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持正 [宋]

  • 李持正 字季秉,莆田(今属福建)人。生平未详少与叔伯辈的李宗师驰名太学,号大小李。政和进士,历知德庆、南剑、潮阳。事迹见《莆阳文献传》卷一五。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持正又作《人月圆》令,尤脍炙人口。近时以为王都尉作,非也。”...[详细]

李传健 [公元1960年-1984年]

  • 李传健(1960~1984) 李传健,1960年出生在三明市岩前公社增坊乡。1979年12月应征入伍,旋任清流县武警大队消防中队副班长。 入伍后,传健从难从严要求自己。为尽快掌握训练要领,他反复练习,直至动作娴熟利索。他当战士,重活脏活抢在先;当副班长,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当炊事...[详细]

李方子 [宋]

  • 方子字公晦,号果斋,光泽县乌洲人。生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父名绍祖,祖父李吕。幼从叔父西山先生李郁学,深得西山先生所传杨时龟山之学的要领,朱熹许为讲学友。叔父闳祖、相祖、壮祖都是朱熹的高足,他们的道德文章,都为朱熹所称许。方子在这样“家学之传,远有端绪”的家庭中,从小受到理学思想熏陶,年岁...[详细]

李宏 [宋][公元1042年-1083年]

  • 水利工程专家---李宏 李宏(1042~1083年),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宋时兴化军莆田县南洋平原田地,灌溉水源来自德化戴云山的木兰溪。木兰溪雨季水量大,旱季水量小,致南洋平原旱涝无常,大片田地荒芜。当地人民迫切期望兴建水利工程,保证农业收成。自宋治平元年(1064年)以来,长乐人钱四娘...[详细]

李鉴 [清]

  • 李鉴,字与参,号环溪,盖洋温庄村人,生卒年无考。清代岁贡。 他自幼聪明,学识广博,经史百家无不涉猎,尤以文思敏捷,作文每每震惊师友。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归化县令陈仕敷、门子陈雷、生员陈庄互相勾结,巧立名目0百姓,当时人称“三陈之害”。陈仕敷用重戥(每两加二加三,渐至加五加六)征...[详细]

李际隆 [清][公元1709年-1762年]

  • 李际隆,字于赓,别号鲁传,生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盖洋镇温庄村人。天资聪异,文章在县内超群,但乡试落第。他毅然到江西继续攻读,学有长进,于乾隆丙辰(1736年)及丁巳(1737年)两科相继中举人、进士。乾隆十年(1745年)到湖南任永安司马。此后,历任江华、安福、武陵、龙阳(今汉寿)、...[详细]

李继尧

  • 李继尧,字经邦,号治安。民国元年(1912年)生于盖洋镇温庄村农家。5岁父亲去世,两代孀居,由祖母和母亲纺织耕作共同抚养。因家庭经济困难,小学毕业后无力升学,在家耕田。至民国17年才入归化县立培英初级中学读书,19岁毕业。 民国23年,土匪蜂起;乡里组织民团训练,他有组织能力,又身材魁梧,成...[详细]

力钧 [清][公元1855年-1925年]

  • 力钧(1855~1925) 字轩举,号医隐,又名捷三,本县白云乡凤漈人,著名中医。幼年跟刘善曾读书,刘好文通医,著有《热病论》,并以《说文》论证《内经》。在刘的影响下,力钧幼年即对医学发生浓厚的兴趣。11岁跟陈崇□读书,陈是世医,课余教以《三家本草法》,继授《伤寒论》。13岁时,跟张熙皋读书...[详细]

李吕 [宋][公元1122年-1198年,宋朝词人]

  • [公元一一二二年至一一九八年]字滨老,一字东老,邵武军光泽人。 生于宋徽宗宣和四年,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记诵过人。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详细]

李梦苡 [清]

  •  李梦苡(约生于清康熙末年),字非珠。武平县城西花园村(今平川镇西厢村)人。清乾隆辛酉科举人,著名诗人。 李梦苡出生一个月后父亲就去世。靠母亲钟氏含辛茹苦抚养成人。梦苡从小爱读书,且聪颖非常,少时即能吟诗作对,人们都称他为才子。梦苡入县学时,知县许廷铼是江南的著名诗人,非常赏识梦苡的诗才,经常...[详细]

李明光 [公元1902年-1984年]

