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道生(1635~1670年) 范道生,字石甫,别号清源山人。晋江安海人,明崇祯八年(1635年)生。父范爵,以绘画、雕塑为生,在闽南一带颇负盛名。道生自幼随父学艺,青年时期即擅长书画,尤精于雕造佛像。 福清黄檗山万福寺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弘扬黄檗禅风后,对日本原有的佛像雕塑感到不满意,经长...[详细]
范冬如(女),省农业劳动模范,原籍浦城,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六岁当童养媳,长大被卖到松溪给地主当丫头,后嫁与河东乡长江村贫农王大刚为妻。四十岁时,丈夫被抓去当兵,受折磨致死。她生活无着,只得带儿子到中峰寺当杂工。解放前夕,她已55岁。由于独生子因病死去而感到灰心失望。就在这时候,松溪...[详细]
方伯谦(1853年-1894年),清朝福建侯官县人,字益堂,北洋水师将领。福建船政学堂首届驾驶专业毕业生。方家兄弟四人,方伯谦居长,父亲是个私塾教师。1867年,十五岁的方伯谦考取福建船政学堂,从此开始学习海军。1877年—1880年,在英国学习驾驶军舰。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回国,任济远号管...[详细]
方昌禄(1907~1934年),云霄阳下村人。幼入私塾启蒙,继而就学于村里小学堂。少年时不仅文丽字美,还有艺术天赋,对绘画情有独钟,且颖敏超人,有胆识,父母视若珙璧。后因其时云霄未有中等学校,家道小康的父母冀子成才,让其东渡台湾,出外历练。未几,考入某艺术专科学校(校名失考)。旅台求学期间,偶尔...[详细]
方尔灏 (1904~1927年) 乳名四四,又名尔浩、一号、方号,化名草、方草、符樵草。祖籍浙江,闽县人,住城内北后街泰山巷口。“五四”运动后,投身-。民国11年(1922年),在省立二中同陈任民等发起组织“民社”,创办《冲决》周刊;还在校内创办“福建工学社”,出版《工学报》,引导青年学...[详细]
方凤鸣(生卒年不详),又名方齐,云霄东坑村人。于光绪年间(1875~1908年)在梁山上创立白扇会,号称“齐王”,人称之为“梁山王”。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后,漳浦沿海一带先后有英、法、意大利等洋教传入。外国传教士恃其帝国主义势力,强购土地建教堂,肆行设教传教,企图把漳浦、云霄等作为发...[详细]
方纲(1913~1981年),闽侯县人,生于北京。民国22年(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民国26年毕业后,进协和医学院细菌免疫学系进修两年。抗日战争爆发,辗转西南,在昆明、贵阳、重庆等地任助教、讲师、检验室主任、细菌研究室主任等职。民国31年,赴印度哈夫金研究所专攻鼠疫研究。民国37年赴...[详细]
方徽石,字世培(1834-1886),福清县茶山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敏而好学,尤嗜技击,力练鹤法,受教名师,均惊其为禀异。练拳技20余年,在白鹤拳基础上创立了纵鹤拳法,为清末闽中鹤拳之翘楚。 方世培早年拜于永春二十八英俊之李姓门下,学习永春白鹤拳。李师逝世后'师母遵夫遗言,将珍藏的白鹤拳古...[详细]
方建劭,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50年)霞浦县人,生卒年月不详。 建劭善微雕和制作鸟笼,其微雕技艺尤精,无论竹、木、牙、角的质地如何坚硬、韧、脆,他拿起刻刀都能得心应手。曾在一个核桃上雕刻“苏东坡游赤壁”,一叶扁舟中人物、船舷、木橹俱全,竹篷覆盖船舱,旁开一窗,用木杆撑着,与江边垂柳...[详细]
