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东莞人物

王应榆

[公元1891年-1982年]

王应榆为[公元1891年-1982年]

  王应榆(1891~1982)
  王应榆,字燧材,号芬庭,广东东莞人。早年先后在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三期、南京陆军中学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科二连毕业。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参加同盟会。民国2年起任云南讲武堂教官。王早在青年时代,就认为“国家生存的根本在于经济”,“而经济之本在农工,农工之本在于水利”。他虽投身军队,但矢志于水利建设。其间,他走遍祖国南北,对河流进行考察,并向北京政府条陈治理黄河意见,但得不到支持。后应同窗旧友、时任广西省主席的黄绍之请,先后任贺县县长、广西省矿务局长。期间,王加入以李宗仁、黄绍■为首的新桂系,成为该系的重要干部。民国1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谋长(军长李宗仁),参加北伐。后任第三路军总部中将参谋长。民国18年任安徽省保安司令,新疆最高军政长官。后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
  民国20年(1931)春,王应榆再次提出治理黄河的建议,被任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黄河视察专员。他经三个多月对黄河的考察,写成《黄河视察日记》一册,提出了甲、乙、丙三种具体的治理意见,因而被誉为著名的水利专家。民国22年王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但其治黄计划却因故而未能实施。民国33年改任甘肃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翌年任陕西省保安处长。民国35年7月返粤,任省政府委员兼省民政厅长;民国37年12月任省建设厅长,兼任广东北区善后委员及保安司令。民国30年7月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民国35年间,王回到东莞家乡,倡修虎门怀德水库等项水利工程。
  建国后,王应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任第一、二、三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省水利厅参事、顾问。30多年间,他曾多次对广东的水利建设提出建议,均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用。1982年2月28日在佛山逝世。著有《陕甘从政日记》、《治河方略》、《宇宙自然力论》、《诗经浅释》等。 相关院校:

云南讲武堂

  同年(公元1891年)出生的名人:
曾养甫 (1891~1969)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
郑毓秀 (1891~1959)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戴子良 (1891~1951)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
林炳炎 (1891~1949)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
刘志陆 (1891~1941)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 更多公元189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
张瑞权 (1899~1982)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侯祥川 (1899~1982) 营养学家 广东省揭阳市
杨秀琼 (1918~1982) 广东省东莞市
赵铭周 (1896~1982) 辽宁省沈阳
张锡财 (1898~1982)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
张林 (1914~1982)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
+ 更多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