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映南 [公元1892年-1959年]

  • 张映南(1892-1959),亦名光煐,字映南,以字行,湖北省江陵荆州镇人。近代著名法学家。 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 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武昌参加日知会。 宣统三年(1911)辛亥起义后,入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民国四年(1915)毕业。 1916年,赴日本留学,先...[详细]

张荫兰 [公元1886年-1956年]

  • 张荫兰(1886-1956),女,宇振先,湖北汉川马口镇人。辛亥革命先驱梁钟汉夫人。 清光绪十二年(1886)生。读书识字,颇有胆识。清末,追随丈夫参加革命活动。丈夫系狱,张荫兰亦受拘捕,宁死不屈,获释后仍与同志联络。 宣统三年(1911)9月底,岑伟生由沪带回 ,由张荫兰暗藏于武昌女子...[详细]

张荫远 [公元1879年-1930年]

  • 张荫远(1879-1930),女,老河口市秋丰街人。自幼读书,后求学于襄阳道立女子讲习所。1925年在老河口模范女子小学任教。"五卅"运动爆发后,城区群众纷纷走上街头--声援。张荫远走在队伍前列,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并且热情演讲,启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觉悟。1927年元月,张参加了国民...[详细]

张义吾 [公元1909年-1987年]

  • 张义吾(1909—1987) 孝感杨店两河张家湾人。1924年,就读武昌国立师范学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到达武汉后,与黄火清一起参加北伐军,到中央独立营工作。1927年,由中共中央派遣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特别军事政治训练班学习,张任二连连长...[详细]

张勇 [公元1968年-1991年]

  • 张勇(1968-1991),湖北汉阳县(今武汉市蔡甸区)常福乡人。蔡甸治安大队蔡张路治安巡逻分队队长。 1989年7月被蔡甸镇招聘为治安队员。工作认真负责,曾先后5次勇斗持刀歹徒,两次光荣负伤,协助公安机关破案97起,调解各类纠纷27起,制止和冲散违法犯罪21次。 1991年7月12日晚...[详细]

张友元 [公元1915年-1945年]

  • 张友元(1915—1945),湖北天门蒋场镇官河村人。1939年在本地参加革命后,在渔南从事抗日游击斗争。1941年至1944年先后在渔南区中队任战士、乡分队长、天京潜县独立十二团、县总队部排长。1945年夏,随部队攻打汪家新场伪军不久,执行任务时被伪军陈必祥部捉住,在王家台遭杀害。蒋场镇 ...[详细]

张友直 [宋]

  • 张友直:北宋官员。字益之。阴城(今湖北光化西)人。初补将作监主簿,调秘阁校理,赐进士出身。宋仁宗庆历初年,出任襄州(今湖北襄阳)知州。适张海、党君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攻襄阳,他率军抵抗,被击败,乃罢官。不久,奉召还朝,任刑部员外郎,兼集贤殿修撰;常奏事便殿。后出任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知州。...[详细]

张远达 [公元1914年-1985年]

  • 张远达(1914-1985),湖北汉阳县(今武汉市蔡甸区)人。中共党员。著名数学家。曾任湖北省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幼读私塾。1934年夏高中毕业。193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交通受阻,转入武汉大学数学系借读,次年转为正式生。 ...[详细]

张藻 [公元1862年-1912年]

  • 张藻(1862-1912),名友传,字省三,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谢埠张湾人。清末地方官员。 清同治元年(1862)生。 光绪十七年(1891)年中举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以试用知县放贵州,历充抚院奏稿文案、武备学堂提调。 光绪二十四年(1898),参与维新运动,任...[详细]

张召红 [公元1896年-1935年]

  • 张召红(1896-1935) 湖北阳新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0月,龙港被敌军占领后,受鄂东南道委派遣,前往阳(新)武(宁)通(山)边界地区,组建金竹尖游击队,打民团、摸岗哨,除叛徒、炸碉堡,配合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主力红-移后,率游击队活动鄂赣边界的大山中,生活异常艰苦...[详细]

张植安 [公元1888年-1961年]

