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信阳市> 固始人物

张建刚

[公元1962年-1988年]

张建刚为[公元1962年-1988年]

  张建刚,1962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城关镇七街一个工人家庭。全家九口人,生活非常贫困。
  1969年,张建刚随家迁往固始分水乡固桥村。在乡下的几年中,他也像许多农家的孩子一样,除了在学校里发奋读书之外,课余时间还要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割草、放牛等农活他什么都干。假期里还时常帮父亲拉架子车。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和体魄,也使他明白了许多生活的道理。
  1979年,他在农村读完了小学和三年初中后,以乡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固始高中。1981年10月,冬季征兵开始,张建刚报名应征,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军营。
  到了部队,他被分配到侦察连。侦察连训练异常艰苦,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但他咬紧牙关,从不叫苦。入伍仅一年,就成了一名优秀的侦察兵。1983年初,集团军在沈阳举行大比武,他获得了侦察技术表演第一名,荣立了三等功。1983年11月,张建刚升任班长。
  1985年8月,张建刚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部队把他送到大连侦察干部培训班学习。半年后结业回部队被提拔为排长。
  在排长的岗位上,张建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部队晚上查铺用的手电筒电池用完了,他自己拿钱买来换上,战友们问他,他只笑笑说:“为一点钱找连队报销,太麻烦。”而他的家庭那时仍十分困难,父亲快60岁了,积劳成疾,经常吐血,还在拉架子车,家里也希望他能在经济上给些帮助,补贴家用。
  他对士兵像对自己的兄弟一样,同去部队的一位战友不习惯东北的寒冷天气,他每天坚持给这位战友焐热被子,并逗笑说:“我身体壮,热量大得像火炕,焐热了被子一夜都不会凉。”在排长的岗位上,由于他工作出色,1987年6月,被提升为副连长。
  这年春节前夕,按照规定张建刚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家乡探亲。可刚刚到家两天就接到了部队发来的紧急集训电报。张建刚告别父母及亲友,火速赶到部队。
  1988年5月,部队进入云南战区。在部队执行侦察中,张建刚总把自己随身携带的水和干粮节省下来,让给急需的战士。在部队驻守的边境附近,敌军布下了一片片雷区,而每一次侦察行动中,他也总是走在侦察部队的最前列,把踩雷的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战友。6月里,一天外出侦察,前方的山上出现了敌军,眼前又是一片开阔地,不便隐蔽行动,一位战友提枪就要往前冲,张建刚伸手一把拽住他,高声说:“前面危险,你们掩护,我上。”便一个人匍匐前进一公里,潜伏观察了四个多小时。8月,部队在一地区侦察,工兵班因山高坡陡、灌木茂密,无法探雷,他说:“你们靠后,我先走。”又是第一个爬上去。然后扯开荆棘,扭断树枝,一点一点开出一条通道。张建刚在前线四个多月,进入战区执行作战任务68次,每一次他都能带领战士们安全返回,并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
  战区艰苦的条件,使张建刚的痔疮经常发作、便血。一次执行任务时,气温高达40°C,连续两天潜伏,他的痔疮严重恶化,血水掺着汗水浸透了衣裤,疼痛难忍。战士们要背他回来,但他笑着说:“我这么大的个头,你们哪一个也只背起一半。”说笑中,他咬牙艰难地走回了营地。-知道后,强行把他送到医院,然而第二天他又偷偷跑回了连队。他找到大队长马振烈请求说:“大队长,我的病早一天治,晚一天治都能治好,但打仗,错过一次,就再也找不回来了。等打完了这一仗,你不催,我也去把病治好。”
  1988年9月上旬,部队要执行一项捕俘任务。9月14日下午,张建刚带领捕俘小组的四名战士出发。这是一次较大规模的深入敌后的捕俘行动,有近20个捕俘小组执行捕俘任务。张建刚带领的捕俘组的路线地形十分险要,要翻过一个山头,潜出两公里,其中还要穿过一处敌军的雷区和火力控制区,前进十分艰难。张建刚始终走在队伍的前面,开辟通道,处理路障,排除险情。
  9月15日凌晨6点,张建刚带领捕俘小组逼近了敌军的驻兵棚,周围的一切景物仍朦朦胧胧。这时,捕俘小组看见有三名敌军走出驻兵棚,进入捕俘组潜伏区。张建刚敏捷做了个手势,他和两名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三名敌军扑倒在草丛中。这时,意外发生了,一名被俘的大个头敌军在拼命的挣扎中挣脱了我一名捕俘战士的控制,惊慌地喊叫起来。他的喊叫声惊动了驻兵棚里的敌军,棚内的敌军纷纷冲了出来。张建刚见状押着敌军俘虏占领了一处有利地形,扣动扳机,一梭子子弹扫出去,击毙了两名敌军。他大声喝道:“同志们快撤,我掩护!”在他的掩护下,捕俘小组押解着俘虏边射击边往回撤。因该地林密草深,撤着撤着捕俘组的一名战士不见了,张建刚马上命令停止回撤。他只身返回接应战友。
  树林里的敌军越来越多,枪声噼噼啪啪打个不停,子弹嗖嗖地从身边飞过。张建刚刚接回了掉队的战友。这时,树后的敌军突然向捕俘组投来一枚加重手雷,落在捕俘组战士周东宁、邹国民、金永春身旁。在千钧一发之际,张建刚大喝一声:“快卧倒!”随之一个箭步冲上前去,飞起右脚踢向手雷。轰的一声巨响,手雷在刹那间0了,三名战士脱险了,张建刚却被炸成重伤。此刻,又有30多名敌军冲上来,被炸断右脚和炸伤身体右侧的张建刚仍忍着剧痛指挥捕俘组战士与敌作战,战友们交替掩护,匍匐撤退。战友们不顾张建刚的反对,轮流背起他,边打边撤。回撤的路崎岖不平,每回撤一步都要付出代价。伤痛使张建刚几次昏迷过去,苏醒后,他仍然强打精神,安慰战友们:“大家别伤心,我们不是约好一块回连里吗?”
  1988年9月15日下午3时50分,在返回营地途中,张建刚终因伤势过重,流血过多,永远离开了战友们,年仅27岁。张建刚牺牲后,人们从火化的骨灰中发现了706块弹片残渣;在清理他的遗物中,找到一封未曾寄出的给父母的信,信中有一段这样的遗言:
  “如果我在战斗中‘光荣’了,从我所得的抚恤金中拿出200元,给连队作行管奖励基金,加强连队的管理。你们也不要悲痛,不要向组织伸手,儿子没有给你们丢脸。”
  张建刚牺牲后,云南前线指挥部为了表彰其英雄事迹,给张建刚追记了一等功。1989年7月,成都军区授予烈士“二等英模”、“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在烈士的故乡,中共固始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召开了隆重的“向侦察英雄张建刚烈士学习大会”,号召全县100多万人民学习他自觉奉献、丹心报国的精神。
  
同年(公元196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