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施恩 [公元1903年-1983年]

  • 白施恩(1903~1983年),微生物学家,同安县嘉禾里人。民国10年(1921年)夏毕业于鼓浪屿寻源中学,同年9月考人北京协和医学院预科,民国13年转入本科,民国18年毕业,得美国纽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历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微生物学助教、上海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检疫医师、湖南湘雅医学院微生物学...[详细]

包嘉增 [公元1875年-1961年]

  • 包嘉增,号昌国,屏南县长桥村人,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少时读过私塾,爱习拳耍棍,信奉基督教。经长桥教会介绍,嘉增到古田私立史荦伯中学做校工,为英会督所青睐,被收为保镖兼厨师。后嘉增又随往福州仓前山。不久,会督将养女嫁与他为妻。并因与会督这一特殊关系,嘉增曾在福州海关任过检税员。 光绪...[详细]

包究 [公元1888年-1927年]

  • 包究生,字一光,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五月七日生于上杭胜运里(今庐丰畲族乡包屋村)。父育华、母黄招娣均以行医为业。从小受父母影响,养成坚毅的性格。辛亥革命失败后,便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毅然离家前往汕头,边学医边寻求革命真理,积极参与红十字会活动。 民国2年(1913年),由汕头回县城行医...[详细]

包久和 [公元1913年-1988年]

  • 包久和,民国2年(1913年)生于屏南县长桥村,少年丧父,祖父年老,母亲体弱,3个弟弟年幼,生活穷苦。民国26年他由亲友资助路费,出国到马来亚谋生。 1938年,久和在马来亚雪兰莪州雪邦加入华侨筹赈会组织,同工人、学生一道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督促华商-,募捐资金汇回祖国,支援祖国人民抗日斗争。...[详细]

包龙 [明][公元1538年-1563年]

  • 包龙包凤 (约1538~1563)(约1540~1563) 包龙,又名鲍荣,包凤,又名鲍虎、鲍美。二人为同胞兄弟,四堡处仁乡(今洋背村)人。明嘉靖四十年(1561)在四堡揭竿举义之农民首领。据四堡《马氏族谱·狐塘公传》所载:“明嘉靖四十年,四方多‘盗’,同里人包龙、包虎亦揭竿为‘乱’,‘...[详细]

包识生 [公元1874年-1933年]

  • 包识生(1874~1933年),字德逮,名一虚,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生于上杭胜运里(今庐丰畲族乡包屋村)名医世家。其父包育华为本县名医、兄弟究生、仰山、德崇均为行医为业。识生幼承家学,潜心钻研医学,尤其对张仲景所创六经辩证论治的理论研究较深。经过10年临床实践,深得医治伤寒等症的精髓,写成...[详细]

包树棠 [公元1900年-1981年]

  • 包树棠,字伯芾,号笠山,清光绪二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1900年11月25日)生于上杭庐丰畲族乡丰济村。 幼年在村私塾启蒙,民国6年(1917年)8月考进县旧制中学,10年7月毕业,因家贫无力升学,曾执教于丘辉养正小学、庐丰联珠高等小学,15年2月考进广东省梅县嘉应大学就读半年,8月转入厦门大...[详细]

宝松 [公元1891年-1962年]

  • 宝松(1891~1962) 宝松和尚,俗名陈开熙,长乐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生于福州,27岁出家,在鼓山涌泉寺受戒为僧。先后任雪峰崇圣寺、槟城极乐寺及林阳寺住持。民国时期,福州名刹开元寺被当作监狱。民国30年(1941)宝松挺身而出,为恢复古刹同当局交涉,虽几经挫折,但毫不气绥,坚持说...[详细]

鲍一飞 [公元1908年-1988年]

  • 鲍一飞(1908~1988年),字良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出生在浙江省瑞安县荆谷乡七甲村。民国3年(1914年),因洪水灾害,全家逃难到平阳县二都金岩村居住。他自幼学医,跟父亲鲍林芳卖药为生。父去世后,他被温州国术馆伤科医师陈智光收为学徒,专学疯伤、正骨、针灸等科。 民国16年,鲍...[详细]

包育华 [清]

  • 包育华,字桃初,清上杭胜运里(今庐丰畲族乡包屋村)人,生卒年不详。“性嗜学,精医理”,能文,工算,然无意仕途,不为名利所困。“能文不赴试,能算不经商,能医不标名”,惟存济世活人之心,究心医学,于“诊暇即阅医经,得要处辄自批解而长歌”,尝谓“医必宗《神农本草》、《黄帝内经》、扁鹊《难经》、《仲景全...[详细]

边文进 [明]

