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五,1907年1月15日生于陕西省南郑县安坎乡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中。父亲陈禹铭,苦读-,好赏诗画,在乡邻资助下借用李家祠堂办起了私塾。陈庆五随父课读。因家境贫困辍学后,陈庆五随父走乡串户售卖字画。有一年,陕南大旱,田地无收,农民靠吃观音土、树皮度日。陈庆五和父亲把平素积攒下的粮食送到灾情最...[详细]
崔四,凤州人,本名崔世斌,字延年,号筠亭,因排行第四,人称崔四。祖籍华县,其先世于清嘉庆年间移居凤州。后家道渐裕,人口众多,凤州西街两侧,多属他家房屋,故有“崔半街”称号。同治初年,祖孙五代同居,大门上悬有“五世同堂”匾额。 崔四性耿直,心灵慧,少时即爱好书法绘画,在外投师学画,...[详细]
崔宗之,名成辅,以字行。日用之子,袭封齐国公。 历左司郎中、侍御史,谪官金陵。与李白诗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诗一首。 李白,崔宗之,苏晋,张旭 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李白、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 -作品一览 《赠李十二白》 崔宗之 凉风八九...[详细]
党怀英(1134—1211年),字世杰,号竹溪。金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祖籍冯翊(今陕西大荔),其父纯睦为泰安军录事参军,因家奉符(今山东泰安市),遂为奉符人。 党怀英,为宋初名将党进的十一代孙。少年时与大词人辛弃疾共同师事毫州刘瞻(字岩老),同门读书(见刘祁《归潜志》卷八)。金人南下,山东...[详细]
邓大才 邓大才,凤县马鞍山农民。光绪十六年(1890)马鞍山(今红光乡驻地)办义学,邓大才与其伯母邓李氏捐瓦房一院,以为学址,捐地二段(年可收稞九石余,每石折粮700斤),作学堂支用。知县朱子春佳其助学精神,书赠匾额予以表彰。 ...[详细]
邓乙黎(1892~1965)原籍湖北省郧西县,幼时随父母迁居西安。1918年公费往日本留学,1925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体育系。曾在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杨虎城38军、西安 局任职。 抗日战争开始后,他目睹国民党政治腐败,愤辞公职,购买胶轮马车一辆,往返成都一带经商,道经凤县,与留...[详细]
刁光胤:长安人。天复中避地入蜀,工画龙水、竹石、花鸟、猫兔。黄筌、孔嵩,皆门弟子。尝于大慈寺承天院内窗边小壁四堵上画四时花鸟,体制精绝。后黄居寀重装饰之,亦有图轴传于世。刁光胤(约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唐]雍京(今西安)人。攻画湖石、花竹、猫兔、鸟雀。性情高洁,交游不杂。天复(九...[详细]
翟象仪(1890~1950),字威如,凤县凤州人。汉中联立中学及陕西省立单级师范学校毕业,历任凤县留凤关县佐,县立高等小学教员、校长、县教育科长等职。 翟象仪生活俭朴,严于律已,勤谨治学,数十年如一日。对一切奢侈浪费行为极为痛恨,常以“衣贵洁,不贵华”、“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详细]
董贤(前23~前1年),字圣卿,西汉哀帝宠臣,左冯翊云阳(今陕西淳化县西北)人。成帝时,因其父官御史而得任东宫太子舍人,时年20岁。哀帝即位,迁为郎。一次在殿下“传漏”(奏报时刻)为哀帝注意。帝召问之,喜其貌俊美而善应对,即超擢为黄门郎,“由是始幸”且“宠爱日甚”。不久,又被擢为驸马都尉,成为...[详细]
段先念,陕西省周至县人。工商管理硕士文化程度。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7年3月加入九三学社,199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西安曲江管委会主任。2008年4月15日,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任命为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详细]
杜环(生卒年不详),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史学家杜佑族侄,他是唐代第一位到中东地区的旅行家,写下了我国最早的一部中东游记《经行记》。 唐玄宗天宝七年(748),杜环从军到了西域,隶安西都护府镇将高仙芝部。当时,吐蕃和大食(即阿拉伯帝国)是西域的两大强敌。唐政府为保护安西四镇,曾设葱岭守捉...[详细]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 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详细]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诗人和散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详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从祖杲为北周、隋显官。 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隋炀帝大业年间作为候补-,只补个滏阳尉的小官,不久就弃官回家。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恐怕秦王府内英才云集...[详细]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太康元年(280),因灭吴有功,被封为当阳县侯。军事上长于谋略,博学多识,特别喜好《左传》,自称有《左传》癖。据《晋书·杜预传》引《上律令注解奏》,杜预认为法律是断案定谳...[详细]
范宽(约950~1027年),本名中正,字中立。北宋著名山水画家,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名中正,字仲立。因性情宽和,人呼范宽。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画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移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与李成为北方画派之代表...[详细]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谋士。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诸葛亮对法正善出奇谋十分欣赏,陈寿也将他比作魏国的程昱和郭嘉。但陈寿同时也认为法正品德不佳,...[详细]
冯晖(894-953),魏州人也。 生平 始为效节军士,拳勇骑射,行伍惮之,初事杨师厚为队长。唐庄宗入魏,以银 效节为亲军,与梁人对垒河上,晖以犒给稍薄,因窜入南军,梁将王彦章置之麾下。庄宗平河南,晖首罪,赦之。从明宗征潞州,诛杨立有功。又从魏王继岌伐蜀,蜀平,授夔州刺史。时荆州高季兴...[详细]
冯兴汉(1908~1969),曾用名左臣、银学,岐山县人,初小文化。曾任国民党岐山县岐阳乡第九保警队班长。1946年6月,经0地下党扶风县工委书记孙宪武、陕西省工委干部刘天章等争取、教育,他把警备班拉出组成革命武装,经孙宪武、刘天章介绍,加入中国0。10月,根据岐山县工委指示,建立岐山县第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