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岐 (1884—1957),弥陀寺乡团结村人,后居城关镇。自幼随父学眼科,对针灸、内科、精神病有研究,1950年获得国务院卫生部中医师证书。善以针灸与八宝红灵散治小儿惊风。1954年献出验方,被收入《沔县秘验方汇编》中。1954—1956年在县中医培训班任教师,捐中医药书籍百余册,自编中医药...[详细]
张庆鸿(1881~1965) 商州人。自小家境贫寒,失去上学读书的机会。十二岁离家,学艺于龙驹寨姚天鹏所办的二黄班社“善庆班”,与汉剧著名艺星吕庆华为同科师兄弟。庆鸿学艺刻苦扎实, 吊嗓练功,寒暑不辍,一得空暇,就请师傅讲授。有时涉足剧场,观赏揣摩,欣然自得。出师后主攻丑角行当。演《三搜府》中...[详细]
张少亭(1890~1964) 商州人,开明绅士。自幼受家庭教育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养成了清正廉洁、办事公道的品质。民国12年(1923),中学毕业后回家经营布匹百货业,商号“祥发昌”。以信誉为本,货真价实,老幼无欺,在商县城内颇有信誉,次年被商界人上公推为首届0会长。民国25年(1936)弃商从政...[详细]
张世珍 (1904~1960),字伯璧,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生于留坝县城关镇。早年毕业于汉中联立中学,曾在军阀吴新田的第七师当过参谋、副官等职,为国民党员,并参加过复兴社。中华民国12年(1923)回留坝任东关小学校长。民国14年(1925)任留坝县教育科长,将东关小学的数十石课(粮食)提...[详细]
张守愚(1915~?)又名义仓,宜君县西村乡云辉村人。他少年时就智勇超群,见义勇为。民国初期,本县东部洛河畔一带,常遭流窜黄龙山区的一些军阀残余分子的抢掠,百姓屡受侵扰。民国十五年春(1926)的一天,匪首杨谋子带三四十人窜到云辉村。年仅12岁的守愚正在学堂念书,听说来了土匪,就奋不顾身,在同学...[详细]
张淑媛(1904~1987) 女,西安人。自幼思想开朗,藐视封建势力,追求新潮流。民国17年(1928)由西安女子师范毕业,后与商县城内张星耀结婚。适逢商县春芳女子小学创立,被该校校长陈炳新聘为教师。属商县最早的两位女教师之一。 女校创立,虽一再布告招生,但一直无人报名入学,后校方决定教师全...[详细]
张伟 (1905—1985)延川县拓家川乡人,中共党员。1935年参加革命,历任乡长、区助理员、勉县武侯区委书记兼区长,县法院副院长、院长,副县长等职。民国36年(1947)夏,国民党军队进犯延安,为组织群众撤退而无暇照顾家庭,使产后的妻、儿死亡,赶回安葬后第二天便赴工作岗位。在勉县工作期间,兢...[详细]
张效骞(1903~1972) 商州人。九岁入私塾读书,十五岁上高小,十八岁毕业后随舅父做小生意。民国13年(1924)经人介绍参加杨虎城部队,曾入陕北安边堡十七路军教导队和洛阳冯玉祥部教导团学习,担任过班长、排长、连长、西安警卫团特种兵营营长、副团长等职。民国16年(1927)至民国17年(19...[详细]
张西轩(1869-1954),字惠畴,陕西省南郑县高台乡人。清末秀才,医家。 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生,出身医药世家。其祖父张巨元、父张居渊,其本人及其五子一媳,俱从医,时人称之“四世医家”。 民国初年,张西轩在新集河沿街开设医药铺行医、售药、授徒,以家传密方治愈许多麻疯病人,受到群...[详细]
张羽 字伯翔,本县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中进士,初任传谕圣旨的行人官。正德初年,宦官刘瑾(兴平县人)以同乡笼络张羽,羽因不与为伍而受到压制。五年(1510),刘瑾谋反事败被杀,羽才升任考察山东吏治的御史。当时有个县官以权谋私,为害地方,并借故友关系求张羽向上说情,妄图升官。张羽立即奏请皇...[详细]
张占虎 (1911~1936),耀县下高埝乡玉皇阁村人。幼年家贫,随父在家劳动。20岁时,因连年干旱,地主逼租,生活更加困难,毅然北上照金参加革命队伍,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即按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发动农民,建起一支游击队伍,出奇制胜,打击敌人。两年后,这支地方武装改编为陕甘边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七...[详细]
张致中(1902~1957),字本初,宜君县五里镇榆舍村人。毕业于县立高等小学校,进入青年后,奋发自学,博览群书,为国为民严谨执教,是本县人民群众推崇的名流良师之一。 致中为人刚正,厌恶旧政,胆略过人。1931年,他与同窗好友杨兆荣在五里镇初级小学任教时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他两不顾...[详细]
张仲良(1907—1983),耀县寺沟乡方巷口人。 18岁毕业于耀县乙种职业学校的张仲良后在乡村任小学教员。民国20年(193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石人堡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秘密发展党员,发动农民进行抗粮、抗租、抗捐、抗税、抗债的斗争。是年,任中共耀县特别支部区委书记,因组...[详细]
张子述 (1903—1988),勉县城关镇劳动街人。民国15年(1926)从师学医,20年(1931)开铺行医。34—36年(1945—1947)参加北京医专函授和贵州光明眼科函授学习后,经国家-统考合格后,取得中医师资格。 解放后,张子述先后在县中医联诊所、县医院当医师,并在县中医...[详细]
赵安宅(1901~1985) 本县伍家乡红星村赵家院子人。幼时读过《四书》,粗通文墨。1933年4月21日红四方面军十师特务团政治处在赵家院子三面粉墙上墨书了《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和《川陕省苏维埃土地法令》;经军走后,赵即和家人在书有文献的三面墙建修了7间新房屋,将文献保护起来。不久从三元坝过来...[详细]
赵瑰(?——688年),京兆长安人,娶唐高祖李渊幺女常乐公主为妻。父赵绰,在唐高祖时以军功任右领军卫将军。 女赵氏,在唐中宗李显为英王时为英王妃。唐高宗李治由此待常乐公主特别优厚。武则天妒忌,栽赃罪名将常乐公主及赵瑰贬谪出京,并废赵氏,把赵氏关押起来,不给熟的食物。不久赵氏饿死,武则天面无愧...[详细]
赵綍生(1906—1945),名之纶,赵寨乡刘台村人。出生于农村富有家庭。1923—1927年先后在北京燕京大学、上海同济大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大肆逮捕和杀害共产党人,赵綍生回到汉中。年秋,赵綍生与其他共产党员组成第一个“中共南郑小组”,开展党的活动。...[详细]
赵清平(1870~1953),艺名安子,镇安县云盖寺人。家庭经营工商业,清光绪二十年(1894)因灾破产。赵安子迫于生计,只身流浪关中,被泾阳县云阳镇安吴堡子安吴寡妇(系资政大夫吴介侯的夫人)收留,拜二黄名家贺鸿生为师学艺。由于他勤学苦练,很快成为汉剧须生中文武兼备的演员。清末民国初,在陕、...[详细]
赵全保(1902~ 1976) 商州人。自幼在商读书,初中毕业后去西安读高中,半途肄业。民国26年(1937)在同学的介绍下,去甘肃省天水市从事公路建设工作,由于勤奋好学,很快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懂测绘的技术人员。 1950年,商县解放初,交通极为不便。赵全保此时返回故里,引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