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特立(1877—1961)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教育家。 湖南省善化县(今长沙县)人, 原名徐懋恂,又名徐立华,1877年2月1日出生于一贫苦农家。少时刻苦自学,博览群书,手不释卷,以“定量”、“有恒”为原则,坚持“不动笔墨不看书”的方法,以达学以致用的目的。1906年开始从...[详细]
号念慈,湖南长沙人,出生于清贫的旧知识分子家庭。在中小学读书时,成绩均名列前茅。后考入长沙美国教会学校雅礼大学,因经济困难中途退学。20年代,在长沙《湖南日报》任时,结识湖南省新闻记者联合会主任委员龚饮冰(中-员),受到进步思想影响。20年代后期,先后任安徽省民政厅秘书和江苏...[详细]
徐仲雅 [公元八九三年至?年]字东野,其先秦中人,徙居长沙。生于唐昭宗景福二年,卒年不详。湖南马殷开天策府,以僚佐廖光图等为十八学士,仲雅时年十八,与其列楚人以为荣。废王希声之变,仲雅闭门不出。周行逢强署为判官,负气滑稽。行逢大宴僚吏,席间呼音多误。仲雅曰:“不于五月五日翦舌,致使乖错如此。...[详细]
颜昌颐(1909—1929),字燮甫,又名国宾,出生于安乡县白螺湾(今安丰乡)一农民家庭。幼年随父读诗习文,1917年进入长沙明德中学,不久当选为学生会负责人。他勉励自己“立大志,将来为社会办好事”,并以诗言志:“国步日艰难,生民似倒悬。青年应有责,破旧换新天”。 1919年12月至19...[详细]
杨冠陆,字庭曙,号希望,县敦信团利村杨家边(今槎溪镇)人。清光绪十年(1884)。杨冠陆幼读私塾,攻经世致用之学,不尚科举。稍长,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嗣以家中无力续供学膳费,投笔从戎。光绪三十一年(1905)入蔡锷主办的广西随营学堂学习,毕业后在新军历任排、连、团长等职。 辛亥革命光复...[详细]
杨开道,字导之,县中和团北渡村(今北渡乡)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 民国5年(1916),从长沙明德中学毕业返家,以南北军混战未能继续升学,至民国9年始去上海沪江大学预科学习。半年后,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原南京高等师范),民国13年毕业。同年秋,赴美国哀阿瓦农工学院肄业,次年获硕士学...[详细]
杨开甲,字迁年,县遵义团炉观村(今炉观镇)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生。民国5年(1916)毕业于长沙广益中学。翌年东渡日本,预修日语、补习英语、数学、理化。两年后,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读一年,分发至九州熊本第五高等学校。毕业后,考入京都帝国大学法律系,民国17年毕业。 回国后,在...[详细]
杨开劲,字莱松,县中和团北渡村(今上梅街道北渡村 )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 民国元年(1912)离家至长沙求学。民国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民国15年初,毕业于美国加省工学院化工系,获硕士学位。同年回国。8月受聘至湖南大学任教,历任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民国33年代理湖南大学教务长。19...[详细]
杨开庆,字善余,县中和团北渡村(今北渡乡)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 杨开庆一生从事教育,以兴学育才为己任。民国6年(1917)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员。民国8~12年任新化县立高等小学(后改名新化县立资江小学)校长期间,筹资新建一栋两层教学大楼,使学校初具规模;实行新学制,改7年为6年;...[详细]
杨可震,字又西,号畏庵,县北渡村(今北渡乡)人。少时拜新宁傅相高为师,博览群书,尤喜经学。为诸生时,每逢考试,辄冠同侪,先后11次名列第一,为宜兴储在文、邵阳王元复、车无咎所敬重。后屡因举场,乃开馆授徒,生徒众多,至学舍不能容纳,一时名士如毛学古辈,皆出其门下。清乾隆十一年(1746),以岁贡选...[详细]
杨培甫,县城厢团上下村岭背后(今燎原乡花山村)人。清光绪年间,以官费生入日本警官学校,毕业回国后曾在云南海关工作,不久返籍,在锡矿山开办“一而十”锑矿,并与县人合资兴建畴富公司。民国23年(1934),根据李金山(新化水车人)建议,筹资办金矿,在桃源县冷家溪南竹坪、罗家冲一带购矿地40余亩,从新...[详细]
杨萍,女,广西省钦州市长滩镇人,1978年生。1995年在广东东莞打工时与来自湖南省桂东县城关镇茅柳村的男青年-春相识,双方产生爱慕之情,并于1999年确定恋爱关系。2000年1月23日晚,-春乘坐东莞开往桂东的客车回家准备婚礼,在途经汝城银岭脚盘山公路时,客车刹车失灵,冲下深谷。-春因车祸昏迷...[详细]
杨世福,字禄田,号寿霞,新化县人,专心兵法、刑名、农田水利等经世致用之学。清嘉庆元年(1796),入资为河南布政司理问,借补仪封厅经历,旋升河南府通判。 杨世福任河南通判时,主持开浚洛、嵩二县新旧各渠。时河南水利失修,不少河渠湮塞。福请命于布政使温承惠,受命专任河渠事。既修复古洛、大清、新兴...[详细]
杨寿堂(1895.3—1942.2),流光岭新桥边人。家贫,读私塾一年辍学。杨喜观飞禽走兽,常以树枝划地摹之。15岁随父学石工,习雕琢。勤奋刻苦,尽得其父之技,且博采众家之长,学而不厌,尤喜古典石雕,常反复临摹,每致废寝忘餐,其艺日精。且每有创意,以致石雕自成一家。杨雕禽兽,人皆疑其欲走欲飞;雕...[详细]
杨毅生,男,江西省清江县人,1941年12月生。1968年湖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毕业后一直在桂东县人民医院从事外科临床医疗。曾任桂东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郴州市外科学会理事、桂东县医疗学会副理事长、桂东县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副组长、桂东县劳动力鉴定组组长等职,并曾于1987年当选为桂东县第八届人民...[详细]
杨源浚,字伯笙,县城厢团上下村(今枫林街道燎原村塔田)人。清光绪四年(1878)生。20岁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留学,入振武学堂,三十三年七月转陆军士官学校第五期工科肆业,并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学成回国。次年七月,在广西讲武学堂任学员队长,协助蔡锷训练新军...[详细]
杨云德(?~1908),生于永兴,后迁居宁远县。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参加太平军吴大栋开设的“天福山堂”,被派充当家,总理洪、清各教。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吴大栋在江华、宁远交界地方集众起义,号称“大顺太平净朝”,杨云德任总统元帅。失败后,吴大栋逃亡广东,杨云德继续在湘、桂、黔三省边...[详细]
杨卓新,字华一,号祖谷、茂复,县中和团北渡村(今上梅街道)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光绪三十四年赴省考入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机械科就读。民国2年(1913)参加留学考试,被选录赴美国,先入哈佛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后转入伊利诺斯大学电机系学习。学习期间,逐渐嗜爱数学,三年后转入色拉格斯大学,专攻...[详细]
严正(1917~1950),零陵县珊瑚乡岩塘村人(1995年后属永州冷水滩区珊瑚乡)。1938年,在安徽农学院肄业,学生时代严正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工作,安徽沦陷后,回到家乡。不久,任教于东安伍家桥濂溪中学,为抗日救国继续效力。1938年秋,复至广西桂林社会教育学院就读,结识了地下党员凌志谦,又由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