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飞(1915~1985年),曾名陈明斌,出生于连江县马鼻镇半田下村一个贫苦家庭。自幼聪颖好学,活泼敏捷,豪爽健谈,平易近人。8岁上小学读书,仅读2年多就因家境困难而辍学,在家劳动。民国17年(1928年)到马鼻当学徒,初尝人间苦楚。 民国20年,云飞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走上革命生涯。...[详细]
陈允洛(1890~1981年) 陈允洛,世居泉州城内,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闰二月初九日生。6岁入私塾,16岁赴童子试,县、府考俱获选,未及院试科举废。嗣就读清源书院,公立泉州中学。宣统元年(1909年)往仰光任益商学校教员,参加中国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翌年,参加仰光同盟会所办《进化报...[详细]
陈允锡(1639~1722年),字子帅,号□斋,泉州人,鲁旗陈氏后裔,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生。父亲陈鸣銮在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先后任广东大埔、海阳(治所在今潮安县)知县。 陈允锡少年时进晋江县学读书就“名噪文坛”,顺治十二年(1655年)应试中选一等,授德化县教谕。督学孔...[详细]
陈玉西,东肖镇隔顶村人,民国12年(1923)7月生。民国27年加入共产党,任东肖区隔顶村党支部委员。民国29年10月,为中共闽西特委基干队队员。翌年5月后,历任中共东肖区委委员、中共湖邦区委特派员等职。 民国33年11月,在闽西王涛支队任副班长,作战中机智勇敢,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支队长刘...[详细]
陈赞汤(1887~1972年),原名铭新,号绍源,光绪十四年(1888年)生于大桥横洋村。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福建省全闵师范文学系。先后在古田平湖小学和临川小学任教。 民国6年(1917年),赞汤南渡沙捞越诗巫埠,被当地华侨聘为光华中学教员。不久,继任校长。时诗巫垦场广植橡胶,由于侨...[详细]
陈赞勋,字襄侯,七步村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生。少受家庭薰陶,勤读“四书”、“五经”,光绪十九年(1893)参加县试获第三名。回家后孜孜不倦攻读,二十二年赴福宁府考取一等第六名生员,三十一年获增贡生。 民国初军阀混战,政局动荡,赞勋蓄发道装,蛰居家里,不问政事,以诗酒自娱,自命清高。“...[详细]
陈泽(1617~1674年),字濯源,海澄县霞寮社人。 明末,清兵南下,沿路烧杀抢掠,他与同乡一群青年农民投奔郑成功。陈泽每与清军交战,都一马当先,屡屡立战功,被提升为信武营统领。 清顺治九年(1652年)三月,清廷派浙、闽总督陈锦带兵数万,驻扎同安;又调潮州和汀州诸军,企图三面夹攻,消...[详细]
陈泽深(1920~1974年),又名漂水,同安县人,民国9年(1920年)2月生。父亲陈尚彬种田兼做小贩。陈泽深在厦门读中学,民国23年进香港拔萃男书院求学。毕业后,到福州三十一中学任教。民国29年得基督教会资助,进福建协和大学预科学习,后转四川省成都市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深造,民国35年毕业,留...[详细]
陈掌锷(1897~1981年),厦门人。早年就读于厦门同文书院。民国8年(1919年)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的第四届远东运动会,后赴美国春田体育大学深造,毕业后到上海暨南大学任体育教师。30年代初任厦门大学体育部主任。民国23年,组织厦门竞强体育总会,任该会总干事,为发展厦门...[详细]
陈兆锵 (1862~1953年) 字铿臣,闽县人,家住城内朱紫坊。清光绪九年(1883年)毕业于福建船政后学堂管轮班,上“扬武”练习舰见习。次年,被选到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任机管、管轮等职。光绪十八年(1892年),升署北洋水师右翼中营守备,充二管轮。两年后擢为右翼中营游击,任“定远...[详细]
陈照馨(1887~1943年),漳浦县马坪后康村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因家道中落,生活困苦,度日艰辛。宣统元年(1909年),闽南大旱灾,饥民饿毙甚多,陈照馨离乡背井,独闯南洋谋生。初时,打工过活,后来就选择颇担风险的“水客”(即自己行商兼为华侨捎带财物回国分送给侨眷)为职业,在厦...[详细]
陈兆龙(1875年—1951年),字彬候,出生于漳州城,漳州中西学堂毕业后,应科试进秀才。清末因殴打大岸项日本布教所教士,日本帝国特务阿贞部对此责难,从而避事远走安南(今越南),不久任安南中华学校校长,并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时,回国任闽南同盟会会长,主持漳州...[详细]
陈真晟(1410~1474),字晦德,改字剩夫,又自号漳南布衣,明理学家。镇海卫初建时,曾调莆泉二郡之人戌守,其父陈安隶戌籍,遂居于此。明永乐八年(1410年)真晟出生于镇海卫城(今隆教乡镇海村)。早年入武安山读书,受教于进士唐泰。17岁到福州应乡试,因有司防察过严,褫衣搜身,真晟耻于受辱,毅然...[详细]
陈正(1905~1931),原名成都,下洋乡古洋村人。民国11年(1922年)进厦门集美师范读书,不久,在进步师友的影响下,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民国12年春回乡度寒假,参与创立下洋进步青年团体“晨钟社”,出版社刊《钟声》,传播革命思想。民国14年集美师范毕业,在家乡与曾牧村等创办“下洋公学”开展义...[详细]
陈正贵,别名老四,1917年生于松溪县东山村农民家庭。1934年,因抗拒国民党政府的抓丁、派款,躲避于金溪一带,撑船度日。1943年,在松溪县铁栏参加中共闽东北建松政游击队,194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敢,先后升任游击队班长、分队长、支队长。 1948年秋,正贵从建松政游击队调到...[详细]
陈振龙(约1543~1619) 陈振龙,青桥人。约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生于书香家庭。他自幼饱读诗书,年未二十中秀才。后弃儒经商,寓居福州达道铺,随众商人乘船往吕宋(今菲律宾群岛)经商。他在吕宋见当地人民种植朱薯,当时福建沿海一带旱涝无常,常闹饥荒,振龙想到福建多山,若在山上及旷地种植朱...[详细]
陈振铣(1909~1984年),字君泽,闽县(今福州市区)人,生于日本东京。后回国,入国立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又赴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继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华顿研究院,获商业管理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大夏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建阳东南联合大学商学院院长。民国38...[详细]
陈至陛(生卒年失详),字赓九,号玉溪,罗源县人。清朝以廪贡生叙用广东吴川知县。一上任即兴修水利,构筑堤防,教民制水车,用以灌溉;对不合理之徭役,上报免除,减轻人民负担;自捐薪俸建明伦堂、义塾。后因亲老告归。返里后,凡邑中义举无不毅然身任,捐租谷20石作为罗川书院经费;每逢歉年,减价平粜稻谷,以济...[详细]
陈芝美(1896~1972年),祖籍古田局下中坪村,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于旧城二保街,后定居福州。光绪三十四年入福州鹤龄英华书院就读,民国4年(1915年)毕业,到福建道学院任英语、体育教员。翌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民国7年获学士学位。同年回福州,受聘于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任学生部主任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