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奭(968—1030),字武卿,原籍瑞安睦源(今泰顺司前乡),幼随父徐骏居瓯宁(今福建建瓯)。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进士第一,授兴化(原辖境相当今福建莆田、仙游二县地)知军。八年(1015)升侍郎。仁宗天圣初年改任两浙转运副使。时值苏州水患,在市泾以北赤门以南筑堤90里,架桥18座,受到...[详细]
许稷,字君苗,莆田人。曾在京师与欧阳詹、林藻等酒会,激于林藻戏语,隐终南山,苦学三年,出就府荐,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举进士,历南省员外,终衡州刺史。《全唐诗》录其二诗,《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六。 许稷少年,美凤仪,善谈论,警敏能文,性喜漫游。尝谒九鲤湖,知何氏兄...[详细]
徐铎中状元后,被授镇东军判官。绍圣末年,以给事中直学士院。当时,蹇序辰上疏建议将反对变法的元祐党人言行汇编成册,做罪证收藏,被哲宗诏准。徐铎积极参与主持工作,完成以后不久,迁礼部侍郎。徐铎为人不正,对宰相章惇,向来唯命是从。贡院抓住挟书考试做弊之人,开封府尹蒋之奇本欲从重处罚,徐铎力争不允,蒋之...[详细]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详细]
徐昌图(约公元965年前后在世)莆田市城厢区延寿人,一作莆阳人。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约宋太祖乾德年中前后在世。徐寅曾孙,与兄徐昌嗣并有才名。五代末以明经及第,初仕闽陈洪进(仙游人,时任清源军节度使)归宋,陈遣其奉《纳地表》入宋进贡。太祖留之汴京,命为国子博士,迁殿中丞。昌图好作词,风格隽美...[详细]
徐鼎士,生卒年不详,汉族,福建福州人。清朝将领,曾任福建澎湖水师协守备、福建闽安水师协副将、新疆宁边协副将。率部参与平定台湾林爽文之乱。 领兵渡海 平乱三功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台湾林爽文起事,庄大田响应,建立政权,改元“顺天”,顺天军一时攻营夺城,台湾岌岌可危。 ...[详细]
薛奕(?~1082),字世显,福建兴化(今福建省仙游东北)人。北宋神宗赵顼熙宁九年(1076)丙辰科武举第一人。 该科共录取31名武进士。 薛奕的成长,受其家族影响较大。薛奕的曾祖父薛峦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累官至殿中丞。叔父薛利和,字天益,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甲...[详细]
薛令之,字君珍,号明月先生,福建长溪县(今福安市溪潭乡廉村)人,生于唐永淳二年(683年)八月十五日。高祖薛许,曾任隋户曹司理。父薛法超以文章名世,唐肃宗追赠其为侍讲国公。薛令之少时家贫,聪明好学,曾在灵岩山腰筑草堂苦读,并写有《草堂吟》,诗云:“君不见苏秦与韩信,独步谁知是英俊?一朝得遇圣明君...[详细]
徐国材(1898~1950) 徐国材,又名王飞仙,乳名双双,雁门(今红星)乡礼炳人,是本县著名的匪首。 徐20岁时带四人到塘前官烈山烧炭,用卖炭钱买回4支 占山为匪。当年秋,他纠集匪徒在闽侯南通上洋造船厂附近抢劫一艘小汽船,劫得800块银元和一批衣物,又到福清海口买回 7支,扩充匪部,自...[详细]
徐晦(760-838),字大章,号登瀛。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壬午科状元及第。系福建省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该科进士二十三人。考官:中书舍-德舆。试题《风动万年枝诗》等。徐晦后来任殿中侍御史、尚书郎、晋州刺史、又入朝拜中书舍人。宝历元年(825)又出任福建观察使,第二年又...[详细]
徐健(1892~1927) 号为雄,闽侯县琼水徐厝村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废科举,兴学校,他考进公立福建体育学校。时值辛亥革命,他踊跃参加夺取设在福州于山的满清政府炮台。体校毕业后任福建学院附中教员,深受校长黄翼云器重,被选派南京大学专科学习。两年后回原校任教。当时校长堂弟黄展云是省...[详细]
许将,福建闽县(今福建闽清)人。他生于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卒于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嘉祐八年(1063年)中癸卯科状元,年仅27岁,是历史上福州地区第一个状元。其人文武双全,廉洁奉公,深受宋神宗和宋哲宗的器重,曾担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尚书左丞等职。 许将中状元后,...[详细]
徐清叟 (1182-1262),字直翁,一作真翁。与兄荣叟为同榜进士,历知泉州、静江府、绍州、婺州、袁州、绍兴、潭州、温州,同知枢密院事。淳佑十二年(1252年)拜参知政事。史称“清叟父子兄弟,皆以风节相尚”。福建发生民乱时,帅守不俟论报辄行专杀,清叟奏请“明令禁止,一变臣下嗜杀希进之心”。...[详细]
徐征(700-765)字慈恩,号瀫水,晚号长源。籍贯浙江信安人,徐洪叔父,系唐朝状元徐晦祖叔父、中华徐氏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癸酉科状元及第。与唐代进士闽县令黄谣同榜,该榜共取进士二十五人。徐征天性刚直,忠贞不渝,历官福建安平主簿、晋江县丞兼少监之职,后被奸相李林甫所害,...[详细]
杨本松(1899-1934),瀚仙镇岩里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元月出生。婚后不久丧偶,因无力再娶,便拖着4岁的儿子到城关打短工、卖柴艰苦度日。 民国20年(1931年)夏,归化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杨本松见到中央红军配合当地群众轰轰烈烈打土豪、分田地给穷人,满心欢喜。后来他又经常...[详细]
杨道宾曾科举落第,听说兄弟欠人家的钱,流落于南京,急忙前往,为兄偿还所有债务,偕兄而归。科举中第授职编修后,妻子却又去世了。有一位正得宠的太监,他的弟弟官锦衣卫,想把女儿送给杨道宾做妾,且以十万金为嫁妆。杨道宾说,我乃一贫寒之士,刚刚登第,怎么敢收你的金子和女子做侧室呢。遂态度坚决地辞掉了这门婚...[详细]
杨芳,宣统三年(1911年)生,雪峰镇人,中-员,曾任红军某部连长。父亲杨井生是肩挑小贩,全家节衣缩食培养杨芳读书;民国17年(1928年)他小学毕业后考取长汀新桥乡村师范,在读师范一年级时,受进步老师阙荣兴的教育感染,思想倾向革命,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进步活动。 民国18年红军由江西进入...[详细]
杨徽之,字仲猷,福建浦城人,五代后梁龙德元年(921年)生。自幼刻苦勤学。当时,同邑前辈江为、江文蔚是江南诗赋名家,杨徽之事以师礼,久后,便与之齐名并著。 20多岁时,杨徽之就学于浔阳庐山学舍。后潜行绕道,赴中原后周王朝应举。翰林学士窦仪和枢密直学士王朴等见其文章,都叹为奇才。后周显德二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