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逊字必恭,浦城大石溪人。明永乐三年(1405年)举人。曾奉命和监察御史甄庸行部广西,清理案牍。豪绅朱普秀,因争田产,谋害村民廖昌,廖被捕入狱,定成死罪。陈逊深入调查,查明真实情况,法办朱普秀,使受屈多年的廖昌冤案得以昭雪。永乐十年(1412年),陈逊中进士,试大理兵部,升监察御史,奉命按察北京...[详细]
陈衍 (1856~1937年) 字叔伊,号石遗,侯官人。清咸丰六年(1856年)出生在城内龙山巷。自幼随父读书,23岁,治文字学,著《说文举例》7卷。清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翌年,上京会试落第,同年著《说文辨证》14卷。光绪十二年(1886年),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府,不久辞...[详细]
陈岩(848~891),字梦臣,出生于黄连镇(今建宁县)。其祖先为避西晋永嘉之难入闽,迁居于绥城(今建宁县)。其曾祖父官至御史中丞,祖父“不干利禄,搜抉胜异,蔚成篇章,有家集20卷。”(《颍川郡陈府君墓志》)其父也未进入仕途。陈岩少小就志向远大,后逢社会-,便思有所作为。 唐乾符五年(878...[详细]
陈衍,字永万,建宁人。清代例贡。任云南省弥勒州知州时,缅甸匪帮入侵骚扰。守边部队需买牛供军用,待陈买到300头牛时,入侵匪帮已肃清。陈为了不加重老百姓负担,宁可自己倾家荡产,偿还了买牛的全部费用。老百姓深为感动,要以牛价的一半退还给陈,陈坚持不受。随后任云州知州、贵州知州、永安知州、理苗同知期间...[详细]
陈扬才(1931~1978年),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人。民国20年(1931年)10月7日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5岁失怙,寄养伯父家,小学未读完就参加粗重劳动,自幼在风涛和苦水中长大,养成坚强性格。15岁与其伯父分居,母、弟三人相依为命,艰苦度日。为躲避壮丁,常日漂泊海上,夜宿荒庙。 新中国成立...[详细]
陈扬美(1573~1641),字新冶,乳名绍尹,平和县芦溪东槐人,明万历三十九年壬子科举人,初授江西省武宁县知县,明天启元年(1621)调任四川省遵义府桐梓县知县。是年九月,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起事,据重庆,破泸州,陷遵义。第二年,土司安邦彦起应奢崇明,声势浩大,继陷毕节,围困贵阳,朝廷为之震惊。陈...[详细]
陈扬休(1909~1986年),字元良,曾用名椎甫、铁民,云霄城关人,陈楷子。民国8年(1919年),随父居厦门鼓浪屿读书。民国12年返邑,因陈炯明叛军祸云,家产被洗劫一空,扬休-当两年搬运工。民国15年,入集美农业学校,民国17年参加散发反对蒋介石传单,被勒令退学。次年,考入南京晓庄学校。民国...[详细]
陈仰曾(1919~1994年),福清县人。早年就读于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回福清任教。担任过福清县里美小学、民众学校校长。民国29年(1940年),赴印尼谋生,被推为万隆玉融公会、清华学校复校委员会委员。民国38年,担任玉融公会常委兼清华学校董事长、万隆中华总会理事。1952年,回国参加建设,...[详细]
陈言廉,字志谦,乳名诗琴,南安东田甘露坑人,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其父陈恩冬,以染布、务农为业。言谦从小读书,20岁泉州培元中学高中毕业。这时,国民革命军北伐入闽,在泉州举办军训,言廉报名参加。民国17年(1928)军训结束,言廉随后加入国民革命军,从此,步入军旅生涯。入伍后,被任命为国民...[详细]
陈延谦(1881~1943年),字逊南,又字益吾,别号止园老人。同安县感化里澳溪村人。 陈延谦10岁人私塾,15岁辍学随父往缅甸,不久又返乡求学。18岁赴新加坡谋生,在商店打杂。其办事能力渐受陈杞柏(陈嘉庚之父)的赏识,遂擢升要职。 宣统元年(1909年)陈延谦与友人合资创设裕源公司,初...[详细]
陈延庭(1888~1983年),原名庆,马巷三乡街人。少时就读私塾。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入4年制的泉州府中学堂读书,毕业后考入当时全省惟一的高等师范学校——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经奏准授理科举人。 宣统二年(1910年),陈延庭到厦门竞存小学、公立中学任教。...[详细]
陈延香(1887~1960年),又名树坛,字澄怀,晚年号慧香居士。在坊里阳翟人。其父为清末秀才、乡村塾师。延香少年时期随父就读。19岁时父亲病故,延香继承父业,受聘在灌口、角尾一带任塾师。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灌口石头亭乡加入同盟会。受派遣回同安,组建青年自治研究会,任副会长。辛亥革命中,...[详细]
陈耀焜(1902~1948年),字彩庭,云霄陈岱人。少年时就读于县立两等小学堂,后转厦门中华中学。民国9年(1920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获法科学士学位。后又毕业于广东大学救国会学生军讲习所。民国15年10月,参加北伐入闽,任国民党云霄县党部筹备主任,指导成立云霄妇女解放协会。此后,历任国民党上...[详细]
陈依媄(1913~1986年),闽侯县(今福州市区)人。14岁师从福州陈派木雕传人陈美灿学艺5年,出师后以木雕为业。1953年,创作的木雕《屈原》在福州展览会上获奖。1956年,黄杨木雕《张敞画眉》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展览三等奖,且获福州市名艺人称号。1958年,调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专事创作设计。...[详细]
陈依九(1903-1997),福建福州人,是福建地术拳的一代宗师。曾担任过福建武协顾问、福州武协顾问团团长、地术拳研究会名誉会长,1997年逝世,享年95岁。 陈依九自幼习武学医,后拜新加坡地术拳传人陈阿银为师,勤学苦练得真传,练出一身铮铮铁骨,终成一代宗师。陈依九的地术犬法出神入化,指上...[详细]
陈宜康(1899~1979年) 陈宜康,又名正泰,梅仙乡乾美村人。他一生务农,任过互助组组长、生产队队长。 乾美村有条乾美溪,九曲十弯,常泛滥成灾,年复一年,溪两旁几十亩地成了石滩坂。1964年冬,乾美大队领导与社员们商量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时,陈宜康倡议在这条溪两岸筑堤,把石滩坂建成良田。...[详细]
陈英(1900~1952年),又名张彬应,长汀县南山塘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后迁居顺昌县洋口镇。民国27年(1938)8月,陈英在福建省保安补充第五团受军事训练后,由福建省保安处派到周墩特种区任保安分队长。国民政府地方武装改制时,任周墩特种区抗敌自卫队、常备队中队长、周宁县民众自卫队...[详细]
陈颖焇(1908~1987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生于鹤塘乡溪边村。幼年失怙,母改嫁。民国9年(1920年),跟随继父学习竹编技艺。此后30多年一直在古田城关开篾店,潜心钻研竹艺。 解放后,颖焇的竹编艺术终焕发出异彩。1956年9月,他加入古田县特艺社,旋任社长,兼指导创新技术组工作...[详细]
陈映辉,字碧山,建瓯县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建宁府创办建安小学堂,知县任堂长,命映辉主持学务。民国元年(1912)改堂长为校长,映辉被任为校长,后改为建区初、高两等小学,再改为城区第一高等小学,他均连任校长。民国16年(1927)改校长制为委员制,他才离校,前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