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嘉(1906—1931)字善卿。曹县人。1922年考入菏泽山东省立第六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赴武汉参加北伐。曾到毛泽东主办的中央农-动讲习所学习。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被中央农-动委员会派往河南,在郑州一带开展农-动。同年6月在郑州...[详细]
孔庆三(1926—1950)历城县王舍人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1948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先后参加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战役等。194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后,随部队奔赴朝鲜前线。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志愿军突击部队遭到美军暗堡火力的阻击。部队...[详细]
孔文生(1919—1943)荣成县(今荣成市)人。1939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教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40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任荣成县各救会宣传委员。1941年任民政科长,后任荣成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3年因病逝世。 ...[详细]
孔宪斌(1888—1965)字师周。曲阜市城内鼓楼南街人。出身贫寒之家,自幼随父、兄学习雕刻(其父孔昭棠是曲阜楷雕四大家之一)。20多岁时技艺已相当精湛。1922年,在山东历史博物展览会上,他雕刻的楷木手杖和百寿如意荣获甲等奖牌。1954年,他雕刻的“群仙降龙”楷杖被推荐送到上海、北京等地展览,...[详细]
孔祥柯,字则君,孔子七十五代孙,上溯七世祖孔传铎,系袭封衍圣公。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生于山东曲阜。 孔祥柯自幼天资聪颖,倍受其外祖父劳乃宣(清末刑部尚书)的宠爱。少年时代曾随劳在直隶、江苏和浙江等省学校受初等教育。后就读于天津普通中学,接受新学教育,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学馆(北京大学...[详细]
孔祥霖 (1852—1917)字少 ,号恫民。曲阜县(今曲阜市) 城内人。1875年(光绪元年)中举人。1877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1880年,任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国史馆协修,顺天府乡试同考官,甘肃主考官,顺天府乡试磨勘官等。1890年(光绪十六年),任会试磨勘官。次年,奉命督学湖北,曾...[详细]
孔祥林(1907—1967)原名孔祥楠,亦名翔男,别号孔孑,后更名祥林。济宁市市中区东门大街人。青少年时就读于省立第七中学、北平大学预科。曾弃学赴南方加入国民党。 1927年秋, 返济宁在第一高等小学任教,并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方振武部攻占济宁后,任国民党济宁县党...[详细]
孔祥汝 (1921—1950)曲阜市东纪庄村人。1947年春,被国民党军抓壮丁。1949年4月在战斗中被解放, 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十六军侦察营三连当战士,参加了解放浙江、福建的战斗。1949年12月,部队追击敌人至乌江支流鸭子河畔。孔祥汝参加了“涉水强渡突击队”并乘第一排竹筏抢渡,在负...[详细]
孔祥坦(1926—1948)邹县(今邹城市)瓦曲村人。1940年1月参加邹县县大队,英勇善战, 被誉为县大队的“小老虎”。1942年9月,在攻打南孙徐伪据点的战斗中, 带领3名战士奋不顾身冲进敌中心碉堡,迫使30余名敌人缴械投降。1944年6月出席“山东军区英模会议” ,被授予“山东军区战斗英雄...[详细]
孔祥桐(1874—1922)字润生。曲阜县(今曲阜市)城内考棚街人。他深受戊戌变法影响,主张维新应以教育为始基,教育必须注重物质学科。1902年 (光绪二十八年) ,应孔祥霖之邀,赴日本考察学务实业。回国后,尽焚旧存文稿,一意研求新学,崇尚实业救国。不久,考入山东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再次赴日本...[详细]
孔宪荣(1881—1948) 字耀宸,今地方镇小平安庄人。因家境贫寒,于1903年出走关东谋生,结识王林(后易名王德林,今沂南县后崖子村人),情谊甚笃。初干伐木工,继入“红帮”。1903年4月,跟随王林在双城子举起“反清抗俄”义旗,截击帝俄车船,攻占敌军防地,将缴获财粮物品,分赈贫民,成为东北著...[详细]
孔昭慈,字云鹤,为清末官员,本籍山东曲阜,进士出身。他于1856年担任台湾府知府,又于1858年(咸丰8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为台湾清治时期这阶段的地方统治者。1862年戴潮春事件中,仰药自杀。 ...[详细]
孔昭同(1880—1940)字从吾。滕县(今滕州市)界河镇西柳泉庄人。1900年入江北陆军学校学习。1913年到军阀孙传芳部任营长,后升师长。1927年初离闽回鲁,在滕县开药房并兴办义学。 1938年1月底组建鲁南民众抗日自卫军,任副司令。他利用同石友三的旧关系,使自卫军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集团军...[详细]
寇悟先 (1918—1982)又名寇良田。临淄县孝感乡寇家村(今属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 人。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35年秋入临淄县立初中读书。1937年10月参加临淄县青年学生志愿抗日军训团。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6月, 参加邹平县刘家井子战斗,任排长。1942年任清河军区...[详细]
匡源(1815一1881) 字本如,号鹤泉,胶州人。出生于书香人家,自幼聪敏好学,才年思敏捷,认真刻苦。十三岁考秀才,文采卓异,擅诗文,号为神童。他少有大志,传世他题“世人多白眼,吾独上青云”诗句以自勉。匡源是清代咸丰临终前托孤的顾命八大臣之一,还是一位有名的书画家。他13岁中秀才,24岁中举...[详细]
来为民(1910—1981)原名逢均,字伯衡。莒县夏庄镇-子村人。1938年夏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地委秘书长。1949年过江南下后,先后任水产部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等职,是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委员。1981年6月病逝于广州。 ...[详细]
栾来宗(1857—1927)潍县(今寒亭区)华疃村人。20岁中秀才,后成贡生。他面对社会现实,放弃科举成名追求,立志天文气象研究。他一生致力于天文观察和气象探索。著有5万余字的《天文与农时》。 ...[详细]
劳之常 (1873—1948)字逊五。阳信县小劳村人。1917年3月任山东河务总局总办,步行考察了山东段黄河治理情况,著《治黄管见》,提出了“裁弯取直,束水攻沙”的主张。1922年11月任交通部次长。1924年11月,任交通警察总司令兼京汉铁路局局长。1926年7月,复任交通部次长兼京汉铁路局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