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永州市> 江华人物

赵庚妹

赵庚妹为

  赵庚妹•盘王大歌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1957年9月——1961年,在江华樟木口小学读书。
  1962年9月——1964年,在江华湘江乡完小读书。
  1965年9月——1973年2月,在江华民族歌舞团工作。
  1973年3月——1984年7月,在江华文化馆工作。
  1984年8月——1986年8月,在江华图书馆工作。
  1986年9月——1990年8月,任江华图书馆副馆长。
  1990年9月——1998年3月,任江华图书馆馆长。
  1998年4月——2000年2月,任江华文化馆馆长。
  2000年3月——2001年2月,任江华图书馆馆长。
  2001年3月----2005年7月,任图书馆党支部书记。
  2005年8月退休。退休后开致力于弘扬瑶族文化,传承瑶族歌谣。
  被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称为“瑶族歌妈”的赵庚妹。
  40年前,一个年仅14岁的普通瑶家小姑娘,第一次将瑶歌唱到了首都北京,受到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如今,年逾53岁的她,对瑶歌仍情有独钟,她就是被瑶家人亲切称为“歌妈”的赵庚妹。
  江华县瑶族歌手如林,而称得上“歌妈”的只有一个人,这是瑶族女歌手的最高荣誉。1980年该县前任瑶族“歌妈”去世后,瑶胞不约而同地将赵庚妹推举为“歌妈”。
  赵庚妹出生在一个瑶族民间艺人世家。8岁就跟着祖父赵明福、父亲赵成和和“歌妈”黄远妹学唱瑶歌。到10多岁时,她这个瑶家“歌女”已在九村十八寨小有名气。1964年秋的一天,一位叫郑德宏的县干部突然来到位于瑶山深处的湘江公社樟木口村赵庚妹家中。这位干部对她父母说,要庚妹到县里去唱瑶歌,父母既为女儿能去县城唱歌感到高兴,但又很不放心。因为瑶山向来“重女轻男”,女崽要在家招郎,父母怕这个听话孝顺而讨人喜欢的女儿,出去后就不回来了。在郑德宏的耐心劝说下,父母终于作出了让步。第二天,庚妹依依不舍地告别父母,跟着郑干部来到了当时的县城水口镇,住进了县委招待所。这时,她才知道,来唱歌的有十七、八个人,她是最小的。晚上,当时的副县长李兴胜告诉他们,通过举行这次唱瑶歌比赛,要挑选一名瑶族歌手到北京去唱瑶歌。接着,在省群众艺术馆两位老师的注视下,被选来的歌手一个接一个唱起来。
  第三天,郑干部兴奋地告诉她,她选上了,可以到首都北京去唱瑶歌了,庚妹的心激动得怦怦直跳。
  这年11月,她终于来到了日夜向往的首都北京,代表江华和全国的瑶族同胞,参加全国首届少数民族业余文艺汇演,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宽敞明亮的大舞台上,赵庚妹深情唱起《站在瑶山望北京》:“站在瑶山望北京、瑶歌唱给主席听。山高路远难听见,千里相隔心连心……,在鲜花和掌声中,她突然发现毛泽东、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坐在观众席上观看演出!那一瞬间,她感到自己成了世界最幸福的人。40年过去了,她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记得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时的掌声和笑声,记得那种无法形容的激动与幸福!
  赵庚妹自从把瑶歌唱进首都北京城后,便与瑶歌结下了一生情缘。1965年她被招进县歌舞剧团,后来又调到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工作。其间,她参加过各种庆典活动和外国瑶胞的接待工作。1984年,她代表瑶族同胞参加了在广西南宁举办的全国首届瑶族盘王节,演唱瑶歌、表演瑶族长鼓舞。从1965年到1995年,她连续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成立庆典活动中演唱瑶歌,主持坐歌堂、赛歌会,不愧为瑶家“歌妈”。
  1997年,武汉音乐学院刘健教授第一次来江华采风,拟拍一部以瑶族文化为背景的电视音乐片,第一个就找到赵庚妹了解情况,收集素材。她毫不保留地把自己40多年所搜集的资料奉献出来,把各种唱法一一唱给刘教授听。
  为了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瑶歌,了解瑶族文化,赵庚妹将自己在县城的房子改成音乐厅,取名“盘古”。她说,她要让这座小小的音乐厅成为人们了解瑶族的窗口。
  如今,年过半百的赵庚妹仍辛勤劳作在民族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她以自己不变的初衷,凝炼成瑶歌不朽的音符,使千千万万人触摸到瑶族的精神与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