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礼(1926~1969) 陕西凤县人,1949年秋毕业于陕西师专理化科,11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富平县初中、凤翔县中学教师及凤县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代校长等职。1951年调任西乡师范学校代校长,1956年西师改为县一中,维礼仍任代校长至1964年底。 维礼曾任共青团...[详细]
赵振南(1904~1951),宜君县焦坪街人,初中文化程度,是罪恶累累的国民党特务-分子,在1951年镇压-运动中被处决。民国十九至三十六年(1930~1947),赵历任宜君县焦坪区区长、-乡长、镇长、玉华中心小学校长、宜君县财务委员会委员、宜君县临时参议会议员、议长,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等职...[详细]
郑德润 (1877~1926)又名道全,字子修,陈家坝乡孔家湾村人。幼年好学,攻读诗书,善书好画,清宣统元年(1909)中拔贡。为人忠厚,待人宽恕,好施舍,办义学,修桥梁,人称“郑善人”。据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载:“清宣统年间,拔贡生郑德润为陈家坝渡口捐建渡船一只”。民国8年(1919)以前陈...[详细]
郑桂兰 (1921—1960)女,新铺湾乡余家沟村人,共产党员。曾任中共余家沟大队支部书记。1952年,带群衾种杜仲、核桃树三十亩。1957年购回玉米良种数十公斤,平均亩产500公斤。1958年,倡导修集体猪圈11间,养母猪、净猪120多头,为集体和贫困户养猪提供了仔猪和种猪。并将省发给的50元...[详细]
郑模,字子真,生卒年不详,祖居褒谷箕山。西汉成帝年间著名隐士。本市褒谷南口有“汉隐士郑子真先生故里”石碑一通(今存市博物馆)。相传“石门十三品”之一的汉隶大字“石虎”摩崖,为其亲手所书。子真隐于谷口抛去仕途之念,修道静默,常在褒水垂钓,躬耕于崖石之下,修身自保,名动京师,世人皆服其清高。成帝和平...[详细]
郑世伟,生卒年不祥,镇安县柴家坪人。光绪年间,岁贡郑世伟不以官位或舌耕为重,而注重实业技术的发展,他悉心研究《蚕桑辑要》《邠风图考》等书,取其新法,进行实验,亲手栽桑万余株,并热心帮助农民发展栽桑养蚕,获得显著成效,被誉为蚕桑专家。设立学馆,招收学徒,传授蚕桑技艺,并派学徒分赴汉南、省城各实业学...[详细]
郑治彰(1909~1981),宁强县宽川秦家沟人,出生在一个中农家庭。少时就读于宁羌县高级小学,被开除,回家经商不济,常出入于, 场,几不自拔。后负债出走他乡,浪迹天涯。1931年辗转到福建省建宁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一方面军第十二军三十六师一○八团文书。同年冬,调司令部任文书兼参谋。在广东南...[详细]
真阳公主,唐朝公主,是中国唐朝第六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之女。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二月初八日,被封为真阳公主。嫁给了宰相源乾曜之子源清,后来改嫁唐中宗女长宁公主驸马苏彦伯的侄子苏震。 ...[详细]
钟明锋(1917~1989) 男,原名钟世秀,汉族,本县坪落(今赤南乡)袁家坝村人。9岁丧母,13岁丧父。1933年红四方面军十师在本县建立苏维埃政权,钟世秀担任长滩乡第四村(梨树村)土地委员,不久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少共,1935年转为中共党员。历任排、连、营长,一二九师十四团团长,朱德...[详细]
钟允谐(1886—?) 字琴石,本县山口乡人。前清举人,历官四川犍为知县。民国2年(1913),任首届国会参议员。4年(1915),同蓝培元创办南郑县立高等小学校。7年(1918),任二届国会众议院议员。著《诗稿》一卷,已佚,仅存《秋感》一首,已收入《续陕西通志》。...[详细]
周明球 (生卒年月不详)湖南省卢溪人。嘉庆十二年(1807)任沔县知县。任职期间清正廉明。遇灾荒年,自己捐款和“放赈抚粮”抚恤灾民,并派医为民治病。在县境关隘处设卡24处,招募勇夫,维护县境安全,得民拥戴。...[详细]
周兴文(1911~ 1951) 乳名寿娃,外号狼,商州人。少年时以熬包谷糖挑 担 串乡为生。民国24年(1935)他看出玩 的好处,便想方设法混进腰市联保主任李建中手下当差,后又给自卫队长王益三当护兵。因谋杀王益山夺 一事败露,便串通一伙地痞流窜于马角山、大荆一带抢劫为生。民国26年(1937)...[详细]
朱绶 明代本县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初以传旨出使宗藩,拒收徽王的馈赠。后为御史,多所陈谏。时兵司马门内地面涌出红色泥浆,众人十分惊异,不敢上告皇帝朱厚熜,只有朱绶以此异端为由,上疏劝谏皇帝多行善政,内外称是。死后,囊空几不能治棺衣,时人叹服其清廉节操。...[详细]
庄武 (1885—1958),字希安,定军乡元山村人。曾留学日本,日本明治大学及政法大学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参加武昌起义。北伐时任21军作战参谋。两次回陕,发展同盟会员,为陕西督军张凤翙运军火。民国24年(1935)在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审计部科员,后回县。27年(1938)后任县建设局长、...[详细]
朱长才(1903~1948),镇安县西沟河庙湾人。家庭贫寒,读过半年私塾。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到西沟河,组织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他首先报名参加抗捐军。红军北上后,他东逃西奔。1946年几十名新四军在前临断壑,后有追兵之际,在山上砍柴的朱长才,立即叫来十几个穷兄弟,扛木椽,拿绳索,搭起浮桥...[详细]
祝龟 字元灵,东汉时本县人。15岁时远出为学,聪颖,能文。汉中太守认为他是奇才,说:“吾见海内士多矣,无如祝龟者也!”后被州牧刘焉授为葭萌长,撰有《汉中耆旧传》,坚持著述至老死。...[详细]
朱启瑞(1888~1935),镇安县七里峡人。农民,初识字。1935年2月镇安县苏维埃政府任命朱启瑞为白塔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同年农历六月在敌围剿中,由于坏人告密,朱启瑞父子先后被捕,关押在米粮姚家寨,受尽酷刑。父子二人被杀于寨外墙下,不久又枪杀其弟,并毁房典地。朱启瑞全家三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详细]
朱启山,1911年生,云镇区红洞乡团一村人。1930年始拜当地兽医徐发奎为师,学习兽医,同时先后自学《牛经大全》《元亨疗马集》等古典兽医基础书。新中国成立后,经常走乡窜户,出入群众的牛棚猪圈,为家畜家禽送药治病。经过反复实践,医术提高很快,在当地颇有名气。1964年被国家录用为集体职工,先后在...[详细]
朱问民(1880—1951) 县城东关人,虽出身书香门第,而性凶悍好斗。少年时游学西安、保定等地,学无所成。清宣统三年(1911)返县,入洪帮为大爷,任簸箕河民团团头。其时,豪绅恶霸黄朝镛等把持县政,以其亲信徐培桂为民防局长,徐、朱两家宿怨甚深。一夕徐方横榻吸 ,忽有公差入禀,请赴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