  • 张植安(1888-1961),字庭英,湖北省武昌流芳街人。 6岁启蒙私塾,1902年考入江夏县高等学堂,1905年进湖北文普学堂,1909年攻读湖北陆军学堂工兵科。 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由学校推荐,出任印度尼西亚华侨委员会学务主任,兼任《三宝垄日报》主编。 1924年回国...[详细]

张知本 [公元1881年-1976年]

  • 张知本(1881-1976),字怀九,号龙甲,别名礼恭,湖北省荆州府江陵县张公垱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家、法学家、教育家。 清光绪七年(1881)2月20日生。其父张特章,精理学,通医道。张知本聪颖过人,5岁发蒙,13岁入县学,15岁考进武昌两湖书院。17岁时,清政府选拔优贡,张知...[详细]

张植弟 [公元1950年-1999年]

  • 张植弟,湖北巴东人。1958年11月入党。1950年12月参加工作。高小文化。 1950年12月在湖北省巴东县公安队服役。1952年8月入团。1957年10月任巴东县泉口管理区会计。1959年11月任泉口公社党委书记。1966年4月任巴东县沿渡河区委书记,湖北省贫下中农协会副主席。1968年...[详细]

张之光 [清][公元1576年-1645年]

  • 张之光(1576-1645),字潜储,号直浩,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才华横溢,蜚声学府。张之光幼年即考入县学,早负盛名,与同宗兄弟恢浩、申浩、培浩等诗文唱酬,十分密切。后来,同乡友人中,以“浩”字为名字、而又有文才者,不计较辈分、贫富,结成“十浩社”...[详细]

张智仙 [公元1862年-1950年]

  • 张智仙(1862-1950),湖北省咸宁县人。15岁出家于通城天台山,拜刘普济和尚为师。 读书至22岁开始学医,30岁行医,足迹遍及湖南、湖北、江西3省邻界地区,著有《验方集》、《秘方录》等,散流于民间。临床以妇科、虚痨、杂症见长.切脉屡屡断人生死,先言后见,人称“张仙”。 张救死扶伤,...[详细]

张仲璜 [清]

  • 张仲璜,字半玉,号别麓,湖北省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人。三异次子。 聪颖好学,过目辄记。20岁左右,旁涉博览,下笔惊人,深为同乡学者熊伯龙、吴正治推重。他们曾说:“吾辈当让此人出一头地。”但是科考常常失利,最后以贡生选任中书舍人,改授广西梧州府丞。当时父亲年事已高,他不忍远离,推...[详细]

张仲炘 [公元1857年-1913年]

  • 张仲炘(1857-1913),字慕京,号次珊,又号瞻园。湖北江夏(今武汉)人。清末监察御史,以“敢言”著称。 清咸丰七年(1857)生。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张凯嵩,曾官云贵总督,内阁侍读学士,顺天府尹,贵州巡抚。 光绪三年(1877),中二甲第77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详细]

张仲琳 [公元1886年-1962年]

  • 张仲琳(1886-1962),名张健,字仲琳,谱名张立勉。湖北省江陵县人。明代政治家张居正后裔。大学教授。 清光绪十二年(1886)生,出身官宦世家。清末就读于武昌两湖书院,后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就读。 民国三年(1914),北京师范学校毕业,继赴英国留学,入爱丁堡大学研读西洋史,获...[详细]

张子高 [公元1886年-1976年]

  • 张子高(1886-1976),原名张准,字子高,又名张芷皋,湖北省枝江董市镇人。近现代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化学史研究开拓者之一。 清光绪十二年(1886)7月14日生。少年时读私塾,清末曾中秀才。 光绪二十九年(1903),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就读。接触新思潮,接受“科学救国”思想。 ...[详细]

张佐臣 [公元1863年-1938年]

  • 张佐臣(1863-1938),字崇圣,排行第六,又名张六佬,湖北省鹤峰县容美镇人。 清同治二年(1863)生。少年时不爱读书,好逛, 场。平时寡言语,轻礼仪,不修边幅,性情执拗。 早期先学屠宰,后经表哥李艺武引荐,入英商“泰和合”茶号这红茶收购员。以其机敏、干练受到茶号主管卢次伦的赏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