  • 李明光(1902~1984) 李明光,字碧池,一名兆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月生于清流县仁里乡李村(今李家乡)。 明光幼时天赋敏慧。及长,就读于县立锄经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取福建漳龙公路局训练班受训,后即投入政界,目睹官场腐败、政局动荡、民生疾苦,他无心政事,不久辗转回乡,...[详细]

李弥逊 [宋][公元1085年-1153年,宋朝词人]

  • 李弥逊(1086~1153年),字似之,李撰次子,连江县城人,生于宋元祐元年(1086年)。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年24岁。任单州司户,累官至起居郎。政和间上奏批评时政,因措词激切,得罪丞相,贬庐山县令。后又改奉嵩山闲职,复被斥退,家居8年。宣和七年(1125年),朝廷起用弥逊,知冀州。...[详细]

林瀚 [明][公元1434年-1519年]

  • 林瀚(1434~1519年),字亨大,号泉山,闽县(今福州市)林浦乡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庶吉士。后授编修,于成化十一年(1475年)参修《通鑑纲目》,两年后擢修撰。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进左春坊左谕德。弘治元年(1488年),召修《宪宗实录》兼经筵讲官。弘治三年(1490年...[详细]

林纾 [公元1852年-1924年,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

  • 林纾(1852.9.27—1924.10.9) 原名群玉,幼名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笔名冷红生。自号践卓翁。福建闽县(今福州)人,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 林纾少孤,喜欢读书,由于家贫,只能搜罗旧书苦读,曾经得到《史记》、《汉书》残本,潜心研读,遂...[详细]

林遹 [宋]

  • 林遹(?~?),字述中,福建福清石塘人。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庚辰科李釜榜进士第三人。 林遹及第后遭母丧,守墓三年。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自起居郎特进中书舍人。建炎三年,任福建路安抚使,转任宝文阁待制,终龙图阁学士。追赠少师,紫金光禄大夫。 著有《妙峰集》四十卷。  ...[详细]

林嵩 [唐][公元848年-944年]

  • 林嵩,字降神(一作降臣,又字雄飞),长溪赤岸(今霞浦县松港街道赤岸村)人。约生于唐宣宗(李忱大中二年(848年)。自幼天资聪颖,好学有大志,懿宗李漼的咸通(860—873年)中,在灵山(今福鼎市太姥山西脉,后名草堂山)筑草堂(茅屋)刻苦自学。僖宗李儇乾符二年(875年),历尽艰险赴长安(今陕西省...[详细]

林宝树 [清][公元1673年-1734年]

  • 林宝树,字光阶,号梁峰。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出生于武平袁畲白泥田村(今武东乡袁畲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幼年失学,九岁开始跟随父母参加农业劳动。11岁那年春节,父亲请人写好一捆春联,让他去张贴。因为他目不识丁,竟把“六畜兴旺猪为首……”的对联错贴在父亲的房门口;又在牛栏门上贴上“夫妻和睦百...[详细]

林从时 [清]

  • 刘琳 文/ 林从时,生卒年不详,汉族,福建福州人。清朝将领,曾任福建台湾镇守备、河南襄阳镇总兵。参与平定台湾朱一贵之乱,在台湾招番抚番颇有作为。 武举出身 擒匪保乡 林从时出生于今福州城门镇黄石村(当时属福建闽县高洋里)。当地民风剽悍,好斗勇,喜习武。林从时自小立志从军...[详细]

林丁 [公元1916年-2000年]

  • 林丁(1916—2000) 男,编导。福建省永定县人。原名守端,本从事学校教育,在浙江新昌中学教高初中语文,还教过美术音乐,爱好戏剧。1951年受文化馆委托,课余为回乡艺人姐妹班导演了《信陵公子》、《玉面狼》、《父子争先》等新编越剧,又为她们改编导演《皇帝与记女》参加地区会演。获奖后姐妹班奉命...[详细]

林鸿 [明][公元1368年-?,闽中十才子]

  • 林鸿(约1368年前后~?年),字子羽,福清县人,15岁能论文。洪武初,以人才荐至京,召试,赋《龙池春晓》、《孤雁》2诗,为太祖所称许,授将乐县儒学训导,官至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40岁,就辞官归里,致力于诗。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弟子相唱和。著名的有郑定、王褒、唐泰、高棅、王恭、陈亮、王偁、周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