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清 [公元1903年-1974年]

  • 刘庆清 (1903~1974) 坂东镇鹿角村人。幼机敏,诚实好学。民国14年(1925),毕业于上海东南医学院卫生行政系。后长期从事军医工作。 民国15年,尤溪卢兴邦部被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4师,后改为陆军新编第2师,又改为陆军第52师,他均在师部任军医处处长。 民国26年,...[详细]

刘清扬 [公元1906年-1959年]

  • 刘清扬(1906~1959年),福鼎县前岐井头村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少时聪慧好学,览卷不忘。青年时代就学于省立第三中学。回乡后在前岐小学执教,并与王宏文等人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民国24年(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5年任中共福鼎县委书记。民国26年12月后,先后调任中...[详细]

刘齐衔 [清][公元1815年-1877年]

  • 刘齐衔 (1815~1877年) 字本锐,号冰怀,又号冰如。闽县(今福州市区)人,世居光禄坊,故居又在宫巷14号。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签分户部。咸丰四年(1854年),授湖北德安知府。不久移任襄阳、汉阳两郡,“躬节俭,裁漏卮,撤私税,徕商贾”。湖北巡抚胡林翼对他十分器重,委...[详细]

刘荣霖 [公元1912年-1966年]

  • 刘荣霖(1912~1966年),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16年(1927年),进福州马尾海军艺术学校求学,后转入海军学校航海班。民国23年7月,奉派赴英国皇家格林威治海军大学留学。民国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为中国人争得荣誉,受到最高级别的嘉奖。同年10月回国,先后在武汉炮台和 队任职。民国...[详细]

柳上芝 [清][公元1616年-1696年]

  • 柳上芝(1616~1696年),字圣生,号省斋。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生于寿宁鳌阳。 崇祯四年(1631年)中秀才,崇祯八年补廪。顺治六年(1649年)北上参加礼部会试,中第二名岁贡。后任卢州府巢县知县。到任数月,闻父讣回乡奔丧。二年服满,补陕西兴平县知县。任上,廉能清介,听断明敏,勤...[详细]

刘少芳 [公元1933年-1986年]

  • 刘少芳,又名金春。1933年7月生于福建省永春县安留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上小学,两年后因母亲病故而辍学,靠砍柴、卖油饼度日,10岁时,父亲将他卖给人家,第二年生父和养父母相继病故。从此,他成了孤儿,12岁起,他先后在德化泰丰加工厂、德化县电厂当学徒工。15岁后,到永安国民党保安五团第三大队长...[详细]

刘少山 [公元1900年-1988年,名老中医师]

  • 刘少山(1900~1988年) 刘少山,又名刘必鼎,福州市鼓楼区洪山乡西河村人。 少山早年随祖父刘景榕学医,历5年,熟背《伤寒论》113方397法,精读《医宗金鉴》、《温病条辨》、《傅青主女科》等,并把唐代名医孙思邈的“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名言作为座右铭。 民国15年(1...[详细]

刘绍珠 [公元1922年-1946年]

  • 刘绍珠(1922~1946年),女,出生于大田县上京乡溪口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她从小热爱劳动,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是个善良俭朴的农村姑娘。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成长为对党忠诚、英勇不屈的女共产党员。 民国27年(1938年),绍珠17岁,嫁给武陵林大蕃的侄儿林占庚为妻。当时,林大蕃任武陵小学党...[详细]

刘世文 [明]

  • 刘世文 字有质,号彬亭,本县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入贡。平生尊师重道,热心公益,县内有公益事,如两修大成殿,造文昌宫、土神祠、天帝庙、凤山寺、钟山寺等寺庙,以及辟官道、建客亭、助婚葬、施棺衾等,他都慷慨捐资先于他人。乾隆甲辰、甲寅年闹饥荒,他减价粜米,以助贫民度荒。他家旧祖屋靠近河边...[详细]

刘双恩 [公元1909年-1978年]

  • 刘双恩(1909~1978年),泉州百源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生。父亲刘文福是医生。民国11年(1922年),刘双恩考进集美高级水产航海职业学校。毕业后往上海从事海运工作。后报考海关缉私舰驾驶员,录用为二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奉调到四川宜宾县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双恩放弃海关优厚...[详细]

刘棠 [宋]

