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前202年),秦朝末年薛县人,西楚霸王项羽的武将,是季布的舅公,同季布都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经在彭城西面追击围困过高祖刘邦,短兵相接。高祖感觉事态危急,便回头对丁公说:“两个好汉难道要相互为难困斗么!”丁公于是领兵撤还。等到项羽灭亡,丁公来谒见高祖。高祖随即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说道...[详细]
丁宽,字子襄,西汉初《易》学大师。《易》也称《周易》,是我国古代通过自然现象推测人事变化的哲学书。宽习《易》精深,人称“《易》祖师”;又因在景帝时曾参加抗击吴、楚等七国叛军,有战功,世称“丁将军”。清代《滋阳县志·师儒》引《汉书·外戚传》,说他是汉哀帝母亲丁姬的曾祖父,“家在山阳(郡)瑕丘”。...[详细]
东方朔(约公元前161—前87年),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神头)人。西汉著名文学家。与司马相如同时,以辞赋著称。 东方朔少失父母,由兄嫂抚养成人。汉武帝初即位,即罢斥诸子百家,独尊儒学,并诏令天下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应诏至长安上 书自荐,在《应诏上 书》中,毫不客气地述说了他的家世和刻...[详细]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 西汉广川(德州)人。汉代思想家。他少年时攻读《春秋公羊传》,曾“三年不窥园”。后受齐鲁文化的熏陶而起于燕赵。他以自己的哲学论著不仅与赵人毛诗学开创者毛苌 、燕人韩诗学开创者韩英,在燕赵古地组成了西汉前期的一个地域文化圈,而且他还是当时的群儒之首,以文章道德...[详细]
段成式(?—863年),字柯古,临淄邹平(今山东邹平县)人。唐代文学家。 段成式出身于一个历代仕宦之家。父段文昌,颇有文名,《全唐诗》曾录载他的诗若干首。成式以父荫入官,文宗开成初年,任职集贤殿。集贤殿为唐代文学三馆之一,掌管四库书,刊辑经籍。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尚...[详细]
段志玄(598-645年),汉族,唐初齐州临淄(今济南市)人。其父段偃师为太原书佐。李渊起兵时,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于潼关之战击败隋将屈突通,后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中,与尉迟敬德等讨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贞观十一年(637年),被改封为褒国公...[详细]
杜仁杰(约1201—1282年),原名之元,又名征,字仲梁,号善夫(“夫”也作“甫”),又号止轩。济南长清(今属山东济南市)人。元代散曲家。 杜仁杰出生于诗书之家。父杜忱志行廉洁,有文名,进士及第授京兆录事判官,后因病归里。仁杰淡于名利,一生未仕。在残曲[双调]“蝶恋花”中,他说自己“难合时...[详细]
房玄龄是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是一位出身“书香世家”的纯正儒生,跟随秦王十年艰辛征战;终生“效父清白”的饱学之士,辅佐太宗二十载稳任首宰。房玄龄智能高超、功勋卓越、地位显赫。但他善用伟才、敏行慎吉、自甘卑下、常行让贤。“群星捧月月隐平,治世夜空灿月明”,...[详细]
范峻青(1912~1969)垛石桥镇范家屯人,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自幼喜爱音乐,曾辗转济南、天津等地求学。1935年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音乐系专科从师于著名二胡演奏家蒋凤之先生,并曾在北平广播电台演奏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芦沟桥事变后,他肄业回家。日军入侵济阳时,范仅带一把二胡转移,1945年参加八...[详细]
范淑泰 (1603—1642)字通也,大来,又字木渐。自幼有大志,以天下事为己任。24岁中举,次年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又升吏科左给事中等职。当时朝廷权0当政,吏治腐败,他奋不顾身,-言事百余次,激烈地抨击时弊,指斥0佞,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祯十五年(1642)升吏科都给事...[详细]
法若真:生卒年: (1613-1696). 虽非徽派画家,但他是康熙年间山水自成一格的画家。他所作的《树梢飞泉图轴》,为其精心之作。此图画雨后山景,薄雾轻罩,飞泉奔流,山头耸动。整幅画面静中有动,仿佛有声。山石用硬笔勾皴,多次皴染,充分表现出嶙峋的石质,和雨后的苍润。此图于丁卯年所作即公元168...[详细]
竺法汰(320—387年),东莞(今山东沂水)人。东晋高僧,般若学派“六家七宗”的“本无异宗”的代表人物之一。 竺法汰聪敏好学,不耻下问。据《高僧传》载,他与当时的高僧道安为同学,同师承于当时的名僧人佛图澄。战乱之时,他与道安一同避难,行至新野(今属河南),二人分手后,他便率弟子昙壹、昙二等...[详细]
冯惟敏(1511—1580年),字汝行,自号海浮山人。山东临朐人。明代著名散曲家。有谓冯惟敏之于散曲,“犹词中之有辛弃疾”。(任中敏《散曲概论》) 冯惟敏降生在其父冯裕直隶晋州的任所,后,随父由晋州移南京,由南京迁甘肃平凉,由甘肃转贵州石阡,在其青少年时代足迹已漫游大半个中国。冯裕为正德进士...[详细]
伏生(生卒年不详),名胜,济南(今山东邹平)人。今文《尚书》的创始者、西汉经学大师。 伏胜相传为孔子弟子宓子贱的后人(古代宓与伏通)。相传伏胜从十岁起就攻读《尚书》,“以绳绕腰领,一读一结,十寻(八尺为寻)之绳,皆成结矣”。(段成式《酉阳杂俎》)。 伏胜曾做过秦朝的博士。秦赢政三十四年(...[详细]
作为著名国画家、地方文化名人,傅星伯在兖州市家喻户晓,他的画派代表人作“鹰”成为人们最珍爱的艺术品。 傅星伯1910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喜爱画画,而且非常专心。先后得益于安雨田、张子莲的教诲。而齐白石的关怀,使他真正地步入艺术的殿堂。 齐白石从傅星的作品中看到了一个青年人具有...[详细]
高溍,字子汾,原籍江苏常州,文庠生,寄籍河南祥符县。同治二年(1863)来夏津任知县,爱民如子,轻徭薄赋,尽力革除漕粮催科积弊,人们称颂。又注重教化,关心贫寒士子,尝捐俸千缗,用于对贫寒学子的津贴费用。士子无不感戴高知县之恩典。 ...[详细]
高凤翰:(1683~1749),清代画家。字西园,号南村,别署南阜山人等,胶州(今山东省胶县)人。雍正十一年官泰州巡盐分司。工书法,善篆刻,喜收藏,精鉴赏,曾收藏秦汉印章及明清名家制印至万余方,各制有谱录,又收藏砚石至千百方,并制有铭词,手书后大半自行刻凿,著有《砚史》一书。尤长于绘画,早年山水...[详细]
《论语·为政》中有句话说:“……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就像北极星那样,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这里要说的不是北极星,而是一个人,一个名叫高时的人。高时是很有名望和地位的人,在他的教诲和影响下,他的子孙后代以他为荣,以他为偶像,奋发图强,争先上进,前后几十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