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 [春秋战国][公元前680年-前610年]

  • 伯乐(约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孙阳,春秋中期郜国(今山东菏泽市成武县)人。在秦国富国强兵中,作为相马立下汗马功劳,得到秦穆公信赖,被封为“伯乐将军”。后来,伯乐将毕生经验总结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详细]

晁补之 [宋][公元1053年-1110年,宋朝词人,苏门六君子]

  • 晁补之(1053—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诗词文赋兼擅,少时即受到苏轼知赏,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宋史·晁补之传》云:晁补之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慤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从这几句简短的记载里...[详细]

蔡有邻 [唐]

  • 姓名:蔡有邻(以韩择木、史维则、蔡有邻、李潮并称隶书四家)唐代书法家。生卒:籍贯:济阳(今属山东)人家谱:擅长:善八分书经历:官至胄曹参军评价:作品:《庞履温碑》 ...[详细]

曹刿 [春秋战国]

  • 曹刿,即曹沫,一作曹翙。生卒年月不详,主要活动时期在公元前7世纪初前后。春秋时鲁国知名武士。因为成功地协助鲁庄公指挥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而名垂青史。 春秋时期,我国境内约有七、八十个大小诸侯国,各诸侯国之间的攻伐兼并十分激烈,战争绵绵不绝,胜败也瞬息即变。这种特定的历史条...[详细]

曹贞吉 [清][公元1634年-1698年]

  • 曹贞吉(1634—1698),字升六,号实庵,著名诗人,兴安街道东关人。少年即有文采声誉。1664年(清康熙三年)中进士,历任户部员外郎、礼部郎中、湖广提学佥事等职。 曹贞吉在祁门代理县令时,废除苛捐杂税,百姓作《却金歌》赞颂。曹贞吉是著名的诗词家。著有《珂雪词》、《珂雪诗》、《鸿爪集》、《...[详细]

郗超 [晋][公元336年-378年]

  • 郗超(336—378年),字景兴,一字嘉宾,高平金乡(今山东)人,东晋大臣。 郗超的祖父是东晋名臣郗鉴,父亲是郗愔,郗超是郗愔的确良长子。自幼“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交游士林,每存胜拔,善谈论,义理精微”(《晋书·郗超传》)。郗愔信道教,而郗超则信佛。郗愔好聚敛,积钱数千万,曾开库任郗超所...[详细]

陈达 [公元1919年-1993年]

  • 陈 达(1919.4~1993.7),原名王有钦,曾名刘福善,男,汉族,夏津县纪庄人。1930年就读于省立乡村师范,在校期间追求进步思想,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革命,参加了八路军津浦支队举办的抗日军政训练班。结业后,在0鲁西北特委领导下回夏津县开展抗日活动,发展抗日统一战线,宣传动员民众抗日。193...[详细]

程昱 [三国][公元140年-220年,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

  • 程昱(yù)(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 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详细]

程咬金 [唐][公元593年-665年]

  • 程咬金(589年-665年2月26日),别名程知节、程义贞、阿丑,唐朝开国元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程咬金随唐太宗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玄武门事变助李世民夺得帝位;官至左卫大将军,兼检校屯营兵马,封爵卢国公。665年2月27日,程咬金在怀德里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襄公,追赠骠骑大...[详细]

陈汤 [汉][十七史百将传]

  • 陈汤(生卒年不详),字子公,西汉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东北)人。西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陈汤自幼喜好读书,有博达的学识,并善于写文章,但因他家贫无节而得不到州里的举荐,陈汤便自己跑到长安去求官。几年...[详细]

陈仲 [春秋战国]

  • 陈仲也叫陈仲子、田仲、於陵中子等,是战国时著名的贤士。他是战国时期齐国贵族田氏的后裔,其兄是齐国的卿大夫,封地在盖邑,年收入达万钟之多。陈仲从小生长在贵族家庭中,看到贵族阶级内部肮脏糜烂的腐朽生活,以及对广大下层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他憎恨哥哥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惜出卖灵魂,公开行贿受贿不讲道德...[详细]

