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述生 [公元1915年-199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 成都军区原副政治委员。 余述生同志是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供给部副政治委员,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长,四川军区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顾问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详细]

宇文福 [南北朝]

  • 宇文福,生卒年不详,北魏洛阳人。他一生战功卓著,为官清廉有方,名声甚好。 宇文福“少骁果,有膂力”。孝文帝太和初年,他先后官拜羽林郎将、建节将军、南征校尉,赐爵新昌侯。因功升为显武将军,不久又为恢武将军、北征将军。他率军击败蠕蠕部,俘敌万余。太和十七年(493年),为假军将军、后军将军,随孝...[详细]

于秀英 [公元1935年-1983年]

  • 于秀英(1935~1983) 原名王玉琴,女,河南许昌人。家极贫,幼时入洛阳一个戏班学戏。抗日战争中洛阳沦陷,她随戏班辗转陕西铜川。由于她做戏逼真,音韵感人,在铜川舞台崭露头角。解放后正式笏加了剧团,其时,她的舞台表演艺术已小有名气。 1952年,黄龙县界头庙区政府委托李万鹏组建剧团时,...[详细]

于翼 [隋][?-583年]

  • 于翼(?年—583年),字文若,洛阳人,北周太师燕公于谨之子。于翼“美风仪,有识度”,11岁娶宇文泰之女平原公主,官拜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平县公。他善谋略,知人善任,为官清正,历任数朝,皆受重用。 大统十六年(548年),于翼进为郡公,任大都督,统领宇文泰亲兵,负责皇宫的安全保卫工作。其后又历...[详细]

于忠 [南北朝][公元462年-518年]

  • 于忠(462年—518年),字思贤,又字千年,北魏洛阳人。曾官至侍中、领军将军,权倾一时。 于忠出身名门,是北魏名将于栗的曾孙。初仕孝文帝,任武骑侍郎、太子翊军校尉,被赐名登,以朴直见称。宣武帝时渐被重用,以平元禧之功,封魏郡开国公,宣武帝改其名曰忠。正始二年(505年),为太府卿、使持节,...[详细]

高保勖 [五代十国][公元924年-962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君主]

  • 高保勖(924年—962年12月19日),亦作高保勗,字省躬,文献王高从诲第十子 ,贞懿王高保融同母弟 ,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君主,960年9月20日―962年12月19日在位。 建隆元年(960年),高保融因病去世,其子高继冲年纪尚小,因此遗命高保勖继位。建隆三年(962年),高保勖因病...[详细]

张百春 [公元1916年-197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张百春(1916年-1978年),河南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三十一军师政治部敌工科科长。1935年参加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团政治处主任、吉林军区吉南军分区副政委、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一四一师政委。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详细]

张步峰 [公元1914年-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 张步峰(1914-1999年),安阳市人。1928年,到冯玉祥部参军,先学医,后当看护、司药。1931年随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到江西“围剿”红军。参加宁都起义后,被编入红五军团后方医院,任军医。后随军入闽作战。并先后调入红军后方兵站总医院和第一后方医院工作。1934年后,调任红一军团一师休养所军医...[详细]

张参林 [公元1904年-1955年]

  • 张参林(1904~1955) 原名张德胜,河南民权县王桥乡张楼村人。家庭贫农,自幼种田,17岁起在商邱私人饭馆沓学徒2年。19岁入国民党东北军当兵,次年离队到安徽当学徒工。 1925年,于江西军阀吴佩孚部当兵。1927年,吴佩孚部被国民革命军打败,张返回河南参加了冯玉祥部。1930年冯军在山...[详细]

张次公 [汉][?-前122年]

  • 张次公,河东人。早年曾为盗,后跟随大将军卫青抗击匈奴立下战功,封为岸头侯。太后驾崩后,任将军掌管北军。次年,作为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以“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捉拿刘安,刘安 身亡,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诛杀。同年,岸头侯张次公因“与淮南王女奸,及受财物罪”,...[详细]

张从正 [宋][公元1156年-1228年,金元时期四大名医]

