗宾王、张二果等相聚,评论古今,纵谈世事,以匡时救世为己任。 明崇祯六年(1633)中举,次年赴京城,会试不第。南返至吉州(今江西吉安),卧病金牛寺,...[详细]
刘秀梅(1865~1946) 铁禅和尚,法名心镜,本姓刘,广东番禺人。 自幼在乡私塾,能诗文,善书画。19岁由其堂兄引荐,于黑旗军将领刘永福部下当文书,曾于光绪十年至十一年(1884~1885)随军赴越南参加抗法战争。战后军队改编,刘被遣散回乡,以卖书画维持生计。 光绪二十年(189...[详细]
郑浩(1863~1947),字义卿,县廓都兴让(今属棉城)人。幼聪敏好学,青年时喜爱新学,师丘逢甲,不参加科举考试。郑浩的学术思想,趋向变革,曾著《中华民族学术变迁论》,载《新民丛报》,深得梁启超赏识,于是文名大振。清光绪三十年(1904)东渡日本留学,光绪三十四年学成回国,学部授予法政科举人。...[详细]
王长英(1900—1987年),原名马英,又名祥英,广东省湛江市郊东海岛北山下村人。解放海南岛“渡海特等功臣”,全国劳动模范。 王长英出身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在家从事农、渔业劳动。民国36年(1947年)参加地下游击队,做交通联络工作。1949年12月,广东大陆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详细]
王范,南海郡人。时为东汉末年,生卒年月不详。攻读诗书有成,学识渊博。三国时代吴末帝孙皓骄奢淫逸,王范耻与为官,隐居不出。有人问其故,他回答说:“见弹缴而弗避,非灵禽也;处乱世而求闻达,非知(智)士也。”他这种说法,被后人广泛流传,奉之为名言。 晋武帝平吴,广州刺史熊睦推荐王范为广州大中正(各...[详细]
王吉民(1889~1972) 王吉民,又名嘉祥,号芸心,广东东莞人。清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香港西医大学堂。后曾任船医、铁路局主任总医师。抗日战争时期,任上海中国防疫医院院长、上海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并发起组织医史委员会(后更名中华医史学会),任会长;复任《中华医学杂志》副总等。民国27年...[详细]
王木舟,1954年7月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今普宁市)高埕乡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家贫,9岁才上小学,初中仅上了一个学期便辍学回家务农了。在上小学期间,有一个小伙伴叫张舜,家境更困难,连买纸和笔的钱都拿不出来,王木舟慷慨地将自己卖菜节余下来的5角钱拿给他买学习用品。 1973年1月,王木舟光荣地参...[详细]
王兴(1616~1658) 王兴,字电辉,广东恩平人,祖籍福建漳州。因其身材矮小而又富于智谋,被人戏称为“绣花针”。 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王兴立志反清复明,尽散家财以招集义兵,四方义士纷纷投奔其下,屯兵于禺北花山(今花都市花山镇)。 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陷南京...[详细]
王应榆(1891~1982) 王应榆,字燧材,号芬庭,广东东莞人。早年先后在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三期、南京陆军中学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科二连毕业。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参加同盟会。民国2年起任云南讲武堂教官。王早在青年时代,就认为“国家生存的根本在于经济”,“而经济之本在农工,农工之...[详细]
汪兆镛(1861~1939) 汪兆镛,字伯序,号憬吾,晚号清溪渔隐,广东番禺人。18岁入其父汪王泉执教的“随山馆”内读书,后入著名学者陈澧主持的学海堂修业。清光绪六年(1880)成为县学生员,光绪十一年,以优行考入国子监。光绪十五年,考取举人。后曾两次赴京应进士试,皆落第。南返家乡后,任州县...[详细]
王作尧(1913~1990),原名伯尧,广东东莞厚街人。1926年随父迁居广州,1931年初考入广东军事政治学校(燕塘军校)。1935年10月加入中国青年同盟。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成立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任队长。随后,与活动在宝安一带的张广...[详细]
温铎,1968年12月30日出生在广东省紫金县吉洞村的一个普通农家里。父亲当过乡公安特派员,后曾在蓝塘粮管所工作。母亲在家做家务。温铎从小受到父母那纯朴、憨厚、忠诚老实的性情熏陶。他在小学三年级时加入少先队,读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校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一直担任班干部。1988年1...[详细]
翁帆,1976年7月出生在广东潮州,从汕头大学毕业后,先是到汕头一家企业工作,但一个多月后就离开那家公司,到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她在深圳工作了3年,其间,与香港一个普通公司的职员在香港办理了结婚手续,但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不到两年就宣告破裂。此后翁帆选择报考研究生,2002年考进广东外语外贸大...[详细]
翁佛涵(1902~1949),原名翁兆祺,曾用名翁越、翁成和;到福建工作又名翁志红,闽南一带群众称他为“海翁”。系广东省海丰县田乾镇人,中国共产党员,抗日战争前夕来东山搞工人运动,是东山早期革命火种的传播者。 翁佛涵出生于贫苦佃农家庭,祖辈靠耕种地主田地过着贫困生活。“五四”运动席卷全国时,...[详细]
温流(1912~1937) 温流,原名梁启佑,后改名梁惜芳,广东梅县人。父亲是华侨工商业者,在南洋群岛等地经商。民国8年(1919)8岁时随父到南洋读小学,又当过打金饰学徒工。民国14年14岁时返回家乡,在松口中学读初中。 少年时已喜爱文学、诗歌,并开始在上海《小朋友》、《中学生》等杂志...[详细]
文永视(1910~1937年),广东省潮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铁匠出身,民国22年(1933年)参加下埔赤卫队,积极参加武装斗争,以其一技之长为红军游击队修理破旧枪械,不断补给游击队装备。民国24年9月,随中共潮澄饶县委和红三大队转移到诏安,活动于长埔、月港一带,扩大游击区,建立党支部,发展农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