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顺 (?~1861) 彭大顺,宁乡县人,生年不详,为太平天国将领,原隶翼王石达开部。清咸丰七年(1857)天京事变后,他随石达开率部出走,转战福建、浙江、江西,封为扩天燕,后迁右一旗大军略。咸丰九年石达开部进入湖南,在宝庆(今邵阳)失利后进入广西庆远,面临清军追逼和粮食困难及部队将离...[详细]
彭海鲲 (1868~1944) 彭海鲲,原名祖植,字钝叟,晚年自号知止老人、行三,长沙县福临铺希古台人,清同治七年(1868)生。光绪二十年(1894)举秀才,后弃科举人时务学堂学习,受康梁维新变法思想影响,锐意变革图新。后与弟彭汉怀(著名金石书画家)、孀嫂颟皋(清末女教育家)一起东渡日...[详细]
彭家煌(1898~1933),字蕴生,号韫松,又名介黄,笔名芳草、韦公、岛西,今汨罗市铜盆乡人。1917年入省立第一师范读书,1920年秋毕业。任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补习学校,并在北大听课。1924年,只身赴上海,在中华书局《小朋友》杂志任;次年转入商务印书馆,任《小说月报》、《教育杂志》、《...[详细]
彭继龙(土家族梯玛神歌) 湖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梯玛歌》是土家族长篇史诗,其格局宏大,篇幅浩繁,它以集诗、歌、乐、舞为一体的庞大艺术载体,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祭祀、民族迁徙、狩猎农耕及饮食起居等广泛的历史内容和社会生活内容。在唱述时,以土家语为主要表述...[详细]
彭菊生( 1898~1970) 字绍鲲,长沙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先从湘剧“永春堂”李葆生、师葆云习胡琴,后从昆曲艺人邱某学吹笙,造诣皆深,被誉为二十年代湘剧界“二把半胡琴”之一。其操琴的特点足腕力刚柔相济,为演员包腔包调,丝丝人扣,使演员腔调美化,唱得舒展,达到卢情并茂的效果。中...[详细]
彭澜征 (1889~1928) 彭澜征,原名兰激,浏阳县永安市彭家冲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生。宣统三年(1911),人长沙群治中学,旋投笔从戎,参加新军。 辛亥革命爆发后,焦达峰、陈作新策动湖南起义成功。彭兰潋随革命党人参加起义,以战功晋升营长。1913年,宋教仁遭袁世凯暗杀,...[详细]
彭俐侬(1930-1985),湘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生于1930年4月8日,逝于1985年1月16日。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任湖南省湘剧院副院长。1959年起,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南省剧协副主席、省...[详细]
彭俐依 (1930~1985) 彭俐依,女,长沙人,1930年4月8日生。父亲彭菊生是湘剧名琴师,她幼时聪颖, 随父在戏班中成长,耳襦目染,不论高腔弹腔,一学就会,见者称许。1942年她随父在桂林参加田汉领导的“中兴湘剧团”,诗人安娥曾教她读书识字,在戏班中曾受过湘剧名演员吴绍芝、徐...[详细]
彭梅秀(1931~1962)长沙县青山乡天华山人,1931年生。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减租退押,任妇女组长。1952年加入共产党,先后任互助组长、高级农业社社长,评为县、市、省劳动模范。1959年冬,全国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称号。1961年初任幅临公社党委副书记兼天华大队党总支书记。同年4月...[详细]
彭名湜(生卒年不祥),字鸿川,今岳阳县甘田乡易家园人。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在陕西、四川的营山、成都等县任知县,马边任同知①,宁远潼川任知府,累官至浙江盐运使,逝世于川东道任上。 彭名湜是一位智慧型官吏,遇事沉着冷静,处事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关键时刻善用计谋智取,力挽狂澜,出人意外。例如平定成...[详细]
彭明晃(1897~1972),字景梅,今汨罗市弼时镇人。早年毕业于长沙甲种工业学校,后留学日本。民国7年,在日本参加“争回青岛,废除二十一条”-而被捕入狱,后经留日学生监督处保释回国。8年7月,赴法勤工俭学,先在史来德雷诺工厂当钳工、车工,10年考入法国迪早大学。13年毕业回国,任湖南铁工厂技士...[详细]
彭南京 土家族毛古斯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土家族民间舞蹈毛古斯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性舞蹈活动,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生产内容,既具有舞蹈的雏形,...[详细]
彭沛民(1894~1974)长沙市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宣统二年( 1910)考进长沙雅礼大学预科,1914年赴英国留学。1934年回国后,历任上海美专教授、北平美专两画系主任、北平艺专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武昌艺专特约教授、湖南大学英文教授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西师范学院艺术...[详细]
彭琪瑞(1913~1985),字萍峰,今湘阴县城关镇人。民国15年入长沙岳云中学读书,后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就职于中央地质调查所,到西南各地从事地质研究和矿物资源调查,先后发表《西康天湾区域的增涨与变化》、《关于寒武纪火山爆发的连续性与西康东侧福林附近侵入岩的关系》等论文,名噪中外。旋...[详细]
彭润民,迎光乡车塘村人,1957年8月生。1982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分配到化学工业部化学矿产地质研究院工作,后升至高级工程师。1994年6月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深造。1997年6月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升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主要从事矿床与勘查教学和研究,主持或作为主要骨干完成国家部委级科...[详细]
彭善尧•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彭善尧,男,土家族,1940年7月15日生于湖南省永顺县泽家镇沙斗湖村,对于土家转角楼的全套程序和历史渊源非常熟悉。在生活实践中,彭善尧积极推广“土家转角楼”这一民间手工技艺,是目前土家族聚居区最具权威的传承人之...[详细]
彭寿松 (1866~1918) 彭寿松,字岳峰,长沙县人,清同治五年(1866)生。年轻时留学日本,思想倾向革命,回国后以知县分发福建。后因与上司不合,他离职闲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光绪与慈禧相继死去,他当时已加入哥老会,认为革命时机已到,秘密组织“黑赤社”,以谋举义,未果。 ...[详细]
彭舒萼(?~1852)字棣楼,长沙人,清道光九年(1829)进士。选庶吉士,由编修授永昌知府。适保山吏役以苛敛激变,奉命前往处理。尽除陋规,民变平息,杀会党首领黄赞,镇压起义军,升道员。后调梧州知府。咸丰元年(1851)署广东高廉道,解灵山城围。次年授湖北汉黄德道,适太平军逼湖南,檄赴韶州设防,...[详细]
彭万姣(土家族哭嫁歌)“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哭嫁是土家族独具特色的婚俗活动,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土家族最古老的民间歌谣之一,它以哭代言,内容丰富,真切诚实。这种“哭”不是灰心丧气的软弱叹息,也不是绝望无力的痛苦哀鸣,它是土家族姑娘为争取婚姻自由,恋爱自由,男女平等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