  • 刘棠(生卒年月不详) 刘棠字君美,北宋龙岩和睦里(今漳平新桥)人。哲宗庚午(1090)科举名列榜首,并由开封府送京应试。次年中进士。授枢密院编修,编成哲宗御书。后任利州路提举学事,旋提举两浙常平。居官有善政。至任朝请郎时,告老归里。棠有文才,他的3篇文章《纲举而网疏赋》、《舜不穷其民论》、《...[详细]

刘庭蕙 [明][公元1547年-1617年]

  • 刘庭蕙(1547~1617)字云嵩,漳浦杜浔涵头(今杜浔北坂中科)人,后定居县城西街。生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庭蕙自幼孤苦,出生5个月,父亲亡故,母亲陈氏含辛茹苦,抚育其成人。万历八年(1580年)与堂弟庭兰同登进士,初授江西瑞州府新昌知县,遇旱灾,庭蕙教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解除旱情...[详细]

刘庭兰 [明][?-1584年]

  • 刘庭兰(?~约1584年),字国徵,庭蕙堂弟,万历四年(1576年)与胞兄刘庭芥、堂兄庭蕙三兄弟同榜中式举人,刘庭兰名居第一,为解元。万历五年(1577年),刘庭芥登进士,官至浙江绍兴知府,峻直不阿,名重于时。万历八年(1580年),庭兰、庭蕙同登进士。庭兰在京观政时,与无锡魏允中、南乐顾宪成以...[详细]

刘廷熙 [清][公元1884年-1961年]

  • 刘廷熙,又名绩五,松溪著名中医。清光绪十年(1884)出生于政和县范屯村,后迁居于松溪城关九曲巷。7岁入私塾,17岁因家庭经济拮据,到农村设馆教书维持生计。20岁参-试考中生员。27岁钻研中医兼营中药铺,35岁行医。他对《黄帝内经》等经典医学有深刻研究,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他行医多年,经验丰富,...[详细]

刘廷珍 [公元1852年-1926年]

  • 刘廷珍(1852~1926年)又名斯盛,字式儒,号聘臣。宁德城关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举人,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进士。次年任奉天凤凰厅知县(今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 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四日,沙俄侵略中国,占领陪都奉天。时刘廷珍任职于凤凰厅。兵临城下,民情忧惧。奉天巡道本仪出迎,廷...[详细]

刘通 [公元1879年-1976年]

  • 刘通 (1879~1976年) 原名开通,字伯瀛,号漫叟,侯官人,居城内水部建华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参加同盟会;翌年,考入福建法政学堂,修法律专业,毕业获法官职位。宣统二年(1910年)7月,辞官任福建同盟会机关报《建言报》主编,鼓吹革命,参加光复福州之役。福建都督府成立,被...[详细]

刘万里 [公元1875年-1953年]

  • 刘万里(1875~1953年) 刘万里,字斗南,桂林乡人。武庠刘龙飞的长子。19岁入庠,23岁补廪。光绪壬寅科(1903)中举,是漳平县最后一个举人。依例截取盐场正堂,加同知衔。但他无意仕途,家居不出。1913年(民国2年)被选为国会众议员,1923年参加曹锟贿选。1927年被举为县参议。同...[详细]

刘维敏 [公元1927年-1958年]

  • 刘维敏(1927年—1958年),山东省来西县人。出身贫农家庭。民国37年(1948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曾参加五次战斗,由于他勇敢、顽强、战绩突出而立过两次战功。后来上级调他到空军航校,学习驾驶飞机。他刻苦地钻研飞行驾驶的业务知识。在多次飞行训练驾驶操作中...[详细]

刘午坡 [公元1908年-1950年]

  • 刘午坡(1908~1950),又名刘燮炎,崇安县五夫镇人。刘在童年时代聪明伶俐,但桀骜不驯。民国9年(1920)他在五夫屏山高等小学堂毕业并考上县职业中学,经常与同班刘祚同、刘运功、林政芳、朱子秀等学生一道阅读进步书刊。民国13年中学毕业,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升学,回到家乡五夫。 当年五夫的...[详细]

刘梧桐 [公元1895年-1960年]

  • 刘梧桐,字琴宗。安溪县崇善里顶刘乡(今蓬莱镇联盟村案山)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父刘汝霖,清季岁贡,通经史,善属文,应布政使司挑考,列一等,授永春儒学兼学正,兼办德化、大田闱务。科举废后,不求仕进,解职还乡,创办案山书院,教书育人。 梧桐兄弟7人,排行第6。因幼失怙,家道中落,无...[详细]