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登模(1746-1790年),字士范,号靖斋。历任英山邮政监、温州通判、永嘉富阳知事、衢州同知、代理衢州知府。为人豁达,乐善好施,淡泊名利,注重办实事,到一方造福一方。任温州通判时,他轻车简从,走乡串户,深入调查当地海堤被潮水侵蚀、百姓田地房屋遭到威胁的情况,提出了将堤身切湾加固的整修方案,并...[详细]
赵德兴(1901~1936),平江县嘉义镇人。1926年参加嘉义地区农民革命运动。1927年入党。1930年9月至1931年6月任中共湘北特委常委、特委宣传部部长。1932年任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1934年任湘鄂赣省红军总指挥部第三师政委。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后,任中共湘鄂赣省委秘书长...[详细]
赵纲(?~1981),又名增天、幼夫,华容县人。黄埔军校第六期炮科毕业。历任炮兵第五十四团少将团长、军官总队长、南京警备司令部少将司令。1949年去台湾,任第五十四军炮兵指挥部少将指挥官、高雄要塞少将司令、第一军团少将炮兵组长。 ...[详细]
赵庚妹•盘王大歌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1957年9月——1961年,在江华樟木口小学读书。 1962年9月——1964年,在江华湘江乡完小读书。 1965年9月——1973年2月,在江华民族歌舞团工作。 1973年3月——1984年7月,在江华文化馆...[详细]
赵佳白(1883~1949),字楚玉,岳阳县甘田乡人。岳州金鹗书院毕业后,任教于县立高等学校,在校加入同盟会。民国1年,因时局恶化,为逃避通缉,潜往日本。回国后,在长沙为湖南都督谭延起草《讨袁(世凯)书》,深得谭的赏识与信任。历任宜章县长、益阳县长、省立图书馆馆长。15年,任京汉铁路南段少将监...[详细]
赵明华,男,瑶族,生于1943年5月2日,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文明村人。自幼跟随李根普学艺,属江华瑶族长鼓舞第五代传人。1985年,30周年县庆和首届盘王节师徙同台表演桌上长鼓舞,获地区“热忱献技艺,舞风传后人”荣誉奖。1986年参加县里组织的首届民族民间赛歌会获优秀歌手称号。1988年参加在郴...[详细]
滕召云 乾州春会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滕召云为土生土长的吉首市乾州人,他从小受到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熏陶,9岁时开始学艺,拜乾州汉剧老师傅田纯仁、黄德玉门下当第一届乾州汉戏“娃娃班”弟子。1964年“文革”中受到冲击,举家下乡农村。70年代初开始学习组织每年度的春会...[详细]
赵自选 (1901~1928) 赵自选,浏阳县柏家山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家贫,得徐特立帮助入五美高小学习,1919年夏考入长沙县立师范学校。在教师周以栗、陈章甫等的教育和影响下,他积极参加湖南学生革命运动,经常到“文化书社”阅读进步书刊,得识何叔衡、易礼容,并被吸引到湖南自...[详细]
赵宗藻(1883~1944)长沙县新康都(今望城县靖港乡)人,清光绪九年(1883)生。早年在靖港筹办长沙县第四高小,曾组织学生举行讨袁(世凯)驱汤(芗铭)-活动。郭亮、刘畴西都是他最器重的学生。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被选为区农民协会委员长。他带领数日名农民纠察队员包围新康镇团防局,砸烂所制拷...[详细]
郑沅 (1866~1943) 郑沅,派名家觥,字叔进,号肃摺,长沙县金井郑家段栗山坪人,清同治五年(1866年)生。父秀才,著有《独笑斋诗章》,《金石考略》;母唐氏,亦能诗,著有《琼漪阁诗》一卷。郑沅幼聪颖好学,弱冠补优廪生。光绪十七年(1891)乡试中经魁,二十年成进士,殿试一甲第三,...[详细]
郑伯魁(1920~1995),湘潭县人。中共党员。1943年从事教育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完小校长,湘潭市一中副教导主任兼工会主席,岳阳师范代校长,岳阳市一中副校长,城南中学(现岳阳市三中)教改组组长,岳阳市一中教改组组长、副校长、革委会副主任,县教学辅导站站长,岳阳县文教局副局长和...[详细]
郑大成(平江灯戏)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郑大成,男,汉族,生于1937年7月18日,初中文化,从艺50多年,属平江县灯戏剧团退休老艺人。1996年被湖南省文化厅授予颁发从事文化工作三十年以上荣誉证书,2008年被省文化厅审定为《平江灯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郑...[详细]
郑德宏•盘王大歌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郑德宏,1930年10月生,男,瑶族,江华瑶族自治县湘江乡桐冲口村人,自小随曾祖父、祖父到各地参加举行瑶族的各种民俗传统活动,耳闻目睹并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得到曾祖父、祖父的真传,还得到了其他的瑶族民间艺人的指导和传教,很快掌...[详细]
郑敦允(?~1832) 字芝泉,长沙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中进士,选庶吉士。由刑部郎0任襄阳知府。时汉水泛滥成灾,他以二年之力,集民工筑堤数百丈,樊城赖以保全,人称“郑公堤”。旋改知武昌,造夹底漏枧船,枧置于船侧,遇大浪则水从枧汇,而不及船内。又因船有夹底,虽覆亦不下沉,大量灾民以此免...[详细]
郑杰(生卒年不详)字莘斋,长沙人。兄邓伟,参加庚子自立军起义,殉义于武昌。他10岁即有大志,欲继兄业。初就读于巾级师范,随禹之谟参加俱乐部活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就学两湖优级师范,后转江宁讲武堂,与熊成基友善。三十四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旋应熊成基函约,回国谋大举,起义失败受重伤,匿居乡间...[详细]
郑钧(1877~1926) 字望之,长沙人,清光绪三年(1877)生。20岁时补生员,然不务科举业,喜究数学。光绪末年,入县学堂及乡中储隐女校任教。辛亥革命后,任县财政局长、议会议长及团防局长等职。好藏书,家藏图书至10万多册,且多精本。晚年编《移庵书目》,未竟而卒。...[详细]
郑清怀(1914~1984),字伯伦,又名郑贤、郑光国,今汨罗市楚塘乡人。民国24年南京军需学校第七期毕业后,留学美国奥克拉荷马州大学。33年始,历任军政部军需署储备司补给科长、海军军官学校经理处长、国防部预算财务署总务处长、预算局办公室主任、联勤总司令部军需署财务组长、收支处长。1955年在台...[详细]
郑守谦 (1891~1969) 郑守谦,名啬园,字家作,长沙县福临铺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生。他出身于七代中医世家,幼从父郑修诚学医,18岁随父应诊内、妇、儿科。 1925年他在长沙明道中医学校任教,1944年任湖南国医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兼授药物、方剂、杂病等课程,并曾任湖南大...[详细]
郑先声 (1865~1910) 郑先声,字子瑜,长沙县观佳桃花源人,清同治四年(1865)生。20岁录为秀才,后肄业于武昌两湖书院,在长沙参与创立民立中学。他与黄兴、李燮和等革命志士秘密联系,在长沙成立黄汉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该会后并人华兴会。郑先声曾被派到山西,调解省内各帮会的分歧,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