  • 边文进 (生卒年不详) 字景昭,沙县兴义坊(今凤岗镇)人,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被召至京师,授英武殿侍诏。宣德年间(1426~1434年)仍供事内殿。边文进工花鸟,为明初“宫院派”花鸟画家的代表之一。画史称其画“花之娇笑,鸟之飞鸣,叶之反正,苞之蕴藉,不但勾勒有力,其用墨无不...[详细]

蔡禧 [清][?-1906年]

  • 蔡禧(?~1906年),漳浦县霞潭(今绥安镇霞潭村)人。农民出身,敢作敢为。早年,继承漳浦天地会活动传统,具有反抗清朝意识,后又受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以仇洋排教为宗旨,与云霄东坑村人方凤鸣,在梁山北旗白泉洞设立天地会,练习仙拳,称“仙拳会”,因手执白扇,故又称“白扇会”。 光绪二十九年(190...[详细]

蔡爱凤 [公元1914年-1990年]

  • 蔡爱凤(1914~1990年),民国3年(1914年)4月生于福鼎县店下筼筜村的贫苦农家。她是福鼎最早参加革命的妇女之一。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英勇顽强地同敌人进行斗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福鼎妇女的解放运动献出了毕生精力。 爱凤从小受革命思想的影响,遂于民国22年走上革命道路,始在福鼎沿海区组...[详细]

蔡卞 [宋][公元1048年-1117年,北宋宰相、书法家]

  • 蔡卞,北宋宰相、书法家。仙游县连江里赤湖蕉溪村(今仙游县枫亭镇赤湖蕉溪东宅村)人。蔡京之弟,王安石之婿。与蔡京同登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调江阴主簿。元丰中,历同知谏院、侍御史。拜中书舍人兼侍讲,进给事中。哲宗立,迁礼部侍郎。使辽还,以龙图阁待制知宣州,徙江宁府,历扬、广、越、润、陈五州。...[详细]

蔡伯亻希 [宋][公元1013年-1100年]

  • 蔡伯亻希 (1013~1100年) 字景番,原籍福清县。先世迁至闽县东街(古名奇童巷)。伯亻希两岁以聪明闻名乡里。按宋-试设神童科,凡5岁以下神童,可报请朝廷面试。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朝廷派遣太监带刚3岁的伯亻希入京,真宗皇帝面试,诵御制诗歌,竟一字不错,皇帝赐诗一首曰:“八闽...[详细]

蔡步钟 [清][公元1831年-1869年]

  • 蔡步钟(1831~1869年)字则玉,号监泉,城关人。清廪生,其父蔡志谅任户部员外郎,他随侍在京邸,以输饷得官,任刑部员外郎分发四川。知府督臣骆秉章委蔡步钟谳局提调,备加器重。嗣后,奏报朝廷,以蔡步钟补用雅州府知府。任初,李永利起义,攻陷名山县,蔡步钟与总兵唐友耕率兵讨伐。 清同治二年(18...[详细]

蔡潮初 [公元1877年-1937年]

  • 蔡潮初(1877年—1937年),字襟三,别号略庵,漳州东厢人。幼聪颖,弱冠补博士弟子员,已酉科中第一名拔元,奉旨赴江西县丞,时政事日非,不赴。后居家专心精研医学,凡《内难经》、《伤寒金匮》及历代名家著作,无不悉读,尤精金匮及东垣、丹溪、景岳诸大家学说,精于运用金匮经方,善治奇难杂症,亲友有疾,...[详细]

蔡沉 [宋][公元1167年-1230年]

  • 蔡沉(1167~1230年) 又名沈,字仲默、号九峰,蔡元定第三子。少好学,父教诲以立身之道,后从其师朱熹的理学思想以传道。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凡古书深奥均能梳理阐发;对天文、数历了如指掌。看功名如草芥,年近三十就摒弃举子业。当时王镇,刘爚等名臣荐举他,他说:“此非吾志,非先君之所训”,决...[详细]

叶味道 [宋][公元1167年-1237年]

  • 叶味道(1167~1237年) 名贺孙,字味道,以字行。浙江温州人。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随朱熹学习,定居建阳后山。父叶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的好友。 味道少年时喜研读经解史论。朱熹在松溪湛庐精舍讲学时,他和弟弟叶任道到湛庐山拜朱熹为师。他应礼部考试,荐卷第一。当时程朱理学被视为...[详细]

蔡春枝 [公元1904年-1972年]

  • 蔡春枝(1904~1972年),同安县澳头人。12岁入高甲戏班学艺,从打杂、跑龙套起步,20岁时已熟练掌握净角的表演技巧。民国16年加入天福顺高甲班。民国20年,天福顺改为金莲升高甲班,为该班主要净角,在戏剧界已稍有名气。1951年随金莲升高甲剧团到厦门。1954年剧团进行民主改革,他被选为团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