晁冲之 [宋]

  • 晁冲之,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晁冲之早年曾受过陈师道的指教。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到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详细]

崔浩 [南北朝][公元381年-450年,北魏军事谋略家]

  • 崔浩(?-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一说清河郡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人。曹魏司空崔林之后,北魏司空崔玄伯的长子,母亲卢氏是卢谌的孙女。和范阳高门卢玄是表兄弟。连姻皆士族。 崔浩长相如美貌妇人,自比张良,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高至司徒,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详细]

崔光 [五代十国][公元449年-522年]

  • 崔光(449—522)北魏清河人。本名孝伯,字长仁。(世居今白马湖镇西部)孝文帝赐名光。崔光幼年家贫,嗜书好学,后为人撰写书稿,以润笔之资赡养父母。482年(北魏孝文帝泰和六年)崔光仕魏为中书博士著作郎,与秘书丞李彪共撰国史,后李彪解职,史事由崔光专任。后因谋略功,实授太子少傅,迁右光禄大夫。5...[详细]

崔鸿 [南北朝][公元478年-525年]

  • 崔鸿(478—525年),字彦鸾,清河(今山东临清市东)人、祖上曾徙居青州之时水(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一带)、东清河鄃(今山东夏津县)和南平原贝丘(今山东平原县恩城)。北魏著名史学家。 崔鸿出身于书香世家。其先人仕南燕和刘宋,伯父崔光是著名史学家,仕北魏,官至太子少傅、司徒、侍中、国子祭酒镶著作...[详细]

崔融 [唐][公元653年-706年,唐代文章四友]

  • 崔融(653~706)字安成。唐代齐州全节(今章丘)人。初应八科制举,皆及第,累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中宗李显为太子时,崔融为侍读,兼侍属文,东宫表疏多出其手。 -人物生平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封中岳(嵩山),见崔融所撰《启母庙碑》,深加赞美;封禅毕,又命崔融撰《朝觐碑》。遂由魏...[详细]

崔子忠 [明][公元1572年-1644年,明朝画家]

  • 崔子忠,字道母(梁清标《画谱序》亦作“道毋”),原籍山东省莱阳县人,后移居顺天(即北京)。其好友梁清标在其所辑刻崔子忠所绘《息影轩画谱》序中称崔子忠:“天启时为(顺天)府庠生,当生于万历年间。”又说他“甲申之变,走入土室而死”,当卒于1644年。周亮工记他“年五十病,几废之。后遭寇乱,潜避穷巷,...[详细]

戴梦桂 [清]

  • 戴梦桂,嘉庆乙未年间进士,曾写《勤俭谦和四箴家训》一书。侍奉生母和养母颐养天年,以孝闻名。抚养兄长的孩子就像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戴梦桂知识渊博,所教学生成才者很多。倾尽所有家产给叔叔举行葬礼,葬礼后家贫如洗。曾经拿出很多钱财出嫁已故任濂的女儿。又曾经倾尽所有家产帮助朋友杨朝臣完婚。多次被举荐,...[详细]

邓光玉 [明]

  • 邓光玉,字伯温,一字瑶夫,明朝年间的贡生,曾做过莘县的训导,文学造诣深厚。仪态大方,平和从容。遇乱能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剖析事理很是中肯。待人接物,诚实守信,人们都很愿意接近他。写论说类文章,下笔千言,洋洋洒洒,意气激昂,读者为之称快。 ...[详细]

翟銮 [明][公元1478年-1547年,明朝首辅]

  • 翟銮(1478~1547),字仲鸣,明中期大臣,祖籍诸城,洪武初移居京师。1505年(弘治十八年)举进士,授庶吉士,正德初改编修,继为刑部主事,进为侍读。嘉靖初,升为礼部右侍郎。1527年(嘉靖六年)升为内阁大学土,以吏部左侍郎入值文渊阁,皇帝亲赐银章一枚,文曰“清谨学士”。内阁大臣杨一清、桂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