  • 张从正(1156-1228)字子和,号戴人,金睢州考城张老庄(今兰考小宋集北四里北沙岗)人。性豪放,善诗文,广交博识,平易近人。张从正生于兵荒马乱,朝不保夕的岁月,不少医者不加分析滥用温补之法,以为补法才能使患者得到康复。张氏洞察时弊独树一帜,认为治病必先祛邪,“邪去则正安”,人的疾病主要是邪气...[详细]

张凤歧 [公元1917年-1952年]

  • 张凤歧(1917~1952) 字国祥,又名善家,河南省新乡县小宋府村人。曾任国民党县政府记帐员、敌军上士、特务长。1942年,加入国民党,任黄龙设治局司法录事,并先后任信义、仁爱两乡乡长,兼仁爱乡自卫大队大队长。在其任职期间,向乡民摊派粮款,拉夫抓差,修碉堡,以-陕甘宁边区。1947年,在任...[详细]

张凤台 [公元1857年-1925年]

  • 张凤台(1857-1925),字鸣岐,河南安阳崇义村人。清末民初官员。 清咸丰七年(1857)生。光绪十一年(1885)中乡试举人。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进士。历任直隶省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吴桥县、束鹿县知县。 光绪三十三年(1907),调东北擢升长春府知府候补。 ...[详细]

张寡妇 [公元1880年-1933年]

  • 张寡妇(1880-1933),名贺贞,张有妻,河南省洛宁县草庄村人。民国时期女匪首。 清光绪六年( 1880 )生。 光绪二十四年(1898),嫁与同县德里兆农民张有为妻,育三子:振升、明升、先升。 光绪三十二年(1906),张有病故,遂以“张寡妇”称。后其长子张振升受地霸欺凌,被迫...[详细]

张广石 [公元1894年-1964年]

  • 张广石(1894—1964),原名世忠,河南省开封市人。清宣统二年(1910),考入焦作路矿学堂,攻读矿业。民国元年,以名列榜首的优秀成绩毕业。从此,他立志为祖国的煤炭事业奋斗终生,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广石(矿石)。 张广石离校后在焦作中福公司任煤矿练习(实习)工程师。民国5年(1916),任...[详细]

张建刚 [公元1962年-1988年]

  • 张建刚,1962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城关镇七街一个工人家庭。全家九口人,生活非常贫困。 1969年,张建刚随家迁往固始分水乡固桥村。在乡下的几年中,他也像许多农家的孩子一样,除了在学校里发奋读书之外,课余时间还要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割草、放牛等农活他什么都干。假期里还时常帮父...[详细]

张教立

  • 笔名章力、孝文。河南尉氏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参谋系。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班长、参谋、科长、秘书、副局长,1996年被授予大校军衔。2001年以后任总后勤部司令部编研室主任,金盾出版社《百姓生活园》杂志,《科学种养》杂志主编。1993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详细]

张吉厚 [公元1909年-197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 张吉厚(1909—1975),又名李兴第,男,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四乡(现属河南新县)人,1909年出生。自幼家贫,从小就参加劳动。1926年加入农民协会,次年参加农民自卫队,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土地革命 1928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1军1师1团当兵,团长就是著名的王树声大将...[详细]

张进山 [公元1901年-1935年]

  • 张进山 (1901-1935),原名张玉衡,号德铨,又名张玉珩,化名张如恒、张振国、杨主任、绰号张瞎子。河南省信阳县人。小学毕业后,考入河南省第三师范学校读书。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到信阳中山铺、郝堂等地开展革命活动,领导农-动。后被派到武汉农民讲习所学习。1926年9月,...[详细]

张九英 [公元1914年-1948年]

  • 张九英,乳名张金堂,又名张辉,曾用名张梓铭,1914年5月6日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东张庄一个绅士家庭。其父张畏三,家有400余亩土地,并在县城置买一片住宅,是确山县很有声望的绅士。张畏三有七个儿子,张九英为长子,幼年入本村私塾读书。12岁时到县城居住,入杨祖尧私塾续读。1927年,张九英耳闻目睹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