房建子 房建子,字炳辰,浦城城关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民国3年(1914)毕业于福建师范完全科,民国5年受聘浦城私立中学为义务教员。私立中学停办后,转入小学任教。民国10年县立初级中学创办后,在中学任教。民国18年被聘县立清华女子学校毕业班义务教师,因他教学得法,16名毕业生成绩...[详细]
方家正(明天启至清初),原名家祯,进学时避崇祯讳,改“祯”为“正”,字汝有,云霄大坑村人。父亲早逝,由母沈氏教督读书成秀才。 家正一生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只要有利于众人的事,不管耗资多少,都能尽其所能去做。崇祯间(1628~1644年),先后捐资建造虞古(今平和新圩)、官津(亦称黄堵)、树洞...[详细]
方君璧 (1898~1986年) 女,闽县人。方声洞胞妹。民国元年(1912年),随姐方君瑛等赴法国求学,喜美术,后在波尔多、巴黎学画。民国14年,随夫曾仲鸣回国,由于仲鸣与汪精卫夫妇过从甚密,君璧夫唱妇随。民国28年3月21日,君璧同仲鸣随汪精卫逃至越南河内,仲鸣遇刺而死。君璧辗转-国...[详细]
房利贵,闽香东岳威虎堂堂主,香店拳第五代掌门人 房利贵,字国栋,号登云山闪电手,福建省福州市东门外登云山上山村人,1903年~1981年,房利贵一生均致力于研究民间传统武术,尤其对香店拳这一福州本土少有的民间武术情有独钟,深得其真传,学得精华,无人可比,民国中期房利贵决定打破传内不传外的门规...[详细]
方培銮,建瓯县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出生于丰乐□头村。幼年在农村私塾读书,略通文词。成年后在家务农,爱好雕刻技艺,每天农事后,必以农村旧屋门窗上遗留的花鸟人物雕刻为样本,自学雕刻。农村产竹,即以竹片为雕刻材料,雕刻各种艺术品和儿童玩具。虽然没有师承,但勤学无间,十几年后,终于自学成材,遂...[详细]
方劝(生卒年不详),云霄溪塘村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与云霄下曾村李少闵(敏)、漳浦杜浔卢茂同拜提喜为师,加入天地会,成为提喜嫡传弟子和首批会员。翌年,方劝传陈彪入会,亦师提喜(后陈彪引平和严烟入会,再由严烟至台湾传林爽文)。 乾隆三十三年三月,方劝参与漳浦卢茂、林咸、何哲等组织的天...[详细]
方邵安(1883~1960年),字景袁,号筱庵、今吾,云霄城关人。幼家贫,7岁就读于进士林镇荆之弟林亦楼,家中时常断炊,课本靠自己抄录,林见他勤奋好学,常给予资助。光绪三十年(1904年),院试录为生员,开始设塾授徒维持生计。民国初年,方邵安受聘为甄陶、阳霞、孙坑等小学的教师。民国11年(192...[详细]
方圣徵(1885~1940年),字纪周,云霄城关人,祖居溪边埭村。福建全闽师范学堂毕业。曾任官立两等小学校长、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国会议员、-顾问等职。父方德容(原名歆),年轻时为木匠,后改事“北船”搬运装卸,兼做买卖,为云霄废厅建县后首任商会总理。 方圣徵生长于清末,受变法维新思潮熏陶,思想...[详细]
方同柏(1883~1934年),又名锦江,云霄城关人。年轻时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乐施好善,经常接济和资助穷苦人家。 民国4年(1915年),方同柏与石守义、梁云章、柳凤信、吴有容等成立反帝爱国团体,开展反帝、反封建统治的宣传。民国8年“巴黎和会”后,多次在城关参与--,上街演讲,教唱《五九...[详细]
范毓桂(1878~1941),号秋帆,建宁县城关人。自幼随祖父范祖义在浙江官邸读书,童年入泮。光绪三十二年(1906),毕业于全闽师范学堂,毕业后任建宁县高等小学堂教员。宣统元年(1909)举拔贡。毓桂善书法,行楷皆工。性豪放,嗜酒而少醉。民国3年(1914),应建宁县知事聘请,任总纂,编修《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