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如 [公元1900年-1929年]

  • 李玉如(1900~1929),字温德,华安县华丰镇人。历任县长、少将旅长等职务。 民国8年就读于厦门鼓浪屿美教会创办的寻源书院。民国10年离校,以接受安溪詹方盖胞弟詹方珍(后为李玉如的骨干)带来的二三十个兵员和部分0为基础,组织成一支数百人的北溪民团总队,自任总队长,维持北溪河道治安。他还提...[详细]

李寓西 [明][公元1522年-1572年]

  • 李寓西,晋江安平今安海镇人。明嘉靖、隆庆间(1522~1572年)著名海商。 明代,安平商人足迹遍及海内外,他们“贾行遍郡国,北贾燕,南贾吴,东贾粤,西贾巴蜀,或冲风突浪,争利于海岛绝夷之墟”(明李光缙《景璧集》)。特别是在明代禁海期间,安平商人依藉安海港海外交通的有利条件,私贸海外,奔逐于...[详细]

李玉英 [公元1923年-1983年]

  • 李玉英,女,原籍福州,生于民国12年(1923年)10月。“七七事变”后福州沦陷,玉英及弟妹由其寡母携带离乡背井,沿途乞讨,贫病交迫,母及弟妹相继死亡,唯她幸存,流落至古田。解放初,她同一工人结婚。其后,参加农民夜校学习,曾任谷口村、乡妇联干部、文教委员等职。 1957~1977年,玉英一直...[详细]

李载鸾

  • 李载鸾,乳名德锵,东平乡冷水村人,生年未详。民国初年到南洋谋生。他体魄强健,好拳击,拜干德源为师,学有所成。他对少林、武当刚柔两派兼收并蓄,并继承和宏扬中医伤科治病之术。对西方拳击技艺,也作过专门研究,深明中西技击之秘要。曾作腹部重压石条3000多斤及汽车辗腹表演,因而被群众称为李大力士。曾任柔...[详细]

李赞元 [清][公元1613年-1699年]

  • 李赞元(1613~1699),字匡侯,号素园,别号遯叟,世居平和之侯山(今小溪镇西林村),明崇祯八年(1635)进县学,清顺治四年(1647)中举人,出仕后,累升至河北道参议。赞元任过职的地方,都留有良好的政绩。当时,河北为九省通衢,号称难治,而赞元为地方裁革陋规,澄清民间苛扰,深得河北人民的称...[详细]

李兆炳 [公元1909年-199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 李兆炳(1909年—1992年),漳州人。早年在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就读。学习期间,曾多次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民国18年(1929年)到海澄县任教。民国21年中央红军入漳后参加红军,被分配在红一军团第四军政治部工作,后随主力红军撤回江西中央苏区,曾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副队长、科长。民国24年加入中国...[详细]

李兆年

  • 李兆年,瓯宁县(民国2年并入建瓯县)水吉人,光绪三年(1877)八月二十五日生。光绪二十六年优贡,朝考1等2名,钦点知县,京师进士馆优等毕业,选授广东翁洪县知县,调授法部西厅民科监督推事,升授内城地方审判厅民科推事兼署庭长,政绩取列优等,受法部尚书王传瑜嘉奖,截取知府。因其受官政绩优等,于宣统元...[详细]

李昭言 [公元1895年-1951年]

  • 李昭言,字敬慎,安溪县在坊里(今凤城镇)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祖父李明,县衙刑役。父李业炳,管粮库的户房。昭言有兄弟3人,他居中。 昭言先就读于福州中学。民国6年(1917)毕业于上海东亚体校。回乡后受聘任安溪县敦仁小学校长。时值民国初,留长辫子的尚不乏其人,昭言对此看不顺眼,...[详细]

李兆珍 [公元1846年-1927年]

  • 李兆珍(1846~1927) 李兆珍,原名邴,字星冶,沙京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生于沙京乡上李村,父尚薇早逝,家贫,他以砍柴为生,业余刻苦攻读,曾到北京投靠姐夫,边教书边读书。 同治十二年(1873),李兆珍应乡试,中举人,3次考进士均不第。光绪六年(1880)大挑,被选送直隶省...[详细]

李振殿 [公元1874年-1965年]

  • 李振殿(1874~1965年),字廷芳,海澄海沧(今属厦门)人。少时就读于私熟,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赴马来亚沙捞越从商,在古晋市自创长城商行,经营进出口贸易。民国元年(1912年),在新加坡创设长城栈,经营沙捞越土产、橡胶出口业务。日军攻占新加坡时停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复业。 他早年...[详细]

李震东 [公元1900年-1929年]

  • 李震东,又名雨霖,字春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于长汀河田镇一个乡绅家庭。 震东自幼勤奋好学,民国三年(1914年)毕业于河田毓秀高小,同年考入福建省立第七中学(今长汀一中)。八年(1919)“五·四”运动后,他与吴炳若、黄亚光、段奋夫、罗化成等结为好友,共同研讨革命理论,寻找救国救民...[详细]

黎振旺 [公元1894年-1945年]

  • 黎振旺(1894~1945年),槐南乡大龙逢村五丘仔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三月出生在五丘仔山垇里的佃农家里,世代靠租种土地和种植油茶为生,过着清贫生活。 民国27年(1938年),闽中游击队员陈郁文遭国民党追捕躲藏在他家里,黎振旺待如亲人,为他隐藏脱险。民国30年,陈郁文介绍黎振旺和...[详细]

李志甫 [元][?-1340年,元末福建农民起义军首领]

  • 李志甫(?~1340),又名李胜,生于平和县坂仔山边埔尾农家。 元至元三年(1337)六月,李志甫集众起义,杀出南胜县(今平和县),直捣漳州府。龙溪守将搠思监与战失利,守将萧景茂与其兄集乡丁据观音山之险顽抗亦战败被执。起义军攻破漳城,杀长史晏只哥、同知郑、府制喜春令等。 元统治者为之震骇...[详细]

李周 [清]

  • 李周,惠安崇武镇峰前村人。因身材短小,时人称他“瓮仔周”。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清康熙、乾隆年间。世代以打石为生。 李周双亲早殁,家境贫寒,十几岁即到福州石店为徒。习石雕工艺。他资质聪颖,尤喜绘画,在为师傅烧水煮饭时,常用木炭在地板、厨房壁上习画。不多时,因所画的图画形象逼真,引起师傅的注意,...[详细]

李撰 [宋][公元1043年-1109年]

  • 李撰(1043~1109年),字子约,宋庆历三年(1043年)生于连江县城务后街一个官宦门第,幼承家学。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初任越州余姚主簿。先时,有茶商结队夜行遇海舶,钲鼓齐鸣,疑为盗至,于是各持兵器格斗,误伤10余人。涉案者被捕入萧山牢狱,久悬不决。时越州太守赵抃,令李撰代理县事,撰...[详细]

李珠妹 [公元1918年-1981年]

  • 李珠妹,女,祖籍屏南县芳院村。民国7年(1918年),生于前凤林村。她母亲因缺奶,把她送给杨永豹为童养媳。永豹死后,妻离子夭,珠妹又被杨郑根收养。郑根家境困难,珠妹8岁就里外操劳,却缺衣少食。苦难的童年磨就她倔强的性格,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民国22年,珠妹被养父嫁给路下村林道喜为妻。丈夫租种地主...[详细]

李子芳 [公元1910年-1942年]

  • 李子芳(1910~1942年),乳名清心,清宣统二年(1910年)生,晋江永宁岑兜村(今属石狮市永宁镇)人。 子芳8岁入银江小学读书,因父母早逝,家境日蹙,中途辍学。民国12年(1923年),子芳跟随乡亲旅居菲律宾马尼拉,先在店铺里当学徒,后入中西学校半工半读。旅菲期间,正值国内大革命蓬勃发...[详细]

李宗文 [清]

  • 李宗文,字延彬,安溪县湖头人,光地曾孙,清植子。少承家学,读书强记而能通其要。清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七年典试广东,旋升侍读。十八年充《大清会典》纂修,转右庶子。二十一年典试陕西,提督河南学政,因对学官失察被削职。二十六年复充中允,旋擢侍读,累迁少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详细]

李宗政 [明]

  • 李宗政,明上杭太拔乡寨背山人。生年不详,是上杭历史上第一个称得上“以一平民而敢与势豪恶吏相抗”的农民英雄。 明景泰元年(1450年),县境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岁不熟,民相聚将为乱”。天顺四年(1460年),又遭大饥荒,米价飞涨,而官府照样逼收赋税,地方豪富照样逼交租债,豪强更加残暴掠夺,侵占...[详细]

李闳祖 [宋]

  • 李闳祖字守约,号絅斋。李郁孙、李吕子。光泽人。宋嘉定四年(1211年)进士,调静江府临桂主簿,提刑方信儒、漕使陈孔硕都向他咨询政务。暇日到学校,传道讲学,士习有很大的改变。史载:“桂士之知有正学,自闳祖始”,他是将理学传至桂林地区的第一人。后任古田令,勤慎明恕,诸司论荐改秩,未赴卒。李闳祖从学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